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敬畏规则     
罗西 《政府法制》2009,(24):1-1
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我常常站在中国的十字路口感到耻辱,因为在红灯前,往往只有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我可不吃眼前亏。做中国人,有时很悲哀与无奈,只好做阿Q,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2.
二十多年前的那个秋天,全国检察机关在饱经沧桑后恢复重建。这二十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根本转型。中国的法制在发展,检察事业在恢复、发展,我(我们)也在成长为检察院里的中流砥柱、一代检察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转型时代,我目睹了中国的崛起和复兴,也正目睹了检察事业一步一步向前走的脚印,为此我常常在心中默默地话语:我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律师》创刊20周年。我是《中国律师》的忠实读者,210期,几乎没有拉下一期。我也是《中国律师》的作者,从1990年起,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我在《中国律师》陆续刊登了10多篇文章,如果算上《中国律师网》,那就更多了。《中国律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不过,仅仅说《中国律师》是律师的良师益友似乎还不够,应当说《中国律师》正担当着社会的良心!  相似文献   

4.
我是1992年5月认识《中国律师》的,当时我在法院工作,5月18日随院长去省高院办事,领导去汇报,我在接待室里随便看看报纸杂志,翻翻这本,看看那本,翻着翻着,一本《中国律师》进入我的眼帘,本想随便翻翻,谁知越看越上瘾,、越看越想看,那上边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以致于院长让我买烟的事也放在了脑后。等院长汇报回来。问我要烟。  相似文献   

5.
记得梁启超先生在一个世纪前曾饱含深情地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哲人的话语跨越时空,至今仍激荡在我的耳边,“宪政中国”在用法上就是对“少年中国”的一种借鉴。组织“宪政中国”丛书,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想法,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这样一种感觉,在“…  相似文献   

6.
晓德 《政府法制》2008,(14):33-33
巴基斯坦把储备帐篷都给了中国 “我父亲告诉我,当全世界都遗弃我们的时候,中国人把最好的东西自己不用,送给我们,我们才打败了侵略者。我愿意捐助一切,愿意去救人!”得知中国发生地震后,一位巴基斯坦网友写下了这样的留言。而类似的表态在巴基斯坦人中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没有找到这样的支点,他也没有撬起地球。而在苦难的旧中国,就在八十五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支点,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8.
有产阶层是我的左邻;弱势群体是我的右舍,我是律师。 左邻很牛。短短的几十年中,左邻把握住历史转捩、社会转型的机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迅速完成了从无产到有产的过渡,不仅占据了当今中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力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中国在慰安妇问题和南京大屠杀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及日本是否应该向中国谢罪,我认为应该谢罪。但我话音刚落,在座的大学教师们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相似文献   

10.
无论在我的记忆里,还是这次见面,都难以想象郭建梅有50岁了。不过,既然50岁了,既然是中国第一位专职公益律师,功勋卓著,我就可以称她为中国公益律师之母了。  相似文献   

11.
先烈鲜血和汗水的党员证书,都在一瞬间浮现在我的眼前。而我,在鲜花与笑声里,在和平与安宁里长大的年轻一代,该怎样接过这熊熊燃烧的火炬?我把我的入党誓言郑重地放进父亲的那只木盒,我知道,那是两代人在不同的经历之后最好的交流。不论荣誉,不论挫折,我都能平静地对待。因为,父亲和他的木盒在默默地注视着我。现在,远在北方的父亲已经退休了,身处南方的我正在深圳这座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挥洒青春。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对物欲的追求在这里可以演绎得更加精彩。面对事业的抉择,我把我人生的坐标定格在监察岗位,把弘扬…  相似文献   

12.
沪家解忧     
《法律与生活》2010,(11):61-61
我的困扰: 我和我太太在中国福建登记结婚,2003年一起到美国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中国监察》忠实的读者、极力的维护者和广泛的宣传者。我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中国监察》是我首选必看的杂志。我与《中国监察》的情缘已有15年,正因为如此,我愿为她的发展建言。既然是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指导性期刊,尤其是命名为《中国监察》,那么办刊宗旨就要突出“中国”,强化“监察”,只有这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报刊林立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监察》作为全国公开发行的重要刊物,一定要讲究导向性、针对性和可读性。导向性是文章或刊物的“灵魂”,就是要…  相似文献   

14.
张琪 《中国监察》2009,(16):61-62
当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曾经有这样的一首歌,外婆用略带沙皿的声音在床边轻唱,我用稚嫩的童声咿咿呀呀地相和。“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那时,我还不懂,他乡在哪里,洋装是什么,却学会了用听不出旋律的自创调子高唱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那时,我还不知道,这首歌,会在多少华人的盛典中唱响,会燃起多少赤子心中爱国的烈火,却已经在心中悄然记下,“我心,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一次不经意的选择,却让我终生无悔。我曾打算报考律师,就随便订了一份(中国律师》杂志。现在,我工作太忙,律师又不是那么好考,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我决心暂时放弃律考,可《中国律师》却成了我和我的学生们最好的朋友之一。我在一家国有大企业子弟学校的电视中专任教,法律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学科之一。凭着我对国情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阻碍法制建设的“罪魁祸首”,并非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而是我们千千万万缺乏法律意识的民众。为什么我国封建专制传统如此深厚,民主法制建设如此步覆维艰呢?因为中国数亿个家庭中,到底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6.
克林顿夫妇对我此次访问中国给予了很大支持感谢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能安排我们来中国访问,我们能同中国朋友进行交流感到很高兴,北京是个很美丽的城市。我住在纽约西边,把纽约同北京比较,我感至忡国发展很快,真可谓日新月异。刚才听中国司法部负责官员介绍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深感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能使许多低收入的人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使他们的合法权利真正得以实现,确实是件很好的事。中国法律援助机构,在维护人权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我对中国的法律是相当崇尚、相当感兴趣的,也有一些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律师》2009,(1):14-14
《中国律师》杂志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20年.记得在1988年酝酿创刊的时候,我曾经有机会到杂志社来工作,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但实际上在创刊初期的那段时间.我有时候还经常跟杂志社的同仁们一起交流,出过一些主意、提出过一些想法。20年走过来以后,我觉得《中国律师》杂志确实是成绩非常大、业绩非常好。20年来,《中国律师》杂志宣传了我们国家的律师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是湖北今天 律师事务所的一名专职律师,作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中的一名律师志愿者,在四川省金堂县法律援助中心服务。 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让“志愿者精神”在中国大地上弘扬,我在钦佩他们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志愿者。经过连续两年坚持不懈的报名和努力,我终于成为一名志愿者,于2010年7月走进了四川金堂县。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律师,在一家普通的律师事务所执业。和全国11万执业律师一样,在工作之余,也在思索着中国法治的走向和未来,也在关注着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因为,司法改革的成功、法治环境的完善会给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中国执业律师提供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法治天空,可以任由翱翔,而不会有现在这样的许多困惑和无奈(肖扬院长曾任司法部部长,而我作为毕业于政法大学、工作17年、从业14年的律师,故在文中以“老部长”称之)。  相似文献   

20.
王笑红 《检察风云》2014,(12):96-96
在我的生命里,中国好比是苹果,加拿大好比是橘子,我很难说准更好,因为它们备有各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