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俊峰 《传承》2012,(3):31-31
通过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北部湾畔一座产业发展新高地正在北海崛起。临海产业强势崛起,电子信息产业提前“跨越”,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等,将实现北海市加快产业建设跨越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崛起,支撑起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创新决定了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创新驱动是一个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广西贵港市委书记李新元代表说。  相似文献   

3.
黎东梅 《传承》2012,(10):58-59,61
港口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大发展的核心载体和助推器,港口经济与临海产业联动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融合和海陆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湛江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后发崛起的现实切入点就在于港口经济与临海工业的联动和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覃坚谨 《传承》2013,(5):8-11
北部湾经济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变为现实,从区域发展部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了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的历史性跨越。如今的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崛起、大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已成为广西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正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新基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以及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相似文献   

5.
正"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纵观中国数千年来的发展史,"县域"在我国的行政区划结构中一直传承至今,它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中最基本的层面,也是最基础的细胞。县域强,则国富。如今,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的发展新要求下,县域经济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广西而言,县域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广西,90%的国土面  相似文献   

6.
朱奋元  钱红英 《传承》2009,(10):160-16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后,战略地位更为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推动中国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对推进广西临海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十分有利。如果能达到设想的目的,必将形成中国沿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渤海湾与北部湾以及海峡两岸"两角、两湾、两岸"的经济发展相互支撑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正>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三千亿级”临港临海产业集群领航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向海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1世纪是海洋世纪,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是战略要地。2017年4月和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广西,分别提出“打造好向海经济”和“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嘱托,向海图强。广西持续深入实施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组织44个部门和14个设区市,全力推进“向海产业壮大、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近年来,梧州市依托产业园区,向东借力,引进多个企业和项目,促进了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陶瓷产业、不锈钢制品等产业园区的强势崛起,带动了再生资源、陶瓷、不锈钢等产业发展,为梧州经济腾飞装上了"发动机"。园区经济上台阶2010年9月28日,梧州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区一声炮响,我国最大的再生铜冶炼项目广西有色再生金属公司30万吨再生铜冶炼工程在一片荒野中破土。项目工程建设马力全开,仅仅一年后,2011年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后,战略地位更为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推动中国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对推进广西临海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十分有利.如果能达到设想的目的,必将形成中国沿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渤海湾与北部湾以及海峡两岸"两角、两湾、两岸"的经济发展相互支撑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由于经济本质要求的要素流动合理性,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道经济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西临海大通道的建设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热点。构造通道经济就是要按照产业的布局理论将通道按专业性分工,在空间上形成分工与协作的产业分布格局.在发展层次上依次由低到高的逐步建立经济结构。广西临海大通道应当按照“分工协作,腹地广阔,产业延伸,商务主导,文化提升”的原则规划,建设的重点在港口三市,建设核心放在南宁。  相似文献   

11.
正糖料蔗产业、桑蚕产业、富硒农业……熟悉广西农业的人都能如数家珍。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做大做强做优现代农业产业,对于农业大省区广西来说意义重大,任务紧迫。2015年8月,我区全面启动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力争到2020年实现广西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10+3"提升"三品"广西很多农业产业优势特色鲜明,糖料  相似文献   

12.
正【方向】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新动能,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为契机,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广西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加强数字广西顶层设计,推动广西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加快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和"广西云"。【实践】发展数字经济畅通"信息丝路"5月28日,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发挥好中国-东盟信  相似文献   

13.
正转型升级对于建设壮美广西来说是必由之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指导转型升级是广西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是广西转型升级的必要路径。广西"十四五"规划建议将"转型升级"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展望"十四五",我们要把握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找准转型升级的措施,着力发展向海经济、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倾力建设好新基建、聚力发展产业集群,全力推进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22)
正"十三五"期间,江苏加快实施海洋强省战略,需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换,聚焦海洋经济功能提升和提质增效,突破阻碍海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发挥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空间布局新优势。一是全面提升以沿海地区为纵轴、沿江两岸为横轴的"L"型蓝色海洋经济带建设,优化沿海海洋产业布局,拓展沿海地区与长江经济带海洋产业合作空间。二是构建  相似文献   

15.
正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健康发展关系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的是革命老区,有的是边疆地区,产业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价值,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以及对民生事业的促进作用,努力实现产业良性发展,做到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近年来,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从"十五"期末全区蚕茧产量登上全国榜首,到2012年创造"六个全国第一",广西在"东桑西移"风起云涌的产业承接中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桑蚕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子……这些都是广西桑蚕产业迅猛崛起的关键。当前,桑蚕产业不仅成为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成功的产业之一,也成为具有广西特色和优势的一个新的强区富民产业。全区有9个县年产茧量超过20万担,在蚕区广泛流传着"家有三亩桑,致富奔小康"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6,(2)
正近年来,常州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努力建设智能制造名城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业发展质态有效提升。一、实施"三位一体"战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业是常州兴市强市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工业经济优势,我市形成了推动十大产业链建设、"双百"行动计划和"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三位一体"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18.
<正>秉持发展绿色化理念,立足于充分发挥广西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以更实的举措谋划生态经济发展,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推动绿色发展,进而实现广西的绿色崛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西最大的优势、最好的品牌。发展生态经济,走绿色转型之路,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要求,是新常态下广西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生态经济正当时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  相似文献   

19.
<正>从天空俯瞰,北海铁山港犹如一个喇叭,号角声声催人奋进。海岸上,一个个现代产业园逐渐成形,一条向海大道串起了太阳纸业、信义玻璃、北港新材料等多个重大项目,千亿级临港临海产业顺势崛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依托资源禀赋和港口优势,北海市持续吸引产业集聚,在铁山港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加速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正>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为契机,将农村环境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的优势,让改善环境与发展经济相得益彰实现良性互动,这是我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另一条重要经验。全区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把开展生态乡村活动与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深度融合起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等同步建设。如依托广西秀美山河及多元民族文化,把特色旅游产业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既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在带领农民种植果树和盆栽绿化村屯过程中,把果树种植和盆景栽培发展成致富增收的绿色产业;通过把畜禽粪便应用于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