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题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结合审议议案或报告,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情况、实施监督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提高审议的质量,增强监督实效。如何开展好专  相似文献   

2.
正专题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通过结合需要审议的议案或报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相关国家机关了解情况、实施监督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提高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如何开展好专题询问,让它成为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重要途径,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反映人  相似文献   

3.
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审议议案的时候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情况、实施监督的活动。询问既是代表的权力,也是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对人代会期间的询问都有相应的规定。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的询问在前述三个法律中没有具体规定,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中各自都有规定。询问活动的有无和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议审议的质量。引导和组织好代表询…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了专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至2011年底,共进行了5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给地方人大以示范效应,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也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形成了专题询问热潮,截至2011年12月,先后有上海、安徽、甘肃、山西等24个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询问,还有一些设区的市、县人大常委会也开展了专题询问。有学者称“2011年是地方人大名副其实的询问年”。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办法》经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通过之日起施行。"目前,国家没有关于专题询问的专门法律,部分省、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关于专题询问的地方性法规中,只是对本级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工作作出规定。山西制定办法对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工作作出统一规范,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世文说。  相似文献   

6.
杨建华 《人大研究》2013,(10):17-18
自2010年全国人大首开先河开展专题询问之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积极仿效全国人大专题询问的做法,在依法履职的同时开展专题询问,对加强人大常委会监督职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创新监督,逐步使专题询问工作机制规范化、常态化,将其融人到整体监督工作之中,使其成为新时期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向问效发力     
<正>专题询问,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以会议的形式而集中开展的专门询问活动。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都相继开展了这项活动,取得较好的监督实效。然而,随着专题询问的普遍开展,一些地方却出现了赶时髦、凑热闹、搞形式、走过场和不重实效的倾向,使专题询问缺乏"辣味"和尖锐性,削弱了人大专题询问的功效。增强询问的权威性如何加大人大监督力度,增强专题询问实效,市人大代表、市人  相似文献   

8.
开展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创新,是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方式:如何更好地开展专题询问工作,是摆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浙江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对使用专题询问的监督手段进行了积极探索,在饮用水源污染整治工作的专题询问中,人大、政府领导重视,准备工作充分,询问主题明确,组织协调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专题询问”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算不上是法律用语,只能算是人大工作用语.“专题询问”是顶层推出的,是法定监督形式“询问”的创新和发展. 2010年6月2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了专题询问.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多位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陆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询问,从而带动了“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效仿.  相似文献   

10.
专题询问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集中开展的专门询问活动。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何进一步认识专题询问的实践意义与作用、规范专题询问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增强专题询问的实效?下面,笔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认识上:明确"为啥问"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由此可见,行使询问权是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重要形式。专题询问遵循了询问的主体、内容和程序规定,实质上是对询问这种法定监督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所以,专题询问也适用以上的法律规定,具有较强的法定陛。  相似文献   

11.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13):21-21
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一年以来,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深受各方好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纷纷围绕各自实际情况。先后启动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12.
进行专题询问,是提高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的积极探索。与一般的询问相比,专题询问体现了社会关注度高、针对性强和互动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形式,而专题询问则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集中开展的询问活动。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这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地方人大开展和创新这一监督方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专题询问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集中开展的专门询问活动。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这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何进一步认识专题询问的实践意义与作用,规范专题询问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按照监督法的规定,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审议有关议案和专项工作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有权就有关问题向列席会议的"一府两院"负责人提出询问。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纷纷效仿,相继开展这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何进一步充  相似文献   

16.
简讯     
《上海人大月刊》2013,(4):35-35
黄浦人大出台开展专题询问办法。2月28日,黄浦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办法》。办法共十条,对开展专题询问的法律依据、议题选择、方案制定、前期调研、询问与被询问主体、询问程序及询问后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开展专题询问工作提供了更为明晰、规范及可操作性的依据.据悉,今年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将就政府为老服务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17.
各地动态     
《中国人大》2013,(8):54-55
重庆市武隆县人大常委会出台专题询问规则为深入贯彻实施代表法、地方组织法和监督法,切实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重庆市武隆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武隆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规则》(简称《规则》)。该《规则》共二十三条,主要对开展询问的法律依据、基本原则、议题确定、程序安排、时限要求、公开办法、结果处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按照《规则》  相似文献   

18.
金果林 《中国人大》2010,(19):21-23
自今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专题询问以来,三个多月中已先后有浙江、贵州、重庆、安徽、四川、福建、河南、上海等省市的十几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询问。同时,湖北、山东、辽宁、广东、内蒙古等省区的多个市、县人大常委会已经提出,将于近期围绕有关议题展开专题询问。可以说,专题询问正健步“走进”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19.
宋博华 《人大研究》2011,(11):45-45
开展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甘肃省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在对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专题询问中,准备工作充分,询问主题明确,组织协调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专题询问逐渐获得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青睐,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了专题询问,目前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大家知道,询问权是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重要法定形式。代表法、组织法、立法法、监督法、预算法、全国人代会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等法律及文件都对人大询问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专题询问遵循了询问的主体、内容和程序规定,但又有别于一般询问,在内容上、形式上、程序上、要求上比一般询问有了创新和发展,具有议题更突出、组织性更强、集中性更高、公开性更广、实效性更强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