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最近在石家庄,一位叫赵艳颖的女孩卖多功能切菜器卖出了门道,创造了一个小产品赚大钱的奇迹:一般人卖切菜器月赚2000元都很费劲,而她却能轻  相似文献   

2.
民工班车     
艾冰 《廉政瞭望》2012,(20):5-5
9月12日到珠海横琴新区采访,打算返回时已是晚上7点。在澳门大学新校区工地不远处,我上了由横琴开往市区的公交车。看打扮,与我一同上车的多半是民工。“感谢你,小伙子。”一个来自广西的女工人对我说。做工之余,她在工地卖绿豆汤,两元钱一碗。刚才等车时,我买了一碗.引来众多工人光顾,让她提前打烊。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她要去给在另一个工地打工的老公过生日,他几个月前得了结核病,病势沉重。  相似文献   

3.
继兰州公布牛肉拉面成本价之后,西安也公布了肉夹馍、秦镇凉皮、牛肉泡馍、猪蹄、嫩豆腐、油泼面等小吃食品成本价。小吃食品这只“麻雀”解剖得十分及时、恰到好处:从业者赚了多少,清清楚楚;消费者承受状况,明明白白。这有利于调控行业暴利,抵制物价不合理上涨,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可是,  相似文献   

4.
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名叫王洪怀。有一天,他忽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其熔化了,当金属材料卖,是否能多些钱?经过测算,卖材料比卖废罐要多赚六七倍的钱。于是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为了吸引人们交售空罐,他把回收价从每个几分钱升到一角四分,又将回收价及指定收购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收破烂的同行散发。就这样,王洪怀在一年内,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3年赚了270万元,从一个“拾荒者”一跃成为百万富翁。这一例子说明,成功主要得益于其肯动脑筋,勇于革新,并脚踏实地去做,结果在老行当…  相似文献   

5.
<正>在五师八十七团只要提起凉皮子,大家自然就会想到小周凉皮店。凉皮店主名叫周凤华,是一个右腿有着残疾的女人,凭着坚强和毅力,从上世纪90年代推着车在路边摆摊卖凉皮到如今在团部商业街开店铺卖凉皮,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来了,好,我先给你拌,还按你的口味来,给你多放点面筋和花生,不要香菜……。"随着一阵爽朗的话语声落,今年42岁的周凤华已经麻利的将凉皮切好进行调制了。  相似文献   

6.
“曼巴,我知道我的病是不会好的,但我还是想见见你,请帮帮我,让我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口奶茶吧。”当小田“曼巴”亲手给她服下药后,奇迹出现了。她真得一口气喝下了一小碗奶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一位患晚期食道癌的藏族老阿妈,为了能最后见一面曾为她治过病的曼巴,专门让儿子骑马40多公里去接田青春医疗队队长田旭给她治病。老人已把那个几十年来为她和牧民们治病的老田“曼巴”深深地印在了她脑海深处。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在家门口做凉皮生意,门前这条土路车辆一过.漫天黄土,苍蝇乱飞,凉皮很少有人问津,只好到外地打工,辛苦一年剩下不到一万元钱。2008年解放军帮助修上了水泥路,我在路边办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六七万元。这日子嘹得很!”  相似文献   

8.
苏勇 《当代党员》2007,(5):47-48
“妈妈,春节我就不回家了,在这里做家教,赚点钱,减少家庭的负担。同时请干妈放心,我在这里很好,上学期考试各门课程都是优,请她不要担心,她对我们家的付出太多了。”2007年春节前夕,涪陵区居民孟少兰收到在武汉工程大学机械系读书的儿子胡岂伟寄来的一封信,“妈妈,请转告干妈,我在这里给她拜年了!”  相似文献   

9.
一个从贫穷中走过来的苦孩子,成长为“杂技皇后”;她为国争荣苦练“绝活”,对党怀有一片深情………夏菊花,现任中国杂技协会主席,被誉为“中国杂技皇后”。她表演的杂技绝活——柔术顶碗,曾轰动世界,欧洲的摩纳哥在街头为她树立了《顶碗》的雕像。  相似文献   

10.
今年34岁的崔月琴是山东淄博市人。一天,崔月琴走到一商场附近时,遇到几个老头提着鸟笼遛鸟儿。她不小心撞到一位老人的鸟笼上,小鸟受到惊吓,老人不乐意了,大声对崔月琴喊:“吓坏了我的鸟你赔得起吗?俺这鸟是专门从济南买来的金山珍珠鸟,花了好几百元呢……”回到家后,崔月琴还在想着刚才的不愉快,想着想着,她心头一亮,看老头“痛”得不得了的样子,莫非这鸟真的很值钱?要是值钱的话,自己也养鸟卖不行吗?此后,崔月琴常去鸟市上转悠,和卖鸟人套近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卖鸟的大爷把养鸟投资少、技术简单和不愁销路等一大堆“圈内机密”透给了她。  相似文献   

11.
正二师三十一团二连"大雷子陕西风味小吃"创始人王小娥,出身在肉夹馍、凉皮发源地陕西。祖辈都是在自己的家乡以凉皮为生。王小娥初中毕后就在家帮助父母打理凉皮小店生意,那年她才14岁。在家帮忙一年多,由于整天在店里呆着,时间久了总向往着外边  相似文献   

12.
国际视线     
《当代贵州》2011,(14):8-8
[大事]第三轮中美对话“效率惊人”、[局势]希腊否认“退出欧元区”传言、[趣事]大学生卖“拉登之死”T恤狂赚12万后退款。  相似文献   

13.
拒绝客人进门叫作让客人吃闭门羹。“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 相传在唐代,宣城女子史夙才貌双全,于是很多年轻男子纷纷慕名拜访她,但是不少人却很难见到她。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规矩: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主动地告辞了。人们便把这羹,称为“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一名香港的流动小贩,在街边卖雪糕,为了多做点生意,附带卖起了棒棒糖。小贩原本开一家小店做小生意,只不过租金年年涨,生意再也做不下去了。他和太太都是伤残人士,找工作难,但是又不愿意拿政府失业援助金,想自食其力,于是申请了小贩牌,每个月能赚上六千多元,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15.
鄂西北有座狮子山,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当地农民将其开凿了来,送到城里去卖,6元钱一吨。后来农民发现,城里人用这种石头垒成假山,一吨可得工艺费七八十元。于是他们也学着主假山,一屯假山石卖到脱元。后来,他们去北京考察,发现山上产的沙积石每公斤竟值七于几元钱。眼界打开了,这些农民更加珍惜乡土资源。他们研制开发的“电子超声喷雾盆景”,每盆260元。如果山里人总是靠卖石头赚钱,那一座宝山很快就会被卖完。现在,他们搞“尖端产品”,既保护了资源,又赚了大钱。山石与“尖端产品”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11月12日晚,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元宝山东麓的融水县江门村内一片静谧。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推开村民梁樱林家的房门,十几个妇女正围着火塘聊天,呈现出一幅其乐融融的“火塘夜话”图。看到杨宁进来,大家立即拉着她坐下,并递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杨书记,你再帮我找找百香果种苗哦,我想扩大规模。”“我种的高山泉水西瓜赚了6000多元,明年还要继续种,你帮我找好销路哦。”没等杨宁喝完油茶,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杨宁放下手中的碗,掏出小本子,一字一句地记着。等大家讲得差不多了,杨宁抛出了当晚的核心话题:“村里的山泉水厂预计年底就可以投产了,但取水要经过一些村民的土地,  相似文献   

17.
詹国枢 《奋斗》2006,(2):58-58
搞经济学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张五常的。这位大名鼎鼎的香港经济学家,曾经在街头摆摊卖橘子(一种供观赏的小橘子树)不但小小地赚了一笔,而且出了一本《卖橘者言》的书,畅销一时。  相似文献   

18.
党建军 《党建文汇》2008,(12):46-46
吴女士所在的菜刀厂由于产品滞销,厂里竞发给每个员工几十把菜刀抵工资。没办法,她只好将那些菜刀拿到街上卖。她吆喝了半天,仍没人掏钱买。眼看天快黑了,她央求一位大嫂买一把:“你可以当作礼品送人哪!”大嫂冷笑一声道:“人家送花是爱呀关怀什么的,你送刀,是不是暗示着‘一刀两断’、‘笑里藏刀’?亏你想得出。”  相似文献   

19.
刘世佳 《奋斗》2002,(1):30-30
20年前在香港湾仔码头以卖北京水饺为生的藏健和,2001年9月以世界杰出女企业家的身份登上了“2001年妇女环球峰会”并讲话,讲述了她如何面对逆境,不畏困苦,勇敢拼搏,以卖小水饺创造人生辉煌,被誉为“水饺皇后”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百合 《廉政瞭望》2012,(18):52-53
《红楼梦》第58回,芳官的干娘迫不及待要替芳官给宝玉吹汤,还没抢过碗,却被晴雯喝道:“出去!你让他砸了碗,也轮不到你吹!”小丫头们也趁势一边骂一边推,把她赶了出去。出来后又遭同伴奚落,羞得那婆子又恨又气,只得忍耐。此时,里面却是另一番光景:芳官吹了几口,宝玉笑道:“好了,仔细伤了气。你尝一口,可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