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黄明哲 《党课》2012,(15):100-102
在哈佛大学主讲“幸福课”的讲师本·沙哈尔说,“成功就是幸福”是许多人错误的认识,是“幸福的假象”。获取幸福需要智慧。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他用教学实践证明: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当我们重视学习时,也增加了获取幸福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指引并帮助我们走向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红短信1、最重要的是今天你要开心;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不必一味讨好别人;木已成舟便要顺其自然;自己感觉幸福就是幸福。(李增杰)2、积德如同存钱到银行,是人生乃至晚辈"幸福财富"的积累;德在"德的银行"存蓄越多,社会丑恶东西就越少,社会文明程度就越  相似文献   

3.
让谁开心     
开心是快乐的意思。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在大连市任市长时曾有一句名言:“老百姓开心是我们政坛追求的最高境界。”此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令人深思。但自古以来,所有贪官污吏没有一个人把“老百姓开心”放在心上,他们奉行的人生哲学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之追求的“最高境界”乃是自己的开心也。古希腊哲学家伊鸠鲁曾说:“当我们说快乐是一个主要的善时,我们并不是指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享受的快乐……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可惜那些巨贪大蠹们愚蠢无知之至,根本不懂“开心”的内涵与真谛。他们…  相似文献   

4.
向上的力量     
《学习导报》2011,(12):19-19
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获得幸福是人类存在的至上目标。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理解和说法,也会有一千样感受和感悟。有人曾用"方程式"来趣说:幸福=个性+需要+生存状况,这是科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这是经济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感恩+知足,这是社会学家的“方程式”。各种各样的“方程式”,也许还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5.
郭明义 《学习导报》2012,(14):18-18
为了更好地向网友们传递自己的所思所想,把我的幸福和快乐传递给大家,让更多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我在新浪网上开通了“鞍钢郭明义”微博。  相似文献   

6.
人生感言     
辛宇 《学习导报》2009,(3):28-28
单独快乐,不如大家一起快乐;给剐人带去快乐,自己也快乐,而且优于别人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学中所谓“收入的外部效应”,就是指一个人对收入的满足感并不仅仅取决于收入,同时也取决于他的相对收入,即他与其他人收入的相对水平。大多数人具有对比性的偏好函数,别人的收入与他的幸福感“负相关”,别人的收入相对于他自己的收入越多,他就越不幸福,越感到痛苦和  相似文献   

8.
人生感言     
辛宇 《新湘评论》2009,(3):28-28
单独快乐,不如大家一起快乐;给剐人带去快乐,自己也快乐,而且优于别人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9.
该让谁开心?     
开心是快乐的意思。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在大连市任市长时曾有一句名言:“老百姓开心是我们政府追求的最高境界。”此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令人深思。不久前,《陕西日报》披露的全国十年反腐百名地厅级以上的落马贪官,他们没有一个人把“老百姓开心”放在心上;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的开心。词典上对“开心”的解释是“快乐”二字,可惜这些巨贪大蠹们根本不懂“开心”的内涵与真谛。希腊哲学家伊鸠鲁  相似文献   

10.
“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意大利人马奥林是泰达圜际学校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的“明星教师”。从17年前带着妻子落户开发区,他便开始持续不断地为这片热土贡献自己的爱心和温暖。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曾这样谈过自己的母亲:“好有四十一年是幸福的,后来孀居。要知道,妇女爱自己的丈夫,超过我母亲爱我父亲的并不多。可是她毕竟在自己的子女中找到了慰藉,在我们这些儿孙中间又度过了十四年,这至少不能说是不幸福的。”恩格斯的母亲爱利莎不是戏剧中描绘的超凡的“圣母”,而是一位平平常常的母亲。像其他亿万母亲一样,她以自己的母爱方式,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把自己的幸福同儿女的成长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母亲的温暖爱利莎于1797年生于德国哈姆,1819年结婚,共生育8个子女,革命导师恩格斯是他的长子。爱利…  相似文献   

12.
一位哲人说: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俗话说:“知足常乐。”世间的财富、名利等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实际上非常少。我们每个人都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  相似文献   

13.
黄代翠 《学习月刊》2012,(8):102-103
严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的开篇即说:“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  相似文献   

14.
<正>一些人总觉得自己不幸福不快乐,别人挣的钱比自己多、别人的老婆(丈夫)比自己的漂亮(帅气)、别人的房子比自己家的大、别人的工作比自己的体面、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有出息……殊不知,还有更多的人在"另眼"看着你。你的所谓"怀才不遇",在别人眼里可能是"自欺欺人",在别人那儿,  相似文献   

15.
仁慈当我们展现同情心、谅解和善意,就算是仁慈。不论我们一生中成就了什么,善心对幸福最有帮助。当我们自然表现出仁慈的态度,别人也会认为我们很好相处,而我们的仁慈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气氛。优雅当我们对简单的美  相似文献   

16.
批评与原谅     
《当代贵州》2012,(25):61
要帮助别人,首先要提高自己,自己不进步,要帮助别人是难的,这一点要讲清楚。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30岁的朋友对陈道明说自己活得很累,问陈道明:“你在家都于吗?”陈道明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陈道明认为尝试把自己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也是最放松、幸福的事。  相似文献   

18.
快乐至上     
在功利主义者眼中,追求快乐是为了尽可能让别人看到;对享乐主义者而言,追求快乐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满足;对幸福者而言,快乐是建立起积极而理性的生活模式;对快乐至上的人而言,快乐则是可以让人感觉愉悦的任何东西。  相似文献   

19.
骄傲可以使一个人膨胀起来,但并不能支撑住他;欺诈或许暂时有用,但诚实却永远有用;镜子只能帮助你看到脸上的污点。但要擦掉它还要靠自己;追求别人的赞赏,就是将自己的快乐放在别人的手中;指挥不了自己的人,不配指挥别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唐山市有着众多的持守“帮一点”爱心的群体,他们对社会、对贫困个人力所能及地帮助一点,不计名利,不求回报,平静地奉献着爱心,温暖着别人,也快乐着自己。“帮一点”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愿景,展示了新时期人民群众追求平等友爱价值观念的美好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