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结识了陈靖,有幸阅读了他的《诗言史》。这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反映历史内容的文学作品。它虽然不能同古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比,但它也是一种“史诗”,是另一种英雄史诗,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讴歌红军、讴歌长征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22)
正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认为,"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她满怀信心地预言,"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更不能描绘出参加长征的红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所受的苦难。"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作者以细腻动情的笔触记录朱德60岁之前所走过的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6,(10)
正80年前,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这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再次观看了激动人心的《长征组歌》,又经受了一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洗礼。我边看边思考:在那样空前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却能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胜利完成长征,创造了历史奇迹,原因何在,动力是什么’当看到《过雪山草地》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长征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史诗,是人类精神和生命力的赞歌,是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血火炼狱。到底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此文将向你揭开惊心动魄的谜底。  相似文献   

6.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人民是革命的母亲"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22)
正1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  相似文献   

8.
刘绍卫 《传承》2006,(7):6-7
70年前,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被誉为“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一部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这次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斗志,震惊了世界”。长征的胜利,不仅因为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红军从挫折中走向成熟,完成了党的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选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成为永载史册的革命丰碑,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当我们重温这段悲壮史诗的时候,当我们再一次唱起“高原寒,炊断粮”的长征组歌的时候,时代的沧桑感使我们更对之产生一种久违的眷恋与心灵的洗涤,70年的流逝,不仅没有消磨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更显现出它充满生机活力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桂东 《传承》2008,(16):12-13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谱写的壮丽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孕育着崇高的民族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教育、启迪、激励、鞭策后代,励志图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刚刚带上红领巾的那一时刻,老师告诉我们,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它是千千万万个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几代人心中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经历了70年风雨,依然不朽。红军唱过的老歌跨越时空,依然动人心魄。我们几代人心中的长征精神,也各有各的诠释与理解。"“我觉得可以从长征精神中,学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像红军叔叔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要像他们一样勇敢。”"“我认为长征精神对我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只是有的时候有点羡慕。我觉得当时那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还一起团结互助,那种团结的力量很强大。比我们现在好多了,…  相似文献   

11.
正当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宣传、践行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85周年和红军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大事变,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不仅为了表达对长眠于长征路上的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更是为继承和发扬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谱写的壮丽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孕育着崇高的民族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教育、启迪、激励、鞭策后代.励志图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精神的燃灯     
八十春秋,长征已矣,但精神的燃灯之炬永在。重温历史,饮水思源,在振兴中华的路上,长征精神将继续激励鼓舞我们这一代人,并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赓续光大。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任仲平文章《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纪念80年前走遍万水千山、历经万死千伤的红军长征。其中有一句让人特别有感触:"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一切皆有因缘。中国共产党人能不断克难前行、开创奇迹,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本刊从本期起,陆续刊登有关纪念文章,欢迎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5.
正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缅怀红军丰功伟绩,深刻阐述长征精神,为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吹响了集结号,发出了进军令。中华大地,激荡起弘扬长征精神、实现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漫漫征程,巍巍丰碑。展览中,无论是"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  相似文献   

16.
陈翠萍 《长白学刊》2006,(6):104-104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一页。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万古不朽的长征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长征精神依然是我们的立国精神和前进的动力,需要我们全面继承和发扬。1.艰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22)
正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古稀之年踏访红军长征路,写出了一部关于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1983年,美国新闻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一再努力,终获中国政府同意,在古稀之年踏访红军长征路,写下一部轰动世界的新闻名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既为人们了解这一段传奇历史提供了鲜活的感觉,也为新时期的中国记者采写新闻、讲述故事展现了新颖的范本。  相似文献   

18.
说起中国的革命史,不能不讲到长征。笔者一气呵成的看完了《长征》这本书,被书中那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所震撼,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书中生动细腻的情节,感人肺腑的场面和红军将士僮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9.
长征精神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吴方宁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因为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20.
正英雄史诗不朽丰碑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湘江战役的伟大历程艰苦卓绝、可歌可泣,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光照千秋的"湘江战役精神",这是湘江战役胜利的密码。本书聚焦"湘江战役精神",由多名党史、军史专家和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共同撰文,多角度分析论述湘江战役精神。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