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是党在大革命高潮前夜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对此研究宣传不多。2005年春,恰逢80周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四大”召开地虹口区等有关单位,联合召开了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极大地推动了这项专题的研究。笔者曾以《中共四大前后的杨殷》一文提交学术讨论,后辑入《上海党史与党建》杂志增刊《中共四大研究》一书。该文在提到杨殷的与会身份问题时,是留有余地的。因为该文的主旨是叙述杨殷是“四大”前后在上海的活动,特别是作为廖仲恺(国民党中央工人部)的代表,参加南…  相似文献   

2.
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原固仅仅是因为中共中央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吗?这个问题值得再探讨。史学界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大革命失败主要是因为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所导致的,即由于当时的中共属于青年时代,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失败情有可原。再一个原因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太  相似文献   

3.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在总结教训的时候,把矛头对准了中共党内的知识分子,提出了“改造”党,“重造”党的口号。“改造”的方法有二:一是大量吸收产业工人入党;二是大力提拔党内工人分子到各级领导岗位。大革命期间,因在武汉地区领导工人运动而崭露头角的向忠发,在中共“八七”会议上以全票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27年10月,向忠发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1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由于其不俗的表现,日益受到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赏识。而面对问题成堆的中共党内,共产国际排…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为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大革命失败后,“鉴于陈独秀继续坚持错误”,“并组织反党小集团”,被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9年11月15日开除出党。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赴俄罗斯进行学术访问,考察了位于莫斯科近郊的中共“六大”会址。会址位于莫斯科南部的莫斯科州纳罗福明斯克区,译成汉语为“五一村”。1927年7月,中国大革命失败,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中共“六大”于1928年6月在五一村召开。  相似文献   

6.
十三、白区的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党在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同时,仍继续坚持了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斗争。在厦门、福州、漳州设过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机关。陈明、罗明、王海萍、陈昭礼、蔡协民、杨实、陶铸、李国珍和王德、董云阁、叶飞等曾在白区担任过党团组织的领导工作,在敌后长期坚持了艰难的革命斗争。一九二八年八月底,中共福建省委在厦门正式成立后不久,九月十五日,省委设在鼓浪  相似文献   

7.
彭述之,湖南邵阳县(今属隆回县)北三都转角丘村人,1895年11月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1921年初前往苏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成为旅俄支部的主要领导人。1924年6月17日至7月8日,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党内主要的领导者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因从事托派活动,被中共中央开除出党。  相似文献   

8.
《党的文献》 2 0 0 3年第 1期刊载了翁有为《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地方“特委”与农村武装革命》 (以下简称《翁文》)的文章。这是一篇专门研究中共地方特委的文章 ,阅后受益匪浅 ,但对《翁文》中的某些说法笔者难以苟同 ,提出来与翁有为同志商榷。(一 )《翁文》说 :八七会议后 ,“中央决定恢复、整顿、改造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在恢复和建立党章所规定的党的地方各级组织的同时 ,还有许多地区建立了党章所未曾规定的‘特委’ (其全称是‘特别委员会’)这一级党的组织。”《翁文》还强调说 :“考之党的章程 ,从中共一大到五大 ,党的组织章程…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党中央在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于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在此前后,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至一九二八年底,党在全国各地先后发动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  相似文献   

10.
南县档案馆的档案中,有一份直行书写的池竹纸文稿。行书带草的毛笔字,潇洒而刚劲有力;文笔流畅,但略有儿处改动。这便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同志1953年给中共南县县委来信的手迹。原信全文如下;“南县县委同志: 最近我收到你县赵纯心的来信,现转寄给你们。赵纯心是一九二七年左右我率部队驻在南县时认识的许多革命青年中的一个。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蒋介石到处捕杀共产党员与工农群众,南县的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一九二八年二、三月问也  相似文献   

11.
从大革命失败到中共六大召开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广泛的理论“启蒙”。第二个阶段就是从组织原则上巩固“成果”。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错误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中共从建党之初起,就把列宁提出的所有机关都“必须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写入党的文件。大革命失败后,为总结我党领导工作的教训,于1927年6月将体现集体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载入党章,即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可是,我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在遵义会议前,很长时间未能真正实施。原因是:主持中央工作的主要领导更换频繁,且无集体领导的经验;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片白色恐怖和战争不断的年代里,中央领导核心处于分散状态,使集体领导制度的实施受到限制,共  相似文献   

13.
一、1927~1935年中共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与政策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对立的客观环境以及主观方面党内存在的“左”倾观念,导致了1927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共毫无与资产阶级联合的可能。六大(1928年夏)代表了这一时期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现在的政权是...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文化战线的巨大成就余信红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但领导武装斗争,也领导了文化战线的斗争;不仅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也打破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由于各个时期我党所处的政治形势和面临的直接任务不同,具体运用中,关于“统一战线”的意义和称呼也是不同的。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党的“二大”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1925年5月邓中夏写的《中国劳动运动的新生命》一文首次使用了“统一战线”一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为上层的资产阶级退出了联合战线,党内普遍使用“统一战线”一词,  相似文献   

16.
秘密出版于1927年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杂志算来离今天已有70多年了 ,26位编委自1998年因郑超麟的谢世而告全部作古。然而 ,《布尔塞维克》那泛黄的书页和黑色的铅字却明白无误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6年后走的一段道路和中共一些领导人的真实的思想和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陈独秀在1927年党的“八七”紧急会议上因对大革命的失败负有领导责任而被撤去总书记一职。对此 ,陈独秀虽然满腹委屈和恼火。但他仍然保持着共产党员的立场 ,对叛变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开展了坚决的斗争。在《布…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提到“龙溪十二洞”,这十二洞具体指哪些地方呢?  相似文献   

18.
朝东 《世纪风采》2020,(6):21-24
瞿秋白是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创始人之一。从在中共三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担任《新青年》季刊主编起,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先后编辑、主编过《向导》周报、《前锋》月刊及《热血日报》。大革命失败后,他又成为党的地下报刊的首创者、领导者。在他倡导下,党创办了《布尔什维克》《红旗日报》《实话》《斗争》等一批重要报刊,在党的新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而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成为《红色中华》的最后一任主编,为《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的使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9.
罗卓云曾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宝庆地方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1922年他变卖家产,在家乡隆回创办了“维央”学校,免费招收目不识丁的山民入学。在校门口题写了一副对联:“此处有药能光眼;这里无钱可读书。”吸引了很多无钱读书的贫苦人家子弟。该校为大革命运动培养了不少人才,1925年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89,(3)
罗宗翰是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中国共产党人的忠实朋友,毛泽东“感情极相得”的学友。他是新民学会会员,参加了驱逐皖系军阀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的斗争。毛泽东创办长沙文化书社,罗解囊献金支持。毛主办工人夜学,他欣然应聘。1922年秋,毛泽东全力领导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工作,所任湖南第一师范附小主事职推荐罗宗翰继任。湖南自修大学被封后,中共湘区委随即创办湘江学校,以“不着色彩的罗宗翰”任校长。1924年夏国民党湖南省临时党部成立,罗任执行委员,聚精力于国共合作,遂辞校长职。大革命时期,湖南的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果,罗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罗任湖南省政府建设厅秘书时,对湖南农民运动起了支助作用。罗宗翰病逝时,李维汉、何叔衡、夏曦、易礼容等“曾参与送殡,为党悼念他”。下面刊发的《罗君宗翰事状》,原载《伏口罗氏柏公一修族谱》。它对研究罗宗翰其人,是一件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