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即由马克思主义改为民主社会主义了。正是在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指导下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把苏联引上改旗易帜的邪路,从而导致亡党亡国的严重后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改旗易帜的邪路",看看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条道路,并从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至今已经22年了,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和教训的研究仍在继续。尽管存在诸多不同观点,但在笔者看来,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一条背离科学礼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的和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树华 《党课》2014,(20):107-112
1991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20年前的苏东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挫折,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历史表明,苏联解体是苏共后期丧失党魂、蜕化变质的结果。而戈尔巴乔夫盲目的政治改组和匆忙的民主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加速器和导火索。2009年,美国苏联历史问题专家、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拥趸者史蒂夫·科恩在《苏联的宿命与失去的抉择:从斯大林主义到冷战》一书中写道,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进行的“民主化改革”,最终导致了国家解体和政权的瓦解。  相似文献   

4.
2000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保加利亚科学院副研究员米哈伊尔·基列夫作了《苏联解体的原因》的发言。他认为,苏联解体的“第一个主要的和基本的原因”,是1956年以后形成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在具体分析这一路线的各种消极后果以后,基列夫指出,正是这一路线成了后来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前提。在分析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背叛时,基列夫引用了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大学一次讲话中的一些话,并当众出示了一份复印件——登栽在一家名叫《对话》(DIALOG)的捷克报刊1999年第146期上的一篇报道。会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之骅向基列夫索要了这份材料,并请外交学院周尊南教授全文译出。现予刊布,供读者参考。从中可看出“隐匿真实目标的改革”,其真实目标究竟是什么,从而提高我们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苏共二十七大将发展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提到突出的地位,作为苏联加速发展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战部分。并在苏共党纲新修订本中以显要位置指出:“现阶段发展社会的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以及在使劳动人民及其集体与组织极有效地参与解决国家与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日益全面地实行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今年1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人民自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汇》2001,(1):48
2 0 0 0年 5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保加利亚科学院副研究员米哈伊尔·基列夫作了《苏联解体的原因》的发言。他认为 ,苏联解体的“第一个主要的和基本的原因”,是 1 95 6年以后形成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在具体分析这一路线的各种消极后果以后 ,基列夫指出 ,正是这一路线成了后来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前提。在分析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背叛时 ,基列夫引用了戈尔巴乔夫 1 999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大学一次讲话中的一些话 ,并当众出示了一份复印件——登载在一家名叫《对话》( DIAL OG)的捷克报刊 1 999年第 1 46期上的一篇报道。会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之骅向基列夫索要了这份材料 ,并请外交学院周尊南教授全文译出。现予刊布 ,供读者参考。从中可看出“隐匿真实目标的改革”,其真实目标究竟是什么 ,从而提高我们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南、匈等国提出社会主义多元论后,戈尔巴乔夫在其著名的《改革与新思维》中,也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多元论”概念,把多元论与社会主义相联系,赋予其社会主义性质,这在苏联社会和理论界有着重要意义。此后,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二月全会、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等重要场合,多次使用“思想观点上的社会主义多元论”、“多种多样的社会利益”、“社会主义意见多元论”、“各种见解的多元化”等用语,使社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走上了由科学社会主义转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种改旗易帜的邪路;他通过全盘否定斯大林,把苏联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历史自我丑化为"犯了罪"的"极权社会主义"、"专横社会主义",从而创造了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前提;他又通过倡议"公开性、民主化、社会多元论",召唤反共势力集结起来推翻共产党的领导,这就促成了苏联解体这一20世纪的最大灾难。  相似文献   

9.
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总书记时 ,苏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 ,联盟已到了分崩离析的关头 ;政治上 ,民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多党制呼之欲出 ,苏共的威望空前低落 ;经济方面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和竭泽而渔的“福利政策”已将国民经济拖垮。总之 ,当时的苏联已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中 ,戈尔巴乔夫虽然打起“改革”的大旗 ,实际上已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2):9-12
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标志着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垮塌。想必那个圣诞节,“双喜临门”的美国人过得很开心。是啊,有什么理由不开心呢?苏联解体了,冷战结束了,和平美好的新生活就要来了吧?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重建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愚君 《党建》2006,(12):13-14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以下简称俄共)是俄国最有组织、最有影响的一支左翼力量。十多年来,这个党经历了苏共崩溃、苏联解体、俄罗斯动乱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冲击和考验,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谋生存求发展,取得不少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为党的名誉和权利英勇抗争俄共成立于1990年6月。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苏共还保持着表面的组织统一,甚至还保持着形式上的执政地位。但实际上,苏共已被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严重损害,已全面接受“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自动放弃了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作用。苏联…  相似文献   

12.
黄立茀 《党员文摘》2008,(10):10-11
1991年底。苏联剧变,终结社会主义,折回世纪初抛弃的资本主义。苏联剧变的原因何在?史家见仁见智: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说、斯大林体制弊端说、戈尔巴乔夫叛徒葬送说……还有,苏联人不需要苏联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著名的院士曾充满愧疚和负罪感地说:“将苏联送递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  相似文献   

13.
在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出现过新经济政策模式(列宁模式)、托洛茨基等人提出的"超工业化模式"、布哈林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些模式中的人本意蕴是不相同的,新经济模式(列宁模式)因为列宁的去世以及其他原因而中断,"超工业化模式"因为不符合人民的意愿而退出历史舞台,布哈林模式也随着斯大林对其人身的剥夺而湮灭,历史选择了斯大林模式并最终定格.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因为偏离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使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本实践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具体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它立足于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它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所有这些,构成了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5.
政治体制是国家的政权结构体制,历来主要有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两种体制,还有两者妥协的第三种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通行三权分立、多党竞争体制。社会主义国家理应通行三权统一、多党合作体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由列宁初创三权统一于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两党三党合作的社会主义民主共和体制,但是1921年后已变成一党制,早期已出现以党代政弊病。到斯大林时期一党专政与以党代政更加严重。斯大林破坏党内民主与苏维埃民主,开创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与指定接班人制,使民主共和制变型为党主立宪制,这是君主立宪制的变种。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阶段一再延误政治体制改革,到戈尔巴乔夫后期改旗易帜,转向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终于到1991年发生剧变,苏共苏联灭亡,俄国转轨到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其历史教训异常深刻。  相似文献   

16.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泛滥.党的领导集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纲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否定,是从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中嫁接过来的“乌托邦”。是腐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破坏力量。苏联演变的悲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凌新  李广平 《学习月刊》2012,(23):16-17
“社会主义模式”既是一个实践范畴.也是理论概念。前者如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西欧、北欧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拉丁美洲吲家的社会主义模式等:后者,如“国家社会主义”、“自治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可行的社会主义”、“证券社会主义”、“实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自治的市场丰十会主义”等。  相似文献   

18.
张树华 《红旗文稿》2012,(20):28-3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社会出现危机。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先后打出了"民主化、公开性、改革与新思维"等口号,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搞乱了苏联社会、搞垮了苏联经济、瓦解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这也意味着统一的苏联国家不复存在。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自由派掌握了俄罗斯的国家大权。1992年开始,国家解体、政权更迭、制度更替,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一场以"私  相似文献   

19.
1991年8月19日,前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无奈地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从而拉开了前苏联解体的序幕。12月25日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入主克里姆林宫,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对苏联解体这个最后结局,我还是感到非常遗憾”早在“8·19”事件发生之前,波罗的海三国去意已定,时任总统的戈尔巴乔夫原打算在1991年8月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把苏联由紧密联合变为松散联合,给予15个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更大的自治权。不料,就在签署这一新联盟条约的前…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近些年来之所以热衷于从制度上改革政府雇员行政管理体制,原因正在于其改革任务远比其他民主国家来得艰巨。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前后,月薪买不起一件西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机构的庞大、臃肿和低效令百姓深恶痛绝。各个部门之间,各个地区之间,既有执行前苏联时期规章制度的,也有遵循后来“习惯成自然”行为规范的。政府各部门之间、机关内部,矛盾丛生。当时俄罗斯政府中公务员人数比苏联时期还要多,政府雇员1993年为882万人,到2002年已达到了1140万。政府机关人员“人头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增长,1995年占16%,2000年占23%,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