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的衡山县,不仅有秀丽的山川,而且有“文明奥区”的美誉。那源远流长的千年佛道,那驰名中外的寺观书院,那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那独领风骚的民间艺术,那别具韵致的衡山方言,那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构筑了独特的衡山县域文化。(一)名山文化。衡山县以山名为县名,境内的南岳衡山是“三山五岳”之一,自古就是一座名山。除自然景观外,衡山最有名的就是宗教文化。东汉末年道教传入衡山后,仙坛道观遍布山间,不少信士在这山里炼丹修行,而且名道辈出,被尊为紫虚元君的东晋魏存华(魏夫人)在此布道,创立了上…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02,(1):35-35
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的衡山县,不仅有秀丽的山川I,而且有”文明奥区”的美誉。那源远流长的千年佛道,那驰名中外的寺观书院,那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那独领风骚的民间艺术,那别具韵致的衡山方言,那引人人胜的民俗风情,构筑了独特的衡山县域文化。  相似文献   

3.
1950年9月下旬,当时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周世钊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途经许昌时即兴作了一首五言律诗《过许昌》,诗曰:“野史闻曹操,秋风过许昌。荒城临旷野,断碣卧斜阳。满市烟香溢,连畦豆叶长。人民新世纪,谁识邺中王!”很显然,诗的前四句  相似文献   

4.
长征是毛主席最精彩的一盘棋,最动人的一首诗。四渡赤水和腊子口战役,是这盘棋上最鲜活的棋子;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是这首诗的不朽话题。金沙江畔的英雄、大渡河的勇士,揭开了这盘棋胜利的晨曦;遵义会议和三军会师,给这首诗铸就了两座丰碑。没有毛主席,历史就没有最精彩的这盘棋;没有长征,历史就少了最动人的这首诗。这首诗,这盘棋,是新长征胜利的历史奠基。毛主席和长征@张耀宗  相似文献   

5.
张兴德 《党史博采》2023,(12):25-28
<正>(一)在毛泽东的诸多诗词中,有两首是看了照片,乘兴而写的“题照诗”,一首是1961年2月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另一首是1961年9月9日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在照片上题诗或为照片题诗,俗称题照诗,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题画诗”。这是一种诗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借机抒发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邓亚平 《新湘评论》2003,(11):45-45
金秋十月,踏上衡山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随处可见一群群在庭院中、山坡上觅食的黄鸡。这就是被誉为增收致富“金凤凰”的衡山黄鸡。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3,(2):35-35
1950年10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志愿军炮兵1师26团5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趴在煤油灯下奋笔疾书创作了一首出征诗:“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第二天,他把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写在黑板上,并在全团誓师大会上登台宣读。  相似文献   

8.
王润 《学习导报》2013,(20):29-29
“读首诗再睡觉”,这是我最近关注的一个微信公共账号。每天晚上十点钟,这个微信就会自动发送一首诗。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收听关于这首诗的人声朗诵。这个微信的功能介绍中这样写道:“订阅我不一定能除皱,但一定可以防衰老。”  相似文献   

9.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很多人熟知的毛泽东改写的一首诗,1910年初秋的一天,在赴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前,他把这首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表达了自己有志求学的信念和决心。那一年,要去上小学的毛泽东已经17岁。  相似文献   

10.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很多人熟知的毛泽东改写的一首诗,1910年初秋的一天,在赴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前,他把这首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表达了自己有志求学的信念和决心。那一年,要去上小学的毛泽东已经17岁。  相似文献   

11.
据1997年10月珠海出版社出版、何艾珍、吴湘清、李全安所著的<趣联·谐诗·诗故事--开心一读>一书载:"毛泽东挽妹长联.毛泽建为革命捐躯墓葬衡山凤凰山,时在1929年8月."这副楹联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得意”四戒慎行唐代孟郊40多岁中进士时写了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可算把他中了进士、步入仕途、十分喜悦、万分得意的心情披露得淋漓尽致,实不失为千古绝唱。然而,我却想试着对这首诗从另外一面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3.
徐启基先生在《中共党史研究》杂志1996年第6期上著文,评价瞿秋白的绝笔诗认为:“这首绝笔诗,反映了这样一种健康思想:他由于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虽身处逆境也不忧伤”。笔者对这一结论略有不同意见,现提出以下看法就教于方家。瞿秋白的绝笔诗题为《偶成·集唐人句》,由序、诗和跋语组成(此处不再赘引),其中叙述了夜梦景象、翌日因感读诗、集句得诗与临行言志的过程。全篇记述完整,思路清晰,、文字精炼,是我们研究霍秋白当时心境和理解这首诗的第一手资料。同样,瞿秋白在狱中所写的长文《多余的话》和其他诗作,也是…  相似文献   

14.
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他还有一首诗也颇为感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从这两首诗读来.李绅原本是个生活非常简朴的清官。  相似文献   

15.
关于《看山》一诗质疑周玉甫199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前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都转载了《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上新发表的毛泽东诗四首。这是一件大喜事、大好事,因为不论在毛主席的生前还是身后,人们都很爱读他的诗。从发表这...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至迟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代起,诗就成了爱的最佳载体.也许因为:诗是美酒,只有美酒才象爱一样甘淳;诗是磐石,只有磐石才象爱一样坚贞;诗是烈火,只有烈火才象爱一样炙热;诗是太阳,只有太阳才象爱一样永恒……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本身就是一首蕴涵无穷的诗,他们的恋爱史也就成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诗词酬唱录.透过那一首首情挚意切的长调小令,您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窥见这一对伉俪隐秘王国里的绵绵情愫.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1月1日,湖南革大湘西联谊会的10多位老同志要登天门山。这些七八十岁的革命老人,都为解放湘西,建设湘西立过功,作过贡献,这一次,算是故地重游。“金婚之旅”在祭坛前面的停车坪,大家下了车。中共湘西州委老顾问、湖南革大校友联谊会赴张家界校友团团长杨国湘把大家招呼在一起:“我在车上已经吟好了一首诗,我先来一首。”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把手中的拐杖放在车边,凝聚眼神吟起诗来:“蒙蒙烟雨上天门,驾雾腾云削壁行,公路奇观堪推首,空中艺苑自然成。”早在1985年,杨国湘在州里的一次旅游开发座谈会上讲话…  相似文献   

18.
徐老一诗两写徐特立(1877-1968)老人在20多岁时曾撰写一首题为《书愤》的诗。诗曰:为恶既无恶报、为善又无善报;何必安分守己,不做土匪强盗。作者写这首诗,情绪很愤激,所以题为《书愤》。因为他当时看到维新变法的志士谭嗣同等被杀,义和团起义遭到八国...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很多将军在马背上吟成了不少千古名句,成为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我读了不少的将军诗之后,便有了一种感慨,他们的诗和文人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他们的诗是他们的人生写照。比如萧克将军那本装帧素雅的诗集,就是这些将军诗的代表作。诗中那么多的风雨雷电,那么多的人生感悟,那么多的奇特经历,那么多的鲜活人物令人心潮起伏。一、汤原晤丁玲冰封雪冻嫩江寒,相见同惊两鬓斑。共历风波差一字,别时顾频语犹难。这首诗写于1962年10月。当时萧克将军被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错误批判后,降职到农垦部当了副部长…  相似文献   

20.
陆游是我国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十二月,他在山阴写了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全诗共四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好诗,读了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 这首诗原意是:过去,古代做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