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这说的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志大才疏,急功近利。领导干部如果产生浮躁之气,从浅层次看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  相似文献   

2.
眼下,浮躁已成为一种“流感”,传染了一些领导干部。一些领导干部的浮躁,从浅层次看是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和心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人做事的一种不良“做派”。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所谓“神难凝”,引申来讲,就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心猿意马,志大才疏。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浮躁做派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急功近利,热衷于“短、平、快”,喜欢“显山露水”、追风逐浪,今天比盖高楼大厦,明天争建大道广场,只重视任期内出政绩,对事业发展缺少长远规划;二是好大喜功,重形式走过场,重数量轻质量,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3.
路就在脚下     
唐艺 《当代贵州》2009,(7):73-73
领导干部要静心不浮躁.古人云: "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所谓"神难凝",引申来讲,就是做人不踏实,做事敷衍了事,心猿意马,志大才疏.力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从政的道德和党员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要静心不浮躁.古人云: "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所谓"神难凝",引申来讲,就是做人不踏实,做事敷衍了事,心猿意马,志大才疏.力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从政的道德和党员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24):56-56
当前,部分干部作风中存在“五浮”问题,需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一是思考问题“浮浅”。认识事物有偏颇,分析问题不周密,思考事情不深入;只看表象不看实质,只看现状不看趋势,只看显绩不看隐忧;看不到主要矛盾在哪里,更看不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二是行为方式“浮躁”。做事情静不下心,耐不住寂寞,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6.
军中马 《廉政瞭望》2004,(10):10-14
一个社会如果不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各种社会群体总是围绕权力崇拜、金钱崇拜、指标崇拜、分数崇拜、学历学位崇拜、名次崇拜的指挥棒转,能不浮躁吗?教育浮躁是这个时代人们浮躁心态的一种表现,它所戕害的不仅是一批人,而是一代甚至几代人;它所摧毁的,是教育的根基,是社会的公正和良知。  相似文献   

7.
从容人生     
从容是一种睿智的表现,是一种智者的风度,是一种处世的技巧,是一种人生的洒脱。如果说,忙碌拥挤的生活使灵魂丧失了思考的机会,那么,从容则是我们洗涤身心的最好途径。我们追求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荣辱不惊,不张扬,也不畏惧,掌握了从容不迫的节奏,我们就能将纷繁杂乱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朱岩 《求贤》2010,(4):1-1
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人皆有进取之心。干部希望职务进步快一点,可以理解,但是想得过多,则不可取。领导职位本来就是有限的,一个干部能否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素质和条件,更主要的是要看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06,(7):39-39
赵鹏买官一案,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却必须引起我们注意,对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跑买官这种现象从道德范畴上看应是一种羞耻,从党纪的范畴上看,则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10.
“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浮躁之风一针见血的剖析和严厉斥责。如果说其他领域存在的浮躁污染的是水流,那么,官场浮躁则污染的是源头。  相似文献   

11.
力戒浮躁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不冷静,不沉着,是工作学习的大敌。君不见:商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聚敛财富,大兴“假”、“冒”、“伪”、“劣”之风;明星为了能一曲走红、一剧打响,不惜动用一切关系资源;一些党政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身上也有了一股浮躁之气,为了能尽快出“政绩”,捞取更大的功名利禄,大搞一些不讲科学规律,不顾实际情况,不惜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景点工程”,危害极烈。为什么浮躁之风愈演愈烈,因为浮躁的背后是名、利、权的速成。最典型的莫过于跑官要官和制假贩劣现象的泛滥与猖獗。尽管随着中央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不断地…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不是怀有淡泊宁静之心,是衡量一个人修养水平的重要尺度.然而,当今我们有多少人做到了淡泊宁静?我们有的更多是浮躁和浮华,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其本质是虚荣.浮躁和浮华让我们在物欲、金钱、美色面前难以保持清醒头脑,难以保持清静之气,一旦控制不住,就会失态、失德、失足,甚至会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生命.  相似文献   

13.
唐黎标 《实践》2006,(11):52-52
浮躁,是一种轻浮急躁的心态.是一种草率飘浮的作风,也是滋生彤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温床。其特征是:情绪不稳定,易急躁;头脑不冷静,易冲动;心理不平衡,易偏激;精力不集中,易走神;工作不静心,易分心;作风不沉稳,易追风。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8,(2):110-110
“浮躁”,《辞海》解释为轻率、急躁。相近的词语还有狂躁、躁动。浮躁指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说“淡定”     
<正>"淡定",即凡事平静坦然、不急躁轻浮的一种心境。大凡"淡定"的人,往往遇事不慌,沉着冷静,不被世间五光十色的事物所诱惑,正所谓"禅心已定粘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芜杂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能做到遇事冷静、看事淡泊、做事从容,那就算得上是真正淡定的人。淡定是一种智慧。现代文学家冯梦龙认为:"人要有智慧,犹如土地要有水。土地没有水就变成一片焦土,人没有智慧就变成行尸走肉"。人的智慧从何处来?从一定意  相似文献   

16.
孙嘉明 《探索》2015,(2):106-113
社会浮躁是一种社会虚热症,即高于社会常态"体温"的亢奋状态,它通常是个人或群体对于所处社会环境的一种自愿的或非自愿的反应。其社会病因是由于各种社会要素,包括社会体制、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社会心态等对个人或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然它是一种社会性因素造成的社会疾病,而这种社会疾病或社会病态可能妨碍社会机能的正常运作。"社会浮躁"不同于"浮躁社会","社会浮躁"指的是相当范围内社会群体成员所表现的某种亢奋状态和非理性的心态和行为。中国社会的最近百年历史折射出社会浮躁之风的兴衰沉降。从"五四"时期到"民国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直至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的某些案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浮躁的形成原由及其表现形式。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可以概括地说社会浮躁的起因是利益驱动,社会浮躁的根基是人的本能,社会浮躁的推手是不良体制,社会浮躁的结果是社会失序。社会浮躁的产生和蔓延往往会导致阶段性的经济或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7.
宋旭 《先锋队》2010,(10):45-45
一查学习贯彻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县纪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及《廉政准则》情况,看各部门、各单位是否制定具体措施进行贯彻落实。二查效能建设各顶制度落实情况,看各部门、各单位是否严格执行离岗告示制、预约服务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请销假等效能建设制度。三查工作纪律和服务态度,看干部职工是否存在“懒、奢、躁、散”等作风不实、不硬、不细、不严、不快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充满着浮躁之气,浮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温床。干部的心态浮躁,势必在思想上难以与时俱进,在学习上难以孜孜以求,在工作上难以埋头苦干,在作风上难以求真务实。当前我们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各级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力戒浮躁。  相似文献   

19.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里所说的“精神”,不是平时所说的“思想”,虽然在不少场合,精神和思想有很大类同。精神是指导一种超越物质存在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明知有些事情可能非自己力所能及,但仍然要去全力一搏,在表明自己的骨气、志气时,常常会说,不蒸馒头,争口气。这口气就是一种精神。没有了这口气,似乎生命便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所以,人们常形象化地说,死人和活人的差别亦仅此一点,即前者没有了气了,后者还有口气在。从现象上看,在这一点上人和自然动物没有多少区别。因为不呼吸、没有了气,哪种动物也…  相似文献   

20.
当官的派头     
从表面上看,当官的派头似乎只是官员道德素质在官员身上的一种个性化表现,与权势不太相干;但往深里看,当官的派头实质上是对权势的一种炫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