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从欣 《湘潮》2010,(10):8-10
<正>大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农业战线的新星。大寨不仅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为许多外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所瞩目。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更是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
, 《福建党史月刊》2013,(9):42-42
1965年5月,阿尔巴尼亚政府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在与周恩来总理会谈时,阿方提出了一个数目庞大的项目清单,要求中国政府给予援助。面对这些难以承受的援助要求,周恩来非常委婉地表示无法完全满足。阿方听到答复后不大高兴,双方会谈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当机立断,建议暂时休会,请阿尔巴尼亚客人到山西大寨参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对外经济引进,可以用“156、43、78”三个数字作为代表。“156”,是指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援助的重点工程,简称“156项”;“43”,是指20世纪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预定43亿美元成套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60年代末,一个阿尔巴尼亚政府代表团访华时,向中国政府提出一个庞大的请求援助的项目清单。周恩来非常委婉地拒绝这一中国难以承受的援助,对方很不理解。他们认为,中国是个大国,这点援助算不了什么。会谈陷入僵局,周恩来建议暂时休会,次日,他陪客人去看看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60年代末,阿尔巴尼亚政府的一个代表团访华时,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一个庞大的请求援助的项目清单。周恩来非常委婉地拒绝了这项中国难以承受的援  相似文献   

6.
中阿“特殊关系”期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阿尔巴尼亚,是同新中国最早建交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整个50年代,中阿两国同属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因而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特别是1954年两国互设大使馆后,中国开始了对更加贫穷、落后的阿尔巴尼亚进行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7.
1952年8至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8至9月,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同他曾举行会谈。会谈速记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是继毛泽东来访后,斯大林生前策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层代表。8月2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下面援引会谈速记录。“斯大林:我们也应当感谢中国人民在进行正义的斗争。中国方面的巨大援助还在于中国向我们提供了橡胶。所以我们要感谢中国。周恩来:很遗憾,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够的。斯大林:你们取得政权晚了,晚了30多年。周恩来请求允许他谈一谈中国代表团来访的目的。他说毛泽东的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阿两国关系日益恶化,阿尔巴尼亚反华调子日高。1978年,复出后的邓小平在外交领域采取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和断然措施,就是指示外交部,对阿尔巴尼亚停止援助,撤项目、甩包袱,果断地摆脱中阿关系的畸形状态。  相似文献   

9.
陈立旭 《湘潮》2023,(3):8-11
<正>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作出了搞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实行这个决策,中国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的威慑力。中国能有后来几十年的国家安全,其中就有三线建设的因素。回顾历史可以更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在核威胁下形成的新思路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首先威胁中国的是苏联。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苏联在中苏两国边境挑衅不断。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苏联情报机关在上海活动时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关系,它们主要为苏联和共产国际服务,同时也给予中国共产党很多帮助,包括传递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信息,为中共提供军事情报,向中共交付援助经费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史上,周恩来的名字与毛泽东、朱德的名字同辉。特别是在革命老苏区光泽县,20世纪30年代初,周恩来就和朱毛为光泽人民所熟悉。因为,周恩来、毛泽东、朱德不仅点燃了光泽人民革命斗争的烈火,还给光泽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光明。  相似文献   

12.
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对中国实行战略性包围,试图压服中国。  相似文献   

13.
农业学大寨是新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它跨越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折射出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的变迁。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美国学者,特别是中国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农业学大寨问题给予了持续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 40年代,完善于 19世纪末,而扬威于 20世纪上半叶,到 20世纪后 30年遭受到严重挫折。就 20世纪国际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历史看,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震惊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次真正地实现了向实践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第二件大事是,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到 80年代末产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由鼎盛转入低谷,马克思主义遭受到空前的严重打击。第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康·伊·科瓦利50年代初曾任苏联外贸部副部长,负责对外经济联系。其后任苏联对外经委主任。他参加了中苏关于苏联援助中国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会谈,本文是他的回忆录,发表在《远东问题》1989年第3期上。原题为《1953年斯大林与周恩来的莫斯科会谈,1954年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的北京会谈》,全文约2万字。本刊作了部分删节并改换了题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大成果——北伐战争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革命形势岌岌可危,对革命未来的出路也开始产生争论,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结合当时中国革命形势,提出"西北学说",主张北伐军进军西北地区,获得苏联援助,推翻北洋军阀,战胜国民党右派。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散木 《党史博览》2012,(11):4-8
参与援助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新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在苏联帮助下开始的,而作为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也直接参与其中,并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1955年1月,苏联帮助中国改建鞍山钢铁公司第二期工程。为了能使工程如期完工,周恩来致信尤金,请苏方将第三炼钢厂、冷轧薄板厂等的施工图按中方提出的期限交付,以保证工程能够按期完成。尤金当即转告国  相似文献   

19.
徐行 《党史博采》2024,(3):21-25
<正>新中国诞生之际,世界处于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据已公布材料统计,1949年前周恩来就至少三次去过苏联。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总理兼外交部长的他访苏达10次以上。其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贯彻执行、为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巩固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仅就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三年间三次赴苏的主要目的和取得的成效作初步探讨,以期深化对上世纪50年代中前期中苏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苏联政府不仅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道义上给予了中国人民以巨大援助,同时,还派遣军事顾问、专家和志愿军飞行员到中国直接参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使其成为反抗日本侵略的中坚。苏联援华的措施和志愿军的行动纲领都是根据苏联政府全面援助中国人民民族解放事业。彻底打败来自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制定的。但是,对直到1937年还坚决反对同苏联友好的国民党,其中包括蒋介石来说,取得苏联的援助实属迫不得已,而他们的观点简直是反常的。三十年代初,一个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