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承 《理论文萃》2006,(6):19-25
1998年,我国提出了构建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框架,2000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又带头试编部门预算、地方各部门紧随其后,不断地尝试对公共预算进行改革。经过数年实践,人们对预算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预算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现行预算改革并未到位,当前仍存在很多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研究转型期我国的公共预算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如何进行改革,就成为了学界也是本文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蕴波 《世纪桥》2012,(11):44-45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突飞猛进,相继出台了一些财政管理的新举措,但作为财政管理基本法的《预算法》从1995年颁布实施就没有进行过修订,这导致财政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无法可依的情况。本文按照《预算法》的条文逐条进行分析,找出需改革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尚希在《中国财经信息资料》1999年第1期撰文指出,现行的财政运行方式还不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这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财权分割。这导致了公共预算的不完整性、不透明性和非规范性。二是财力保证性差。对于一些该保的无法做到充分保证,这些年来甚至出现公共机关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这在一些地方尤其明显。三是财政定位不  相似文献   

4.
金相文 《新视野》2004,(3):45-46
公共预算有经济和政治两大功能。政府职能转变框架内的公共预算改革应该向着减少我国政府对经济和市场的直接管理,加强公共预算政治功能的方向努力,并推动我国由经济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5.
人大预算监督:亟须加快从形式向实质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陆 《探索》2011,(3):63-68
在总结美、英等国家立法部门预算监督实践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一套衡量立法部门预算监督效力的评判标准,共包含权力保障、能力保障以及制度保障三大类十个指标。利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对我国人大预算监督效力进行量化分析,其结果表明人大预算监督与实质性的预算监督仍有较大的差距。加快实现我国人大预算监督从形式向实质转变,其着重点在于:一是加快完成《预算法》的修订;二是将全部政府收支都纳入人大的预算监督范围,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增强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力量;四是逐步使预算报告成为每年人代会审议的重点;五是尽快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六是严格限制预算调整,强化预算责任追究机制;七是更好地发挥审计和社会公众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6.
张戈 《山西青年》2023,(9):91-93
近几年来,《公共礼仪》课程作为一门较新的课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学好《公共礼仪》课程,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及推动我国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我国当代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在社会活动中更需要重视塑造自身的形象,遵守公共礼仪准则。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的基本情况,提出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的目标,《公共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的建议和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英国而流行于世界各国的政府公共预算制度,发展到今天已趋于完善。美国、法国和德国作为世界上较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一套严密科学的公共预算管理体系,且各具特色,对推动我国公共预算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费用。“三公”经费原本是政府预算中的一种行政性支出,是否公开却关系剑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公”经费公开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腐败,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形象。目前“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的情况反射出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中存住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支出预算的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和绩效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9.
公共预算的范围取决于政府活动的范围,其基本职能也取决于政府的基本职能。人们对公共预算的认识及公共预算实际发挥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府活动的范围的不断扩大,公共预算也变得日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相似文献   

10.
公开政府预算信息,打破政府对预算信息的垄断,是现代民主国家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阳光政府”的必由之路。我国预算公开制度尚不成熟,需要采取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建设、公开预算内容“平民化”、强化人大预算监督以及推进财政电子政务的发展等策略,以加强制度建设,突破现实公共预算公开中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拉开我国政府向公众公开财政预算的序幕。公开政府预算信息,打破政府对预算信息的垄断,是现代民主国家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阳光政府”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述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政府公开预算信息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霍布斯的《利维坦》和洛克的《政府论》表面上相互冲突,实际上分别论述了现代国家的两种职能—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在《利维坦》中,国家是绝对的和意志性的,国家意志是一切价值和伦理道德的判准。在《政府论》中,政府是相对的和理性的,它努力保持着价值中立,扮演着不偏不倚的公共角色。而理性的政府是建立在意志性的国家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张华 《实践》2015,(2):27-29
<正>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重新颁布了修订后的《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法》),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内蒙古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到之后20年来进行的所得税分享改革、取消农牧业税、成品油税费改革等税制改革,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5,(2):29
<正>突破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突破二: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就是说,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短收了,  相似文献   

15.
南方市福区福街①商人自治组织基于宪法财产权的公民参与预算行为,对于地方政府公共预算行为产生了实际影响.福街商业街的最初兴起,是南方市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迹象,由此催生了所谓宪法财产权的产生.宪法财产权包括民法意义上的物权权利,和公法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两个部分,这是公民参与预算的重要理论范畴.一方面,公法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是公民参与预算的法理基础,公民享有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对公共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另一方面,民法意义上的物权权利是公民参与预算的价值目标,它是检验公民参与公共预算效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依法、及时、主动公开财政预算信息。并对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范围作出了统一的要求。该《通知》的推出,适逢民间对财政预算公开的呼声日高之时,因而被广泛解读为一个积极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王建柱 《党课》2010,(17):119-120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唱段被几代人传唱至今。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事迹搬上了歌剧舞台,至今仍常演不衰,成为我国歌剧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8.
刘伟 《发展论坛》2001,(5):63-63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苏寿堂先生所著的《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一书,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收入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并公开出版了。应当说这是一部很有特色并需要予以足够关注的关于企业管理理论方面的著作。因为企业管理理论本身在我国尚属不断发展中的理论,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研究方法都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尤其是作为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客体,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及管理制度本身正处于深刻的改革历史进程之中,而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经济机制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之中,从而使…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7,(7):57-57
中和在6月2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指出:6月1日,《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正式实施。浏览条例内容,可谓法律惩戒和道德约束之剑并举,处分范围涵括了公务员公共职责与私人生活的双重领域。事实上,针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行政作为我们并不缺乏法律或纪律规约,《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均已颁布并施行多年,但随意轻松地规避甚或扭曲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实施部门预算改革,拉开了新一轮公共预算改革的浪潮。公共预算改革,因其改革涉及面广、问题复杂而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和难点。在当前,公共预算改革存在着纵向纬度不够深、法律制度不健全、民主化程度不够和易受党政首长影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公共预算改革,就必须走一条包括明确价值选择、努力完善行政控制、重点强化政治控制和试点实行新绩效预算在内的综合性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