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言本小册子是一本参考书。它介绍西方国家致力于研究国际问题,尤其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的情况。我们希望这本小册子对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有益。国际关系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学科,还是相当新的学科。在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  相似文献   

2.
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已历尽三十八载风雨,在其间他们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着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自治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主义自治的精神和原则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从安德罗波夫提出迄今亦已几年。过去苏联一直把社会自治看作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而将其排除于社会主义社会之外。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才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思想并把“日益全面地实行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作为现阶段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战略方针。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还列专章论述了人民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导致苏联剧变的诸多因素中,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戈尔巴乔夫对东欧政策的核心是不干涉原则,但在其外交实践中,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对支持苏联改革的东欧国家,戈尔巴乔夫一般是采取不干涉政策,鼓励这些国家及其共产党的改革;如果有东欧国家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出异议,或表示自己的国家和共产党不能照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针,戈尔巴乔夫则直接支持这类国家的反对派。戈尔巴乔夫的这种态度对苏共的反对派无疑是一种鼓励,客观上加速了苏联剧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控制反控制斗争,时紧时松,持续未已。最近,他们之间矛盾突出,关系紧张,成为世界舆论十分瞩目的议题。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动荡,世界经济日益趋向多边化、多样化,东欧国家从维护自身民族利益出发,希望国际局势缓和,积极同西方国家发展关系,在内外事务中表现出更多自主性。而苏联基于加紧与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目的,认为东欧国家对西方实行某种松动的缓和方针,是对其采取的对西方的强硬政策的一种对抗,也是这些国家力图摆脱苏联霸权控制的具体表现。因此,“大家庭”内部加强霸权控制与发展独立自主倾向之间的斗争,变得更加表面化、尖锐化了。  相似文献   

5.
去年是欧洲“导弹年”,在苏美争夺欧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今年2月,安德罗波夫突然去世,苏联领导集团再次发生更替。这些都对处于导弹争斗中的东欧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苏联和东欧及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苏联和东欧国家经历了一个颠倒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历史关系的过程。历史上,大多数西方国家是在形成自由市场体制之后,如确认某些基本的财产权、强化契约关系、形成自由市场价格体制等,开始民主化进程。而苏联和东欧国家则是在导入民主制度后再向自由市场过渡。因此,在先导入民主制度的苏联,在向自由市场过渡中,公民是否能忍受自由市场改  相似文献   

7.
《苏联东欧经济——计划和市场》(日本中央大学出版部,一九八一年版)一书是由日本文部省科学研究经费赞助,日本中央大学、神户大学等七所大学的十五名苏联东欧经济专家的研究论文分门别类汇编而成。该书详细介绍了苏联东欧国家在1956年后进行经济改革的情况,并对经济改革给这些国家带来的各方面影响作了理论探索,同时预测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景。该书资料丰富,论述范围深广,是日本迄今比较系统的一本研究专著。为了使有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上,以前所未有的基调论述了以公开性原则和公民参与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问题。随后,苏联理论界也赶制出一些大块文章,从各个方面论证这一理论。为使这一理论付诸实现,苏共新领导也采取了一些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9.
目前苏联东欧国家正发生着空前急剧的变化和激烈的动荡,这种状况对该地区的工会运动产生了影响。除了波兰团结工会已取得领导权,组成了政府之外,其他东欧国家工会相继宣布独立,同共产党和其他一切组织脱离关系并把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能。战后40多年以来,苏联东欧国家工会运动经历了三个时期:①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苏联传统工会模式照抄照搬到东欧各国,成为东欧各国工会运动的金科玉律,②50年代中期70年代,这一时期是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十年里,兴盛一时的西方同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近年来开始走下坡路。西方同苏联东欧国家之间贸易的扩大,始于六十年代末。当时,西方和苏联东欧双方都认为这种贸易对自己十分有利:西欧和美国的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市场;而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11.
一、俄罗斯申请加入WTO的缘由 经互会解散后,苏联、东欧国家之间的传统经济联系突然中断。俄罗斯与原各加盟共和国及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往来骤然减少。随着这些中、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逐渐深人和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多数国家都表达了参加世界一体化的强烈愿望,纷纷加入了各种性质的全球经济组织。前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加入各种世界经济组织和机构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页1期l政治一个美国记者的访苏报道 经济经互会国家经济合作方面的三 个趋向经互会东欧国家的能源问题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简介保加利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简 介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一九八二年经互会对外贸易综 述经互会国家1986~1990年计划 的协调一九八三年东欧各国的经济形 势安德罗波夫政权和苏联经济展 望安德罗波夫上台以后苏联经济 的·间题和趋势苏联的劳动力资源波兰经济困难中的一些主要因 素变化中的东欧科学技术政策苏联住宅建设的形式和组织管 理经互会欧洲成员国人民福利的 改善情况)新技术革命与苏联的科技政策苏联科技革命的影…  相似文献   

13.
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前都是以国家投资建房为主,从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国家先后建立属于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的多层次住宅所有制结构,并制订了专门的政策、法令以及多种经济措施,保护和鼓励集体和私人投资建房,买房,发展私有住宅。在苏联,国家所有的住宅占大多数。当前,合作社和私人建造的住宅比重在增加。八十年代前半期这种住宅比重为整个住宅数的20%。国家正试行向合作社出售由国家投资建设的住宅。整个八十年代私有住宅的比重已接近24%。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原苏联领土上最近发生的危机解释为1989—1991年开始的社会转型的延续。苏联的民族地域联邦主义将各个族群的认识政治化和原生化,最终在苏联经济改革后期造成了激烈的民族冲突。普京以他的历史观发起了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其基础是对乌克兰历史的泛俄式的理解。这种对历史的政治化让我们想起了苏联后期的分离冲突是如何开始的。当时,一些自治单位希望从所属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分离出来,留在苏联境内。然而,国际社会无条件地支持母国(前加盟共和国),要求分离国(自治单位)回到母国,并通过“占领地保有原则”(uti possidetis juris)的国际法原则将母国的这一提议合法化。一些自治单位已经成为不被承认的国家,而其他自治单位(例如克里米亚)则积累了不满情绪。具有象征意义的是,2008年后原苏联地区的所有战争都是晚期苏联分离冲突的重现。克服分离冲突最流行的外交方案——联邦化——几乎没有效果,而另一方案——土地换和平——也没有取得突破。被激怒的冲突各方倾向于转向单边甚至军事方案:使未被承认的国家成为保护人国的保护国(2008年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由母国重新征服(2020年的卡拉巴赫),以及由...  相似文献   

15.
时间匆匆,苏联剧变已有10年。这些年来,国内外从事苏联问题研究的学者,对20世纪历史上这一最重大事件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人们苦思冥想,辛勤探索,想要悟出个究竟。特别是从1996年我国领导人一再提出要研究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之后,学者们在拓宽研究视角的同时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探索苏联剧变的主导因素问题上。我早在1989年8月,当波兰等六个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后就提出,这些国家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斯大林模式弊病太多,历次改革又遭失败,从而到后  相似文献   

16.
战后,欧洲被一分为二,建立了“东欧·西欧”的政治结构。随着冷战的结束,这种结构已被打破。各种国际力量正在重新组合,欧洲大陆呈现出一幅错综复杂的网络化图象。欧洲国家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正在从根本上调整相互间的关系。在这里,决定国家关系亲疏的首要因素不再是集团的归属,而是各自的国家安全利益和民族利益。一、东西欧一体化进程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控制,突破华约和经互会框架后,成了游离于任何联盟结构之外,自  相似文献   

17.
苏联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它的工业产量次于美国,日本,居第三位。其能源消费仅次于美国。在它二千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和石油地区。1979年苏联及东欧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生产及消费情况,可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1 98 9年以来 ,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剧烈而巨大的变化 ,它们抛弃了实行 40余年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开始了向西方式多党议会民主制的转轨。在这个巨大的政治变动中 ,多数东欧国家经历了由摆脱苏联控制、获得完整主权到申请加入欧盟、让渡部分主权的过程。苏联对东欧国家主权的伤害以及东欧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 ,连同其他因素一道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 ,而提出加入欧盟的要求、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则有助于政治转轨的顺利进行。维护与让渡国家主权都对东欧的政治巨变具有相当的意义 ,这也是东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利用外资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东欧剧变至今,随着私有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国政府调整和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一些国家已开始走出危机的困境,宏观经济形势逐步趋于好转,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东欧国家经济转轨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转轨初期,东欧国家普遍面临着债台高筑、生产下降、出口停滞的不利局势,  相似文献   

20.
尽管许多人曾经预测说,东欧国家(主要是指几个“领先”的国家,如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的经济萧条和停滞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到1994年,东欧国家的通货膨胀,生产下降趋势已明显减缓,生产已开始上升。大部份企业对新的经济体制的变化,包括所有制领域内的变化都已逐步开始适应。可以说,这些国家均已走过了经济转换的最初的,也是最困难的时期,这种困难主要是因价格的自由化和不再对经济实行调节造成的。总之,东欧国家在改善宏观经济平衡和克服经济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