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流氓恶势力危害基层党政组织活动突出,严重干扰了农村基层党政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影响了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从公安机关查处的情况看,当前农村流氓恶势力危害基层党政组织的主要情况是:一、一些流氓恶势力横行霸道,时时处处与农村基层党政组织作对。所谓流氓恶势力,其恶就恶在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危害一方,甚至时时处处与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对抗,使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各项工作流于形式甚至无法开展。如江苏铜山县某村农民郭现文,依仗兄弟4人和同族人多势众,恃强凌弱,横行乡里,先后奸污、霸占7名妇女,使受害…  相似文献   

2.
好话一百句     
1.“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2.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3.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4.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相似文献   

3.
发展善恶辨     
辛其马 《创造》2008,(10):80-81
如何始终保持发展之善,预防、减少、避免发展之恶的出现。就应该是我们当今热议的“科学发展”的基本要义吧。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美国政治体系中突然崛起了一股草根势力——“茶叶党”运动,这股势力,令美国传统两大党的政治人物又爱又怕,生怕今年的中期选举被其搅了局。  相似文献   

5.
自今年4月陈水扁宣布“放权”以来,台湾政局进入了新的转换期,民进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了新的调整。从表面上看来,民进党正沿着两个相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苏贞昌势力不断增强,陈水扁在权力结构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另一方面民进党全代会则通过解散派系的决议,显示出加强党内权威、改变民进党运作模式以维护权力中心的意图。民进党的这两种发展方向既反映了前一段时间党内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民进党内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公共”的中文语义就强凋多数人共同或公用。在古希腊社会里,公共是一种所有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的政治共同体,其主要职责是建立一些永久的标准和规则,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之善。现在,“公共”概念已发生很大改变,几乎成为政府和政治的同义词。在现代政治社会里,公共性是国家政策取得合法性的基础和影响权威性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8.
社会道德资源培育与人才道德素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亚宁 《新东方》2009,(3):52-55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在《大略》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苟子把口能言身能行的人视为“国宝”,把品言善身行恶的“两面派”看做“国妖”,足见对言行一致的道德素质的重视。可以说,这是古人衡量人是才还是“妖”的评判标准。在这个标准中,言行是否一致、行为是善是恶的道德表现是基础和关键。毫无疑问,古人的这一精辟认识经过千百年的检验、充实,使之更富活力,成为引领社会道德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9.
佐人 《现代领导》2006,(9):27-27
桓谭的《新论》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昔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座荒废的城址而打听道.有人告诉他:“这是姓郭的家族残留下来的废墟。”“郭氏家族如何只剩下了废墟?”齐桓公又问道。那人答道:“善善而恶恶焉。”意思是说由于尊重好人而讨厌恶人的缘故.桓公问:“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那人道:“尊重好人而不能任用.厌恶坏人而不能铲除。那好人明白郭氏虽看重自己而不能任用自己,就埋怨他,恶人看见他贱视自己而仇恨他。”那人最后反诘道:“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相似文献   

10.
山西“打团扫恶”经验谈岑生挺,蔚积明,尹明江山西省自今年4月1日部署开展打击犯罪团伙和扫除社会恶势力斗争(简称“打团扫恶”行动)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公安部关于严打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全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相互渗透,彼此勾结,在我国活动猖獗,在行动上日益显示出暴力化、恐怖化色彩及本质.对我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构成了严重威胁和现实危害。我国必须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台湾“大选”序幕逐渐拉开。就在国民党、民进党两党积极部署党内初选之际,第三势力似又呼之欲出。以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为首的一批政界、学界、文化界与企业界等知名人士发动“我心未死”运动,展开争取10万人的网上连署行动,企图在蓝绿两大阵营之外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势力或第三势力。然而,纵观台湾社会政治现实与过去的历史经验,第三势力前景暗淡,很难改变岛内稳固的蓝绿二元社会政治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13.
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台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笔者以为,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以下“常见病”: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4.
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论及才与德的关系时,依才德的多少把人分为四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这些人当如何取舍呢?“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在这里,清晰地说明了“德”对于一个人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来说,如果不注重道德建设,“挟才以为恶”,  相似文献   

15.
道德的根本属性就是践行。离开了践行,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道德。《周易》说:“是故‘履’德之基也”,强调修德的核心就是要践履“礼”的要求,把能否践行当时的道德规范“礼”作为道德的基础。苟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国妖者,就是我们所说的“两面派”、“伪君子”,  相似文献   

16.
“无善无恶”与“至善”是阳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阳明学不可忽略的论题。二者非但不是矛盾的,而且在逻辑上更是关涉的。这在于二者所指向的内容不同,对之言说时所使用的范式也存在差异。具体来说,从“心统性情”的视角来看,“无善无恶”一句是对心体的阐发,而“至善者”一句则是对性体的释义,二者相辅相成。从“未发已发”来看,“无善无恶”是心体的未发状态,“至善”则是心体的已发状态。从“体用”的论域而言,“无善无恶”乃是从体上讲,“至善者”一句则是从用上说,后者昭示着前者,即以用显体。阳明从上述范式论述二者的关系,不仅是对理学内涵的丰富,更是对其心学境界的彰显。  相似文献   

17.
《大连干部学刊》2014,(8):61-61
在生态学研究中,判断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健康,有两个标准:一是“最大的自我实现”,二是“最普遍的互利共生”。放在政治生态上,这样的标准同样适用。一则,干事要有激励、有保障,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红 《统一论坛》2012,(2):17-19
台湾的“二合一”选举马英九取得连任、泛蓝军拥有立法机构多数席位的结果,不仅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以继续,而且对台湾政局影响深远。 (一)两党政治格局日趋稳固。但有波动 “二合一”选举结果再次表明,“两党政治格局”成为台湾政治舞台的主要组合方式,在今后的几年间,国民党主导政局、民进党在野牵制、第三势力有声音没实力的态势不会改变。究其原因,从源头讲,两党政治格局形成于陈水扁执政后期,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需要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毫无异议。但是,对于在科学文化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许多人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科学文化教育只讨论客观物质对象的“真”与“美”,不涉及“善”与“恶”的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应该由德育教师去完成。正因为有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在科学文化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在科学文化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下简称“渗透”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20.
9月 20日,河南省“打恶除霸”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省公安厅“打恶除霸”专项斗争指挥长、省公安厅厅长张程锋通报了全省“打恶除霸”第一次集中抓捕行动取得的战果,要求全省公安机关乘胜追击,除恶务尽,把“打恶除霸”专项斗争引向深入。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公安厅厅长张程锋。   记者:张厅长,目前全省公安机关正在组织开展“打恶除霸”专项斗争。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开展这场斗争?   张程锋:“打恶除霸”专项斗争,是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社会治安情况决定开展的。总的讲,当前我省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大局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