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孽债     
这是一起特殊的庭审,原告席上坐着年仅5岁的竟于,他是为了分割父亲海的遗产,而与海的妻子兰对簿公堂的。海原为江苏省滨海县鸿达有限公司总经理,因工作成绩显著曾多次受到政府表彰,在小镇上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兰系鸿达有限公司的职工,双方1984年结婚,1985年生一女孩,彼此间一直相亲相爱,被人誉为“幸福家庭”。1987年10月的一天,海到县城开会,偶遇一同乡——其时年仅19岁、在县纺织一厂做女工的燕,海热情地邀请她上饭店,以后,海只要到县城办事,总要找熟一聚,发展到最后,海意在县城郊区租了一套房子,和燕非法同居起来…  相似文献   

2.
失踪掩盖下的罪恶张新安,邓合轩神秘失踪1995年6月3日下午5时左右,在周口市检察院工作的海喜梅匆匆来找市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张太学,反映丈夫刘卫东半月前不明不白失踪的情况。今年27岁的刘卫东在市公安局预审股工作。海喜梅满面悲戚,这样说道:"我父亲有...  相似文献   

3.
浪子回头     
这些日子,可把青年瓦匠张玉海忙坏了。为了他要办喜事,工友们和邻居,有料出料,有力出力,都来帮助他盖新房。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给他做新被褥,置办锅碗瓢盆等家具。他父亲工作过的工厂也派人来帮忙。张玉海一边干活,一边招呼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4.
情儿时,我是枕着父亲的臂弯、依在父亲的怀抱里长大的,伴随我告别无数个春日冬夜的是父亲口中的童年往事、家乡的生活经历。故乡亲人的肖像随着父亲的描述,在我的脑海中定格;宝岛台湾美丽的海、故乡的云、绿色的田野、父亲的外婆家,一幕幕温馨美好的情景深深镌刻在我的心灵。40年的憧憬,多少次的梦回,使我陷入了思维的误区,想着梦中的情景,不愿睁开双眼。我梦见了自己和父亲一起回到故乡,我渴望记忆的河流继续向前流淌。然而,梦想只能用来憧憬,带来的是更加深切的渴望。唉!我和父亲得了同一种病———思乡病。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的诗《乡愁…  相似文献   

5.
本书作者以逾八十高龄历时四年写作完成《巨流河》,其以缜密通透的笔力,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是借着父亲齐世英的经历,串联起一代铮铮铁汉们在侵略者炮火下头可抛、血可洒的气概与尊严;一是从自己诞生、童年写起,  相似文献   

6.
陪父亲喝酒     
成年后,我长年在外,难得与父母相聚。父母舍不得离开家乡,他们守着海边那间小屋,守着他们生命底处的根,相依为命。偶尔,他们到我这儿来,必大包小包地带了许多家乡的海货。我下班后,会陪父亲喝两盅,我知道,父亲嗜酒,每顿都要喝上两口。酒对他是一种依赖、一种寄托,是他另一个兄弟。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爱     
命运不能替换,要不然,父亲一定会选择自己躺在病榻上,而让我起来。父亲没有说出这话,但我可以肯定,他这么想过。母爱似海,父爱如山,这个比喻太准确了。父爱如山般沉重,但又是无言的,如山一般沉默着。在我瘫痪及瘫痪以来的8年多时间里,父亲没有对我说过爱抚的语言,可我又是那样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爱,那如山般沉重的爱。大爱无言,也许真的如此,我不能听到父亲的爱,只能感受到,从他的有意识无意识的行为举止中感受到。  相似文献   

8.
1日市上领导王军、张育忠、安永红、杨继军、王希珍、谈树德出席爱家装饰城开业庆典仪式并剪彩。4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田宝忠、何振中作重要讲话,王开堂、王锐、吴雄成、王军、徐永成、栾克军、张育忠、安永红、卢琼华、王立泰、杨继军、王希珍、谈树德、邵志忠、王福明、周双喜、陈义、张平、董永芳、崔义明、董福寿、吴旭东、周三义、郭梅兰、钱英  相似文献   

9.
父亲与海     
正假日的一天,父亲开船带着我和女儿出海游玩。火红的晚霞中,我看着站立在甲板上的父亲微驼的腰身,思如海潮……父亲是海的儿子,他出生在山东日照的一个渔村。他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有名的船老大。父亲的为人极像爷爷,年少时的他除了人品好、水性好,还对新技术很好奇,特别喜欢鼓捣无线电并且小有名气,于是就被日照航海运动学校选中。父亲是一个全能型的运动员,会无线电测向、会航模、会帆板、会潜水……而且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位职业编剧。近几年,他编剧并投拍的两部电视连续剧,都是写父亲的。我问他,是因为父亲情结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的大街,很重的心事,正透过他的神情向外弥漫。他说,10年前,就是在这条大街上,我把我的父亲弄丢了,一直都没有找回来。他说,母亲来电话告诉我,说父亲的“糊涂病”越来越严重了。我知道父亲惠的是“失智症”,于是,我回了趟家,决定把父亲接到城里,找大医院瞧瞧,看有没有办法缓解病情。他说,那天起了个大早,带着父亲上医院。当时,人很多,公汽很挤,我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跟紧我,但车到站之后,父亲还是不见了。  相似文献   

11.
坚冰 高文是长女,下面有3个弟弟。母亲性情暴躁,父亲因为她是女孩而溺爱她,从来不要求她干家务。高文指挥3个弟弟干家务,稍不听从,就像母亲那样打骂他们。父亲从来不责骂高文,倒是经常责骂几个儿子,高文认为父亲忽视了她。为了引起父亲注意,她告诉父亲她偷了同学的笔,父亲却只说了一句“以后别这样了”。高文非常失落,她由此得出结论:父亲不在乎她。  相似文献   

12.
胡亚芳 《台声》2003,(5):33-34
很小的时候我常常问父亲:别人都有爷爷奶奶,我的爷爷奶奶在哪里?终于有一天父亲对我说:爷爷奶奶在老家,我们的老家隔着海,很远很远……上学读书以后我才慢慢地知道了,一道狭长的海峡横在大陆和台湾之间,阻挡了两岸很多人归家的脚步。父亲胡来成1925年4月7日出生在台湾省台东县新港区都兰乡八里村,阿美族人。1946年国民党补充兵源,父亲与当时25岁的哥哥和年仅17岁的弟弟被迫当兵,被编入国民党70师。12月,这支一万多名台湾兵组成的队伍被调往大陆战场。满载士兵的船离开基隆码头的时候,新兵都涌向甲板,不愿离开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台湾…  相似文献   

13.
父亲从老家过来,跟我住在一起。我每天很晚才回家,几乎整天看不到父亲,我走的时候,父亲还没有醒;而我回来,父亲却已经睡了。  相似文献   

14.
壮丽的航程 我横渡过渤海,游过北戴河的海,看过澳门的海、广东的海、朝鲜的海、海参崴的海、马六甲的海,唯独西沙的海非常特别。  相似文献   

15.
1943年,祖父田汉在桂林《文学创刊》上发表了《孩子的行路难》一文,讲他的长子——我的父亲田海男(又名田申)在中国远征军中服役,赴印缅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事。一父亲田海男(田申)1923年1月25日在上海出生,因祖母怀胎于日本,由海上返回中国,故取名"海男"。一年后,祖母因病离世,是曾祖母把他带大。长大后的父亲经常参与祖父组织的宣传活动。1934年,他在祖父编剧、聂耳作曲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饰演小栓子,与扮演爷爷的聂耳同台演出。  相似文献   

16.
幸福的感觉     
母亲去世后,父亲老得很快。 没有栀子花了。父亲喃喃地说。 我知道父亲在说什么。母亲在世时,每到栀子花开时节,母亲每天都会从外边买好多的花回来,父亲总是满脸的喜悦。  相似文献   

17.
忌日的怀念     
2000年 12月 18日是我父亲去世一周年忌日,特写以下文字,作为对父亲的纪念和对父亲在天之灵的安慰。   我的父亲田海顺,河南偃师市前杜楼村人,黄埔军校一分校第 17期学员, 1987年加入黄埔军校同学会。   父亲于 1920年 4月 29日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尽管很穷,爷爷还是想办法供父亲上学。父亲上完中学,正赶上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法西斯疯狂入侵,祖国处于危难之中。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大批热血男儿投笔从戎。父亲也义无反顾地投考了黄埔军校,立志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军人,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18.
我父亲韦秉琚与韦拔群本是堂兄弟,后来韦拔群的父亲将我父亲收为养子,我父亲就在韦拔群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老实的父亲     
尹成荣 《中国保安》2012,(17):70-70
父亲是一个老实甚至有些木讷的人。他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老实本分。不可以虚头巴脑,张狂跋扈。父亲一辈子没有张狂过,总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父亲是闯关东来到东北的,先在吉林一个偏僻的林场抬木头。抬木头的活又苦又累,矮小瘦弱的父亲硬是坚持了下来,而且凭他的努力与实干当了队长。因为父亲干活细能吃苦,别人干完活,把工具一扔就去休息或吃饭了,而父亲就会把所有的工具归拢好。场地收拾利索再去休息和吃饭。这一切被领导看在眼里,于是就让父亲当了队长。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家里三个孩子的生活都是依靠父亲每天走街串巷磨刀来维持。那年,我考上了大学。当我把刚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拿给父亲时,父亲只是瞟了一眼,脸上毫无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