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仍处于原有的"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之下,而且20世纪末期以来,又陷于"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之中.这种独特的"双二元结构"环境,不但表现在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上,而且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国民待遇等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必须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构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症结。统筹城乡发展,要在"统筹"上很下功夫。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镇)化发展道路。刚刚起步的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发展是否能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关键,也是城乡二元结构能否从根本上得以破解的关键。农村城市(镇)化和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两大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长华 《求实》2005,(Z1):124-125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家已经下决心推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市面向农民高筑的户籍壁垒,为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表现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20世纪50年代,刘易斯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社会贫困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原因的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二元经济”模型理论,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这一结构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弱质和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加之传统跨越式转移模式的局限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的难度越来越大。鉴于此,重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就成为必然选择。在当前情况下,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双梯度转移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它更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步骤、持续渐进、科学合理地转移。  相似文献   

6.
浅谈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是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和改革观的丰富和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是,由于长期受工农分割、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缓慢,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长期积累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国家、市场与地方文化传统在村庄场域内的互动,形塑了不同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农民性、组织性、效率性和秩序性四原则,可以划分出六类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分别是强集体主导型、弱集体主导型、能人主导型、传统社会组织主导型、新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市场类企业主导型等。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6,(2):12-1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家已经下决心推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市面向农民高筑的户籍壁垒,为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奠定了基础。针对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采取措施,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发出通知,取消所有面向农民工的种种不合理收费;北京出台了“外地籍学龄儿童随父随母自愿”政策,为农民工解决了孩子上学难的…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城市与乡村被“分割”。“封闭”:工业连同农副产品加工业都安排在城市,为了保证城市对农产品的需要,对粮食、棉花、油料实行统购统销,形成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结构,并且通过行政手段割断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1958年,国家还采用行政手段限制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并在户籍制度上划分为吃商品粮的城镇户口和非商品粮的农村户口。再加上农民不能象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国家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险、主副食品供应等方面提供的福利待遇和补贴,…  相似文献   

11.
正《环球时报》2月13日刊登学者吕德文的文章说,今天的中国堪称是一个流动的中国,中国社会在流动中融合。一方面,城市化已经成为最近20年农村发展的主线。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家庭内部都存在二元结构,即年轻人在城市务工,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就业。亿万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量,是城乡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冲破二元结构的巨大推动力量。农民外出进城务工,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就城乡关系和格局而言,农民工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第三元”,而这恰是社会转型期沟通二元结构两极不可缺少的桥梁和难以跨越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国家、市场与地方文化传统在村庄场域内的互动,形塑了不同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农民性、组织性、效率性和秩序性四原则,划分了六类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分别是强集体主导型、弱集体主导型、能人主导型、传统社会组织主导型、新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市场类企业主导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包括:实现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服务,农村社区秩序和社区内部平衡,结果和过程并重等。为此,农村社区管理要充分继承已有的组织和制度遗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基层建设投入,积极培育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加大国家对农村反哺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是我国社会各种弊病的根子。这里的二元社会结构是一个新的概念。它的基本内容表现在从户籍制度,住宅制度到粮食供给制度、征兵制度,“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间所体现出的不平等,这些制度造成了城市人永远是城市人,农民永远是农村人的社会状态。这两个阶层人在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等方面都存在着矛盾和差异。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虽然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结构性流动是由国家工业化、科技进步和市场化结构转型触发.但在总体上却没有产生农村进城务工者在城市中的大规模结构性沉淀.这种现象在世界已有的工业化历史中是少见的;而发生这一特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与二元户籍制度相联系的社会身份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使然;其中,最根本的是农村土地制度问题;而农村土地制度相联系的户籍制度和由户籍制度决定的社会身份管理制度,决定了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置.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 ,我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 ,城乡距差很大。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 :“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现实迫切要求农村和农业有较快的发展和进步 ,以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向现代化一元经济转变。按照刘易斯—拉—费模式 ,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有一个农业部门过剩人口向现代化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然而 ,我国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分布广 ,同时城市又大量存在因国企…  相似文献   

17.
城乡二元结构是当前中国及许多其他国家的典型现象。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商品实体交易模式和城乡分离与二元结构形成的关联,指出在城乡因节省交易费用而分离之后,城市因作为实体交易市场的载体获得了经济的集聚效应和政治的集聚效应,而对应地,农村则存在两个天然经济劣势——劳动分工水平劣势和交易效率劣势,城乡二元结构由此形成。据此本文提出两条城乡一体化路径,其一是改变农村的劳动分工水平劣势,并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迁移到城市,也即是城市化的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其二是改变农村交易效率劣势,使生产和消费获得择址自由,各种要素不仅在城市层级之间有自上而下流动的动力,电子商务及其互联网基础正是对农村交易效率劣势的有效弥补。从理论上来说,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通过改变中小城市、农村的交易效率劣势,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在商品实体市场交易模式下的城乡一体化路径,这一路径就是去中心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18.
国家、市场与地方文化传统在村庄场域内的互动,形塑了不同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农民性、组织性、效率性和秩序性四原则,划分了六类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分别是强集体主导型、弱集体主导型、能人主导型、传统社会组织主导型、新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市场类企业主导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包括:实现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服务,农村社区秩序和社区内部平衡,结果和过程并重等。为此,农村社区管理要充分继承已有的组织和制度遗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基层建设投入,积极培育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加大国家对农村反哺力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创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华 《求实》2006,(4):89-91
由于我国社会结构显著的二元化特征,城乡发展始终存在过大差距。当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这一新型公共管理模式对城市社区组织和居民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却往往被忽略。本文试图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涉及的功能、主体、内容、定位等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唐萧萧  徐小琴 《求实》2013,(5):45-49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仍呈现城乡二元结构格局,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较大,无法体现社会公平,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导致这一城乡差异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基础和管理体制差异、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滞后和财政投入不足等。为有效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我国应建立完善现行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明确和落实政府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