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沈政 《政策瞭望》2007,(2):53-54
浙江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今天的浙江境内活动。“建德人”化石的出土,证明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0余处,最著名的有距今5000- 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4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近年又发现了距今7000—8000年的跨湖桥遗址,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来,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这里不仅出土了距今五六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遗址,一万多年前中石器时代遗址,和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还出土了公元前二十一——前十六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和公元前十六——前十一世纪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的都城遗址,并从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瓷器和青铜器,等等。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河南则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葫芦是一种具有悠久种植历史、分布广泛、用途较多的植物,葫芦的遗存物在世界几大洲都有出土.出土葫芦遗存物最古老的为中国,1973年和1977年,浙江省余姚河姆渡原始母系制公社遗址就出土了距今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葫芦籽种.1974年至1978年,考古工作者对青海乐都柳湾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原始器物.其中,马家窑文化出土了马厂类型彩陶罐579:15,其形状为一凹腰葫芦,时间为公元前2415—2040年间.  相似文献   

4.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和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文明--芮城县西侯度遗址中发现的烧骨是人类用火的最早证据,表明早在180万年前,我们的远祖就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襄汾县的丁村遗址(距今10万年)有着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的丰富文化内涵。朔州市的  相似文献   

5.
铜陵的觉醒     
在安徽省,我们访问了马鞍山和芜湖市以后,又溯长江而上,抵达了“铜都”——铜陵市。这是一个有62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其中市区人口为27万)。它的建市历史只有37年(始于1956年),而采冶铜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市内今存有金牛洞、万迎山等古代采冶遗址。现今地名铜官山,是因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于此设立过“铜官”而留下的名字。1987年,考古工作者清理发掘了凤凰山金牛洞等商周铜矿采冶遗址,发现了部分采矿井巷和炼炉、铸模、铜锭等采冶遗物,并出土了一批矿冶生产工具和陶制生活器皿。部分标本经测试距今  相似文献   

6.
《松州》2010,(3)
<正>小河沿文化小河沿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原小河沿乡(现四道湾子镇)白斯朗营子村而得名,距今约5000年。分布区与红山文化基本一致,经济形态为农牧结合兼狩猎。出土器物的器型、彩陶图案和纹饰具有既与红山文化有承袭关系又不尽相同的风格和特点。遗址中出现了双间式房址,墓葬中发现了男女合葬墓,证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以前,怒江流域的史前考古和史前文化研究均为空白,不少人认为,这些地区上古时代是“茫荒异域”,无人类活动的遗迹。近年来,随着一大批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人类化石和大量共生物在这一地区的出土,推翻了过去的历史陈见,证实了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怒江两岸就一直有人类栖居活动。随着考古发掘工作和史前文化研究的深入,怒江流域将成为我国一个新的潜力很大的石器时代文化区域。  相似文献   

8.
闵行,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如同一把“金钥匙”镶嵌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距今5500年前,闵行先民就创造了马桥文化,现代在此出土了200多件陶器、石器、骨器,还有灶坑、窑穴、水井和少量青铜生产、生活工具。夏商时期,这里芦苇摇曳,舟楫穿梭,出现了环太湖地区面积最大、最具当时社会生活面貌的典型村落。唐天宝十年(751)在闵行设华亭县。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形成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素稱中國古代文化的摇篮。歷史的長河在黄河東岸的山西省臨汾地區留下了斑斑波痕:‘丁村文化’遗址曾出土了距今十萬年的中國古人化石,堯王都城遗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漢朝(前二○六——公元二二○年)的蔴皮造紙術,金代(一一一五——一二三四年)的木板雕字印刷術,元代(一二七九——一三六八年)的劇曲藝術,也都曾在這裏閃爍出光彩。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们,沿着歷史的步伐,创造了文明的硕果,逐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風尚習俗。不久前,山西省文物管理部门利用‘丁村文化’的發祥地丁村的民宅,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漢族民俗博物館。 歲時節日源遠流長 出臨汾城向南,黄河的支流汾河穿過這茫茫的黄土地,河西岸被塑成千山萬壑,彷彿千軍萬馬從吕梁山上浩浩盪盪地奔騰而来;强烈的、歷史的動感,使我激動不已。行約五十公里到丁村,就見到了博物館,一座古式房屋的高門樓上掛着‘丁村民俗博物馆’的金字横匾。  相似文献   

10.
冠县胜迹     
《春秋》2014,(2):59-62
正龙山文化遗址冠县斜店乡辛庄村地处黄河故道,黄沙是当地一道风景。令人惊奇的是,这层厚厚的黄沙下却埋藏着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处遗址是当地村民齐炳坤在2009年春节前夕挖鱼塘时发现的。遗址出土了石斧、石镰、蚌器、灰陶等新石器晚期人类的生活用品,从挖掘的断面还能依  相似文献   

11.
一据赫章可乐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片等文物证实:在赫章这块土地上,早在新石器时代约距今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据史书记载最早居住在黔西北的是贵州高原最古老的原始土著“僚”(lǎo),即《华阳国志》中的“鸠僚”,又称“仡僚”、“葛僚”等,即今仡佬族。奴隶  相似文献   

12.
古冶摇篮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金属之一。长江中游湖北黄石市西南25公里处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就是距今近3000年前的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存,是中华民族祖先采石和炼铜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3.
西安古城墙     
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  相似文献   

14.
<正>浙江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2002年安吉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大约100万年前在浙江就有远古人类活动。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省博物馆专家在建德的乌龟洞中首次发现浙江第一枚远古人类的犬齿化石,被命名为“建德人”,其生活年代距今大约10万年前。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20,(10)
正2020年5月,多位专家证实,双槐树遗址为距今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处在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4,(1)
<正>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史前文化,距今约5000-6500年前,延续时间达到两千年之久。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这里是衔接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汇区域。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出版《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认为这一文化属于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并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解放后经过考古工作者多年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很多石器、陶器和玉石饰件,证明  相似文献   

17.
浙江自古有“文物之邦”美誉。距今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更使浙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乡土浙江》以图文形式介绍浙江民间精华,旨在弘扬浙江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寻梦良渚     
《今日浙江》2013,(8):I0002-I0002
良渚,是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的良渚文化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良渚遗址所反映出来的以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是中  相似文献   

19.
希子 《中国保安》2007,(8):26-28
这里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这里出土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太阳神鸟"金饰;这里将成都市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  相似文献   

20.
博兴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工艺“三绝”之一。从历史考古遗存发现,剪纸在北朝(386年—581年)时候就已经出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59年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出土了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图案》剪纸,其中《对马》和《对猴》各一幅,这是现存最古老的剪纸。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