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无助于解决全球失衡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全球失衡现象背后的原因比较复  相似文献   

2.
清颖 《党政论坛》2009,(4):19-19
目前的判断有市场力量和央行干预两种。基于市场力量的观点认为:首先,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短期内升值幅度过大,需要修正。汇改三年人民币升值超过了20%,尤其是今年8月以来,尽管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不变,但以贸易加权计算的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大幅上扬约10%。中国银行首席汇率分析师谭雅玲据此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人民币汇率回落是技术本身调整和修正的必然结果,“持续的单边升值或贬值容易积累风险,都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并不足解决当前投资过热和结构失衡的惟一途径。没有稳定且可持续的国家经济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就缺乏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人民币升值的认识误区,有可能导致升值政策的事与愿违人民币的升值,曾被赋予许多功能:解决流动性过剩;解决贸易顺差不断上升;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造成的投资过度;解决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进而解决国际经济失衡的问题……近期,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的讨论,对人民币升值又赋予了阻止热钱的流入、抑制资产泡沫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5.
如何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等国家导引的“向人民币升值施压”的舆论,使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但不赞成人民币升值的舆论也十分有力。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专家肯尼思·罗戈夫近日在华盛顿出席美元和世界经济会议时表示,IMF不会支持要求中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因为此举恐导致其他国家面临风险。  相似文献   

6.
仍处在长期升值过程中的人民币汇率,需要银行和外贸企业加紧合作、联手抗险近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268元,再次突破7.73关口。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新高纪录已经是第20次刷新,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4.96%。同时,人民币所面临的外部压力还在不断加大,人民币仍然处在长期升值的过程当中,并且双向波动的弹性也会相应增强。对此,需要用现实和冷静的态度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7.
本币升值不会带来经济崩溃,内部机制隐忧才是藏祸之源……人民币升值可加速《中国经营报》:你在2005年曾撰文支持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两年多过去,你如何评价中国的汇率改革?还需要做什么改进?  相似文献   

8.
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仍然集中表现为内外经济失衡,流动性被动过剩,进而导致投资继续扩张,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经济风险进一步增大。表面来看,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增长过快,热钱流入加速,外汇储备增加过多,汇率升值压力增大,似乎中国的经济问题不在内而在外,是短期总量失衡,而非长期结构失调,是宏观政策不当,而非体制安排扭曲。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金融界对人民币汇率的炒作主要是跟风日本和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也增加了国际投机者认为人民币要升值的预期。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 么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200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于是,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稳步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萍  孙樱铭 《理论导刊》2006,(12):93-95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币值持续升值,有观点认为汇率变动与我国的出口有着此消彼长的必然联系,人民币升值势必会降低我国的出口。通过理论推导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显示我国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非常有限,人民币的稳步升值并未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负面的影响,相反,我国的出口额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初,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上升以及美国对外负债增加,并将失衡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亚洲各国通过有意压低本国汇率实现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此2004年以前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从2005年开始,投资储蓄不平衡、全球分工体系与经济增加值、全球资金流动与金融中介等方面因素开始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关注。从目前看,对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研究最多的还是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但是鉴于经济全球化中开放式经济的复杂性与耦合度,后面三个因素似乎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夏南 《瞭望》2003,(27)
一个时期以来,某些国家一直在对人民币汇率评头评足,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近来大幅下跌,“向人民币升值施压”的舆论再度兴起。央行行长周小川在6月29日国际清算银行会议上正面回答:不认为人民币有被重新评估的可能。表明了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左传长 《团结》2010,(2):49-49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的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独立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相对稳定的汇率三者不可兼得.即存在所谓“不可能三角”关系。我国的奉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意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条件下的基本稳定.事实上,汇率管理有余,浮动有限.汇率较为稳定.使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累积.对国际资本流入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香港经济面临“升值”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首度“破8”后, 香港有关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使香港经济面临新的考验。专家指出,虽然美元持续疲弱已有一段时期,但人民币“破8”是一重要心理关口,市场必然憧憬进一步升值,这有可能吸引更多热钱流入香港炒作,加剧股市波动,同时推动本地租金上升,增大通胀压力。与去年改革汇率机制前相比,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3,(46)
今年以来,极少数发达国家将自己的经济困难归咎于人民币币值低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陡然增加。在中国坚定不移地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林毅夫 《民主》2005,(9):10-11
7月21日。政府实行新的汇率政策,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8.27元升到8.11元,升值2%,幅度很小;一方面“恢复”有管理的浮动制度并“参考”而不是“钉住”一篮子货币。这次汇率政策改革是否能够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目的,即人民币汇率不再  相似文献   

18.
王召 《瞭望》2005,(19)
从利率和汇率这一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着手,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入第二季度后,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讨论又再度兴起,国际舆论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争论也再度升温。背后的一个因素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迅速增长,截至2005年3月底已达6591.44亿美元。而持续不断的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也对最近几年宏观货币政策格局演变产生极大影响。从利率和汇率这一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着手,对这一问题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露骨的利己主义本色左右美国的汇率政策,以邻为壑的政策是否在中国上演,或许可从美国的“历史记录”中略见端倪。在中国官方断然否认人民币即将升值的传言,并强调汇率改革决不屈从于外来压力之后,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讨论消停了不少。6月7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通过卫星连线向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货币会议论坛发表讲话,称容许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具弹性,对中国非常有利,措词上温和了很多。但美国的汇率政策本质上是以邻为壑的,布什政府的下一个举动,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卢锋 《党政论坛》2014,(22):9-9
新世纪初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轮前所未有开放景气增长,实际汇率升值趋势展开派生名义追赶速度第一次超过实际追赶速度,不仅使得国内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也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影响力前所未有地增强。然而,高速增长和追赶也派生很多新矛盾新问题,逐步形成一个新的宏观失衡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