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一年,是山西地方党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共山西省委和全省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加快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兴晋富民的步伐,使山西的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重点转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并集中主要精力首先把农业搞上去的战略方针。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安徽最早创造了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在生产领域中的自主权问题,因而走在了第一步改革的前面。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二步是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使整个农村改革深入到流通领域。安徽农村在第二步改革中也  相似文献   

3.
十年改革,为我国国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革,我国就不会有这十年的大发展、大前进。改革结束了我国多年来封闭和停滞的局面,开辟了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十年来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格局的进展改革10年来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改革以前,传统的经济体制是按照这样一种理论认识来构造的:社会主义基本上不是商品经济,而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产品经济。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理解来构造经济体制的。所以,在所有制形式上是单一化,越大越公越好;在经济运转  相似文献   

5.
胡鞍钢 《前线》2013,(11):30-34
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书籍《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谚语:“御政之首,鼎新革故。”意思是“改革是国家政治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句饱含中国古老哲学智慧的名言同样也反映着现代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三个十年改革(1984—2003)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看,一方面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试错,另一方面也需要不同时期的顶层设计,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发现,平均每隔10年左右,党中央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的重大决定,这些决定包括每一时期(通常10年左右)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改革重点领域等。从1984年以来,党中央先后有三次重大决定。  相似文献   

6.
改革的十年 发展的十年——开发性金融实践与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陈元 《求是》2004,(13)
国家开发银行是1994年3月成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10年的改革探索中,我们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理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支持经济建设,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市场业绩熏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开发性金融之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发性金融理论。截至2004年3月末,开行按十四级新标准分类的表内不良贷款率为1.83%;累计本息回收率96.14%,当季本息回收率达到99.61%,主要经营指标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一、实践为开发性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将会…  相似文献   

7.
《前线》1990,(3)
海淀区四季青乡是北京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之一。在改革开放中,四季青乡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向高水平的集体化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978年至1983年全乡进行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的第一步改革,1984年以后,又进行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第二步改革。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0年的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慧杰 《世纪桥》2009,(5):15-18
本文回顾了黑龙江省30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总结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就,在改革开放建设“和谐龙江”中实施了“人才强省战略”;建立了一套与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一致、与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民主、科学、法治的干部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吸引、选拔、培养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生态环境;总结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说,2004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出现新一轮的高增长期,并预测了2004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十大特点。第一,统筹、协调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战略将进入具体的实施、落实过程,并将对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的配置产生全局性影响,但经济发展本身已经进入主要由市场推动和调节的轨道。领导干部对2003年各领域工作进展情况的评价1、整顿社会治安秩序2、扩大对外开放3、改革国有企业4、调整收入分配5、惩治腐败6、深化机构改革7、处理国际事务8、处理台湾问题9、建设精神文明10、减轻农民负担11、解决失业下…  相似文献   

10.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三中全会,历时十年。这是我们国家由僵化、封闭走向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十年,同时也是积累丰富经验的十年。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正确总结十年改革的经验,对于我们更自觉更清醒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分析和处理当前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搞好治理整顿,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八年国务院务虚会经济建设和改革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国外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讨论如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会议重点讨论了引进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技术引进、采取灵活方式利用国外资金等问题。会议所体现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思想,对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启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税收的聚财和调节功能愈显重要,税收制度已成为保证市场秩序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为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保证山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3年以来,全省税务部门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坚持税收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大力组织整顿税收秩序,加大改革力度,使我省税收工作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8,(9)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事业单位围绕放权与扩枞、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事业单位租赁承包兼并联合、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历经三十年求索耕耘,终于展现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1.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宣布我国“九五”计划胜利完成,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提出了2001年到2005年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2.我国国民经济扭转了近两年减速增长的趋势,出现重要转机,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 3.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改革的20年。20年来,特别是从1984年海城实行全方位的综合体制改革的14年来,海城百万人民,经历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改革使海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99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先进市”、“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先进市”、连续两届被列入“中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连续七年保持“中国百名财神县”称号,被誉为“关东第一县”。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对这一进程进行认真的回顾及理性思考,将有助于海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速发展,也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于2011年10月27日至31日在太原召开。大会全面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确定了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战略,提出了事关山西改革发展全局的两件大事,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我国城市改革与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研究解决城市改革与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现实性问题,将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20年来我们在城市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积累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坚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构筑市场经济体制,是20年来城市改革的重要经验。20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是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国城市经济与建设每前进一步,都是改革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结果。哪个城市改革力度大,改革的时间早,那…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储量丰富,全省含煤面积648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0%;煤炭预测储量9278.8亿吨,素有“乌金墨玉之乡”和“北方煤海”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山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发展煤炭事业,把山西省建设成了一个能源重化工业基地,为全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人民服从全国一盘棋的需要,牺牲自身的经济利益,保持煤炭的低价位,默默承担着改革的成本,有力地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保证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1924年夏,中共山西地方党组织诞生.80年来,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血火征程,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凯歌行进,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许许多多影响极大的山西历史上的"第一".这些"第一"是历史的脚印,是时代的里程碑,其特殊价值,历久弥深.  相似文献   

20.
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走过26年的历程。本书以中国经济改革26年来的理论变迁为线索,并结合改革实践,全面系统地回顾了26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再现了改革进程中两种思想的激烈交锋和改革实践的艰辛曲折。 书页片断 从邓小平理论发展史来看,“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期,邓小平展开的一次集中的理论创造活动,其理论结晶在随后邓小平亲自指导起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 这样,在邓小平、陈云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的因势利导下,十届三中全会取得了出乎不少人预料的丰硕成果,作出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重大决策。这次会议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