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1月14日,"性别分层与劳动力市场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会议发布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职业性别分割与两性收入差距"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中的"双重标准"在贸易规则、商品贸易、贸易保障措施、反倾销、服务贸易中有各种表现形式.国际贸易中的"双重标准"对中国外贸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加了出口企业的负担,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严重受损.要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完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提高反倾销应诉率,提高对外贸易管理效率,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身体消费与性别本质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社会的运作策略下,男女两性的身体被物化与性化.身体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性别文化现象,"女人要化妆,男人要补肾"就是性别本质论对男女两性行为的规定.在社会性别的研究视域中,身体消费就是男性眼光和价值取向对女性身体的支配.  相似文献   

4.
"拯救男孩"的主张体现着传统的支配性男性气质对男性的要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提出了男性气质多元化的理论,传统的支配性男性气质受到批判.但学校等社会机构仍然在建构着单一的支配性男性气质,这种男性气质被认为对男性的全面、健康发展造成伤害."拯救男孩"主张与世界主流的社会性别理念相冲突,同样也与"男性参与"、性别平等的基本国策相违.  相似文献   

5.
张剑 《人民论坛》2020,(2):106-108
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双重标准屡屡施用于与他们具有不同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造成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内外不一让世界人民感到美国等搞双重标准的国家实际上毫无标准,即便有标准也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标准",这会导致世界的失序,进而导致世界范围内或者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动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解构性别本质主义:女性主义对先进性别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对中外传统性别文化的核心———性别本质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两性的命运主要由自己而非生理决定,从而清除了中外传统性别文化中的宿命论错误,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其批判还冲破了男女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传统性别思维模式,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建立了多元并存、亦此亦彼的新性别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谈新时期农村妇女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期论坛邀请7位研究妇女/性别问题的专家和从事妇女工作的领导,采取笔谈会的形式,从性别视角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旨在探讨纲要中蕴涵的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新机遇,以便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行动,推动"十一五"期间的两性平等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8.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期论坛邀请7位研究妇女/性别问题的专家和从事妇女工作的领导,采取笔谈会的形式,从性别视角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旨在探讨纲要中蕴涵的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新机遇,以便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行动,推动"十一五"期间的两性平等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9.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期论坛邀请7位研究妇女/性别问题的专家和从事妇女工作的领导,采取笔谈会的形式,从性别视角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旨在探讨纲要中蕴涵的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新机遇,以便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行动,推动"十一五"期间的两性平等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0.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期论坛邀请7位研究妇女/性别问题的专家和从事妇女工作的领导,采取笔谈会的形式,从性别视角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旨在探讨纲要中蕴涵的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新机遇,以便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行动,推动"十一五"期间的两性平等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1.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期论坛邀请7位研究妇女/性别问题的专家和从事妇女工作的领导,采取笔谈会的形式,从性别视角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旨在探讨纲要中蕴涵的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新机遇,以便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行动,推动"十一五"期间的两性平等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2.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期论坛邀请7位研究妇女/性别问题的专家和从事妇女工作的领导,采取笔谈会的形式,从性别视角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旨在探讨纲要中蕴涵的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新机遇,以便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行动,推动"十一五"期间的两性平等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性别重点指标目录的通知>(国办函[2006]1号)精神,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的性别统计制度,提高政府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的性别意识和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及评估的能力,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2007年4月27-28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司、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在江西南昌共同主办"全国性别统计研讨会议",会议由江西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承办,联合国人口基金和联合国儿童基金提供资助.  相似文献   

14.
丁慧 《长白学刊》2012,(5):134-137
性别平等问题是考量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这就需要把男女两性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畴之内,把握男女两性问题的特殊性。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男女两性在其中得到的收益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女性的社会解放以及与男性享有同样平等发展机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男女平等"被误读为"男女等同"。两性平等应该包括平等意识、差异意识和协调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台北举办的"推动性别教育、建立两性平权"无疑是第三次海峡妇女论坛的核心。作为该次论坛的主题发言人,除了在论坛上介绍福建省以及大陆地区教育的发展以及性别比例外,我与台湾、香港、澳门的姐妹还探讨了中国不同区域性别教育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中西方"性别与腐败"关系的研究,聚焦各项研究的解释性框架进行探究性分析,提出应该超越对"女性是不是更清廉"的判断,把问题意识转向探究"性别体制与腐败之关系",询问在具体的政经制度、社会文化语境中,性别体制/性别秩序是如何影响两性对待腐败的态度和行动的。对于中国语境下女性参与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混乱的资本/资源获取+性资本"理论进行对话,提出"性别化的社会转型/性别化的市场社会+性别体制/性别秩序"的分析视角,作为探究女性/性别与腐败之关系的一个可能的路径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两性问题的途径--"对话"通达两性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权的文化传统和刻板的角色规范,在贬抑女人的同时,也使男人面临强大的社会压力。为改变不合理的价值规范和社会偏见,男女两性都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向传统的价值社会发起了强有力的抗争,但事实一再地说明,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无法建构一个符合两性愿望的社会构架。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相信“凡真实的人生都是相遇的”,认为男女两性若要实现相互的和谐,最佳途径是选择对话,通过对话实现两者本位属性的回归。两性问题应由两性共同解决,对话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女性文学与文化的反思。"战争"的概念,是指性别文化意义上的战争。其范畴是指"正在进行时"的当代中华女性文学与文化现象。构建两性和谐文化是指回到中华文化的现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24日,由新疆自治区妇联主办,新疆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福特基金会新疆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项目组协办的“性别平等意识与决策主流”高层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此次论坛旨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新疆决策层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性别意识进入决策主流,倡扬两性和谐发展,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新疆。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党委秘书长符强,新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蒋珊,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谭琳教授,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20.
张浚 《人民论坛》2020,(1):130-133
“普世价值”如今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现代的、世俗的概念,事实上其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普世”和“普世主义”深深植根于西方的基督教传统之中,其最初的使用者和推动者都是基督教会。新教改革之后,启蒙思想家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传承着“普世主义”并使其世俗化。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并不是普遍适用的,而经常在实践中变成事实上的双重标准。“普世价值”中所蕴含的内在矛盾,正是西方国家所持有的双重标准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