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肖晓峰 《理论月刊》2005,(10):102-107
对于域名的法律定位,是最终解决域名侵权纠纷的前提和理论基础。本文从域名与商标权的冲突的现象入手,分析了域名与商标冲突的原因,提出了域名权应当是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的观点,并通过法律推理进而论证了域名权法律回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对重构我国域名管理体制和推进域名立法提出了粗浅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法责任的内涵与基本权义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循"法律部门名称+责任"的确定部门法责任的称谓模式,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其称谓应确定为"经济法责任".基于法律责任是第二性权利义务关系的理解,把经济法责任界定为第二性经济法权义关系,即当经济法所确定和保护的第一性权利义务关系受到侵害时,为了实现该关系,而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在具体的经济法责任主体之间形成且必须实现的第二性经济法权义关系.经济法责任的基本权义关系应由请求权关系、支配权关系、形成权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3.
监督法是实体法,更是程序法。但对于违反监督法规定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这一问题,各方却持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监督法没有专门"法律责任"的章节,也没有对违反监督法作出承担责任的规定,这就造成监督法实施后显现出监督困境;但也有人认为,虽然监督法在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但在宪法以及相关法律中确能找到相应的责任条款,因此违反了监督法,必定要承担法律责任。目前,对违反监督法规定究竟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说法不一,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商标权与域名权之间的冲突可谓愈演愈烈。从法律给予商标权人更大的保护力度以有效遏制域名抢注等现象发生,到商标权人滥用权利进行反向域名侵夺,背后透露着限制商标权利相关规定的缺失。然而反向域名侵夺亦形态多样,应当分别从不同类型入手,建立有针对性的权利限制规则,以保护合法竞争,维护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5.
刘芳 《人大研究》2000,(5):12-16
●著作权法基本制度体系在数字时代来临的今天仍是适用的 ,但创设新的法律概念也势在必行。●数字作品复制权行使问题及著作权保护 :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围的重新认定 ;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的重新认识。●信息传输是发行权还是公众传播权、抑或是网络传输权 ?我们正踏着高度信息化时代的门槛 ,作为这种信息化原动力的是数字技术。因此 ,我们又常把信息时代叫做数字时代。面对数字时代的著作权保护 ,有两种突出的观点 :一种认为应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 ,通过现有著作权法的修订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另一种观点断言 ,“著作权法已经完全过时…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著作权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网络传播权的研究成为著作权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著作权领域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已经确定了网络传播权的法律地位,将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延伸到了网络空间。由于我国有关网络传播权制度的某些规定尚有缺失,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商誉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启超 《前沿》2003,(5):94-97
商誉是经营者良好信誉的体现 ,它体现在商号、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特许经营权、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 ,是顾客对企业的客观评价。以商誉为客体的权利在法律上表现为商誉权 ,它主要体现为财产权 ,并应属于知识产权 ,它具有人身依附性 ,对商誉权的保护主要是给义务主体设定不作为的义务。侵犯商誉权的行为体现在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商标淡化等侵权行为 ;冒用他人企业名称 ,仿冒他人商品装璜、标志及产地等侵权行为 ;侵犯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的行为 ;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 ;以及行业垄断限制竞争行为。对商誉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可以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 ,对行政责任需要予以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8.
郭学文 《求索》2010,(12):171-172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捷发展,域名已经转变成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标志,域名注册和使用纠纷不断出现。我国在审理互联网域名民事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应当不断总结域名规制的实践经验,参照国际上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准则,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并勇于探索,逐步完善适应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域名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工具,新形势下法律都还是空白。著作权刑法保护也进入新的阶段,不再局限"营利为目的"的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标准,扩大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并打击入侵人工智能系统破坏其学习能力的行为,使人工智能机器这类具有财产属性和人身属性的特殊主体得以保护。而人工智能的创作物也具有人身属性和产品财产属性,人工智能著作权需要双重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辽宁人大》2008,(10):10-11
根据我国《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老年人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之外,在民事权利(如个人财产所有权、个人财产处分权、公共财产使用权、财产继承权等财产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名誉权、著作权等人身权利)、婚姻家庭(婚姻自主权、受子女赡养权)等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利,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受保护的权利,可以请求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法是技术的产物,发明、复制原创作品的技术导致著作权的产生.著作权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在著作权法方面产生了这样一种可能,即著作权人直接和读者或作品的使用者交流和交易,出版商的地位被削弱甚至消失,读者或作品的使用者自行实施复制作品行为,直接向作者取得作品.我国著作权法认为,对读者或作品的使用者直接向作者取得作品,属于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本文认为,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概念存在着瑕疵,鉴于依靠制定法规范来调整因使用互联网而产生的著作权问题所面临的困难,我国在现阶段对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应以技术措施保护为主.  相似文献   

12.
“张小泉”商标侵权案;商业秘密岂成“个人财产”;专利投产后竟现“双胞胎”;音像复制须尽审查义务仅凭委托无法免责;广告内容侵犯著作权,广告发布者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刷脸"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具有高效、便捷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侵权风险。由于我国现有立法在个人信息权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刷脸"技术的应用存在着进入门槛低、法律管控缺位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完善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体系,加强对"刷脸"技术的法律控制,以降低技术应用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王萌 《前沿》2003,(2):94-95
在 2 0 0 1年颁布的新婚姻法修正案中有关配偶权及其民法保护的立法精神有了一定的反映 ,但是在立法中没有明确配偶权以及第三者侵犯配偶权的法律责任承担。本文对配偶权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讨 ,重点研究了配偶权是相对权、请求权的性质。并进而根据侵害配偶权的侵害方主体来源不同 ,分为外部侵权型和内部侵权型  相似文献   

15.
网络知识产权犯罪近年来日趋严重,特别是通过"私服"、"外挂"等方式侵犯著作权、牟取暴利的案件呈上升趋势。我国应加快网络游戏立法步伐,尽快制定并完善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明确"私服"、"外挂"等不法行为的性质、认定、法律责任,提供打击这些违法行为的直接依据;应当增加《刑法》与《著作权法》之间的协调性,弥合各种法律之间的内在冲突。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多方面的力量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知识产权经济价值及实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赋予其权利特殊性来看,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是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公开性、可复制性、精神财产性是知识产权的经济特征。普通高校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秘密、校名校誉等知识产权既具有法律意义,又具有经济价值。高校知识产权在实践过程中,应从知识产权评估转化机制、成果的二次开发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知识产权成果的经营、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途径实现其知识产权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数字环境下诞生的一项新的著作权权项。信息网络传播权使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服务受到很大的限制。图书馆在现有的法律条件下拓宽思路,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版权政策,成为其在数字环境下发展的关键。图书馆在遵守法律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限制规定的同时,还应当为建立多渠道的授权模式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犯罪嫌疑人通过合法的形式来转移、销售赃物,善意的第三人在取得赃物后往往会惹上法律纠纷。其在处理法律纠纷时难以厘清头绪,无法预料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更不用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善意保护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赃物的财产所有权可以被善意第三人合法取得,应加强对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宋玉波  陈仲 《思想战线》2014,(2):136-143
政治等价交换的逻辑起点是政治行为者的公共精神;其内在需求和有效性依赖于民主政治,以及回应性法律对政治权利和利益的均衡调节与平等保护;其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反垄断制度、交换客体限制和诚信原则等构成的"市场规则";其政治主体的义务既相对稳定又因时而易。凡追求政治权力、权利和利益而规避责任者,都须因违反政治等价交换原则而承担道德、政治、法律责任之一种或全部。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能力是未成年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科学把握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能力,对正确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推进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均大有裨益。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能力,是指法律规定的,未满18周岁的公民构成违法并承担法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辨认和控制其行为的能力。而人的辨认与控制能力决定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因此法律责任能力实际上是以年龄、智力及精神状况为依据划分的。基于此,认定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能力,主要从未成年人的年龄、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