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逸群领导湘鄂西苏区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逐步形成了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为新时期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周逸群在湘鄂西领导开展根据地经济建设,划分土地,兴修水利,低利借贷,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没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建立兵工厂,创办邮电交通,加速根据地工业建设;建立银行,统一币制,建立红军商店,提倡赤区与白区商品流通,积极拓展商贸金融业,为湘鄂西根据地巩固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周逸群是黔东杰出儿女,是湘鄂西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归结起来,周逸群精神就是"一生交给党"五个字。他执守革命初心,把探索的一生、担当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坚定地、完整地、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党。  相似文献   

4.
在新民主义革命中,周逸群不畏艰难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吹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号角的时候,当我们叩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点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早期军队缔造者之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周逸群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了自己热血和生命的革命先烈。周逸群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黔东大地孕育的优秀儿女。他毕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之艰苦奋斗,直至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展现了求真进取、求实创新、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周逸群堪称求真进取的表率。他自小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立下报国宏愿,舍弃…  相似文献   

6.
周逸群同志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党的早期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军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896年出生于铜仁,1931年在湖南贾家凉亭战斗中英勇牺牲。周逸群故居位于铜仁市逸群路12号,故居为两进三合院式带高封火墙院落,总占地面积1165m2,建筑面积493m2。院内房屋皆为悬山顶单檐式木架构木房,以料石为基,青瓦覆盖。为典型黔东民居式样。故居现存大门、中堂、住房、书楼、厨房五座建筑。清道光年间,其祖父周贵渠始建住房和书楼,周逸群在住房出生和结婚。1918年,周逸群亲建正屋(中堂),现开辟为…  相似文献   

7.
自觉、笃行、唯实、担当、坚忍等,构成周逸群精神的基本方面。周逸群精神丰碑,德厚而浸润,骨铮而浩正,勋卓而屹然。  相似文献   

8.
编辑文集是党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忠于原著是编的文集的灵魂。铜仁市党史办编辑的《周逸群文集》,在编辑中的指导思想,文化中的修改、删节等问题是值得商榷的。我的观点的提出,目的是通过与文集,主编探讨,进一步引起读者对《周逸群文集》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1934年5月中旬,红三军进入黔东地区之后,认真总结湘鄂西苏区宗教工作经验,结合黔东民族宗教的特点,打破"左"倾教条的桎梏,实事求是、科学辩证地分析实际情况,提出了正确的宗教政策措施并付诸实践,赢得信教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巩固和发展了新苏区,为丰富完善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周逸群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彪炳史册的南昌起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南昌起义找到了主帅,找到了主力军,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失败后,周逸群赤胆忠心尽力挽救危局。  相似文献   

11.
周逸群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包括他一往无前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对共产主义理想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为国为民具苦心"的高尚情操;坚持实事求是的胆略和创新精神;坚持原则,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利益,与错误思想展开坚决斗争的精神;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以及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周逸群的这些宝贵精神对我们今天提高个人尤其是党员的修养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逸群于1898年出生在铜仁,7岁入铜仁城南小学,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博览群书,尤其喜爱中国历史,格外崇拜著名历史人物。他的作文《诸葛亮辅汉于蜀论》被评为全校优秀文章。刊于《南明杂志》。周逸群还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拥护贵州独立,被喻为“有抱负的青年”。1919年,周逸群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庆应大学攻读经济学。不久,国内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以周逸群为首的留日学生纷纷组织起来,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声援国内反帝反封建斗争。他致力于马列主义的学习与研究,努力寻求一条与中…  相似文献   

13.
胡仲毓,又名胡海云,1902年6月出生于丹江县城(今雷山县)西门街,是在贵州最早开展中国共产党活动的先驱。 1925年初,胡伸毓邀请好友外出寻找革命队伍,结识了周逸群、贺锦斋等。10月,参加贺龙部队。1927年初, 胡仲毓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随贺龙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后随贺锦斋团转战湘、鄂西一带。1928年1月,贺龙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军,胡仲毓任四十九军一师一团团长。  相似文献   

14.
南昌起义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新纪元。由周逸群任师长的二十军第三师的成立,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革命武装的实践产物,也是周逸群对旧式部队持续教育引导的自然结果,因而新组建的第三师形成较强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可谓"铁血之师"。其中的有益经验现今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逸群早期革命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与其家变故及家庭教育,积贫积弱的国情民生和觉悟了的民主思想、革命实践及黄埔军校从戎和北伐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陕甘边苏区的法制建设,是伴随着苏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项建设事业而开展起来的,促进了苏维埃政权职能的充分发挥,为苏区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苏区时期,毛泽东立足苏区教育实践活动,科学总结教育实践经验,通过正确处理苏区教育与革命战争、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厘定苏区教育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确立造就文明幸福之人的教育宗旨,形成了关于教育地位、教育性质和教育宗旨等问题的论断。对教育思想中一系列带有根本性问题的成功探讨标志着苏区时期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铜仁地区的影响较早,从早期中共党员周逸群到思南地下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在铜仁地区历史上的有开先之史。  相似文献   

19.
周逸群毕生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树立志在苍生的核心价值观,主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品质上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90周年,我们深深怀念为人民军队的诞生、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周逸群烈士,他的丰功伟绩将载入人民军队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