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猛回头,避雨处,风景依然……"4月19日深夜,随着台湾国光剧团头牌青衣、梅葆玖先生的台湾大弟子魏海敏完成《断桥》中那柔肠寸断的西皮散板,上海大剧院的观众席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是巧合,也是两岸京剧人心有灵犀。过去一周,就在中国国家京剧院于魁智、李胜素一行在台北连续6天献演《群英会》、《穆桂英挂帅》等7场大戏时,同期台湾知名的国光剧团正在上海首次集中献演京剧创新剧目《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  相似文献   

2.
陈典  陈亦纯 《台声》2011,(11):78-81
在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官方网站首页上,《重点推荐》栏上显赫写着“台湾国光京剧《孟小冬》……”这是继2010年6月“两岸城市艺术节”的《金锁记》之后,台湾的国光剧团再次来到大陆,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后,国光剧团还将带着由“百变青衣”魏海敏领衔主演的新编戏《孟小冬》、年届五旬当家老生唐文华主演的重新修编的老戏《未央天》,巡演上海、河南、北京。  相似文献   

3.
逗点  徐波 《台声》2000,(11):20-22
北京的秋天,总是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在人们欢度中秋佳节之际,台湾国光剧团一行50余人,带着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愿望,首度跨海而来,让酷爱京剧的北京人多了一份惊喜!  相似文献   

4.
正7月22日,天津京剧院与台北新剧团共同主办的"唱响国粹"津台京剧线上交流活动在津台两地举办。津台两地京剧艺术家利用云端技术同台演唱,演绎两岸梨园情。同台交流京剧艺术京剧作为中国国粹艺术,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本次活动以"唱响国粹——两岸京剧艺术的交流与创新"为主题,邀集两岸名家线上交流。台北新剧团团长李宝春,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制作经理刘智龙,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艳、李宏、王嘉庆等共计80余人参加活动。天津京剧院、  相似文献   

5.
图片报道     
《台声》2002,(10):45-45
由上海市台联等单位发起的“海峡情深”两岸京剧名家名票联合演出,8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逸夫舞台连演3晚。来自台湾的名票黄惠英、陈宛燕等与北京名家于万增、萧润增,上海京剧院的萧润年、王小砖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同台献演了《玉堂春》、《凤还巢》、《夜探浮山》、《徐策跑城》和《穆桂英挂帅》。黄惠英女士是台湾第一位单独执业的女会计师,1999年被上海仲裁委员会聘为台籍仲裁员,为两岸财经交流做出具体贡献。黄惠英女士从小受家庭熏陶,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近年来得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老师的亲自指导,在北京和…  相似文献   

6.
金夫 《台声》2000,(11):19-20
8月 23日至 8月 27日,京剧《宰相刘罗锅》(第一本、第二本)作为新创剧目应邀赴台演出,场场爆满,大获成功。台湾红剧场表演剧团林恺先生在演出结束后兴奋地对记者说:“作为单一剧目,‘刘罗锅’是两岸交流以来卖座最好的。演出最难得的 事是赢得观众,这才是最高级的。” 此次,北京京剧院赴台演出带去的还有北京京剧院的品牌剧目《赵氏孤儿》、《生死恨》、全本《苏武牧羊》、《状元媒》等 8台传统京戏和 1台名家清唱。     《宰》剧由于题材取自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台湾演出时,备受关注。台湾曾于 5年前播出过电视剧《宰相刘罗…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8,(13)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馨香两岸"苏台两地名家联合文艺演出是第三届"吴韵汉风江苏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之一。6月19日晚,由江苏和台湾两地名家联合呈现的演出在新北市新庄艺文中心演艺厅上演,为台湾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该演出融合了两岸多种表演形式,包括京剧《贵妃醉酒》、昆剧《牡丹亭》选段、歌仔戏《陈三五  相似文献   

8.
京剧,自清朝传入台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岸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清代,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从内地请剧团到台湾演出,因为语言是京腔,观众又大多是士绅,官兵,所以人们称它为京班或正音。当时台北的“淡水馆”是文武百官的娱乐场所,大陆来的戏班曾在那里演出。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内地京剧团纷纷到台湾,上演了不少传统剧目,如《凤还巢》、《霸王别姬》,《击鼓骂曹》,《挑滑车》、《钓  相似文献   

9.
春节刚过,2月20-22日,天津中大戏院内热闹非常,海峡两岸数十名家名票联袂上演了3台京剧专场。台湾的黄惠英、陈宛燕、廖椿文与京的于万增、肖润增、李鸣岩、苏、马超等联手演出了《刺王僚》、全《玉堂春》、全部《秦香莲》、《逍津》、《将相和》、《穆桂英挂帅》捧印·挂帅),演出大获成功。此次活动由天津台联天津新闻工作者协会、湾中华财经文化交流协、天津卫视传播艺术中联合主办。领人物黄英是台湾著名京剧票,她在北京已与有关单联合举办了3场“海峡深”京剧名家名票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黄女士希望通过京剧出,促进两…  相似文献   

10.
日前,台湾的国光剧院在台北“新舞台”剧场上演由京剧、歌仔戏、豫剧和布袋戏4种不同传统戏曲同台汇演的《再生缘》。各剧种在6个段落中各占一折,序幕“平寇”浩大的征战场面,让  相似文献   

11.
徐杰 《黄埔》2013,(2):70-70
2012年底,为促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北京京剧院合作.组织北京京剧艺术访问团赴台交流访问。艺术团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秘书长郝一峰任名誉团长,北京京剧院青年剧团团长迟小秋任团长。其间,在台北、高雄等地先后进行了五场公益演出。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22)
<正>10月22日下午,台湾新编昆曲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本次媒体见面会由北京市台联、国家大剧院、台湾国光剧团及得意典藏共同举办。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国家大剧院演出部部长朱敬、得意典藏董事长李翰莹,台湾国光剧院团长张育华、导演李小平等相关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媒体见面会。《梁祝》是2012年由文学大师曾永义编撰,导演李小平、台湾国光剧团第一小生温宇航、北方昆曲剧院当家花旦魏春荣等共同打造。在北京市台联和台湾相关文化部门的大  相似文献   

13.
崔琦 《台声》2002,(10):36-37
应台湾电台和台北曲艺团的邀请,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及赵炎、刘伟、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崔琦组成的“大陆相声名家访问团”于2002年8月6日至23日在祖国宝岛台湾进行了为期17天的访问、交流和演出活动,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8月6日下午7时许,马季一行安抵台北桃园机场,两家主办单位法人代表周天瑞董事长(台北曲艺团郭志杰团长前往北京迎迓与大陆艺术家同机抵达)、马季先生在台湾惟一弟子李国修及台湾相声迷、马季追星族等70多人,打着“热烈欢迎相声大师马季先生及大陆相声名家访问团”的横幅,簇拥在接机…  相似文献   

14.
石磊台湾行     
在台湾一年一度的传统戏曲剧本甄选活动中,我省著名剧作家、导演、民革党员石磊整理改编的豫剧《狸猫换太子》由台湾国光豫剧团推荐参选并荣登榜首。该剧因此获得了在台湾最权威的台北大剧院公演的特权。该剧的推荐单位台湾国光豫剧团,也由此获得排演该剧的殊荣。为了取...  相似文献   

15.
由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与台湾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百年歌仔———2001年海峡两岸歌仔戏发展交流研讨会”及交流演出,于去年底分别在台湾的台北、宜兰,大陆的厦门、漳州举行。此次研讨会规模大,内容丰富,历时长,影响大,是一次跨两岸的会议。会议前半段在台湾举行,大陆学者和演员34人赴台参加,后半段移师大陆的漳州、厦门举行,台湾学者和演员48人参加。开幕式在歌仔戏的发源地台湾宜兰举行,闭幕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陆厦门举行。两岸学者近百名、演员近500人参与,汇集了两岸知名剧团:台湾明华园歌仔…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8)
<正>摘编自4月7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文化名家、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发表文章指出,大陆老一辈人对台湾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这些百姓到台湾,跟着团,就算走马看花,拍些照片,买个特产,也多少补足了生命中那缺憾的一角。一般常被诟病的"团客"旅游,其实更有着超越现实经济利益的情感价值。台湾当局如果不能在经济利益之上看到这些,就说明了自己在两岸交流中的短视。大陆老一辈人经历了国共内战及之后两岸严峻对  相似文献   

17.
交流短波     
两岸芭蕾同台共舞 两岸芭蕾舞界首次同台演出。广东芭蕾舞团与台北“国际芭蕾舞团”于1月在台北,台中和台南三地,携手推出“两岸芭蕾文化交流之夜”演出活动,将精彩的古典、现代、民族及爵士芭蕾舞,呈现给台湾观众。 10年前,北京中央芭蕾舞团曾经来台献艺,给台湾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次赴台,他们演出选自《海盗》、《吉赛尔》双人舞等3支古典芭蕾,《梁山伯与祝英台》、《舞越潇湘》两支民族芭蕾,以及数支现代芭蕾、爵士芭蕾作品。刚于去年8月成立的台北“国际芭蕾舞团’,是创团后首次参与公演,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2月1、1日,两岸12对新人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以集体婚礼的方式许下一生承诺海协会会长陈德铭,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会长、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与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为他们颁发证书。2、1日,"2014法蓝瓷杯陶瓷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灵感源于古诗《游子吟》的祖国大陆学生作品"手中线"夺得"陶瓷设计组"金奖。3、6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粉墨人生》京剧摄影展在台北开展  相似文献   

19.
1994年9月1日至今年2月,以尹培玺为领队的北京戏曲学校5位教师应邀赴台,担任台北复兴剧校的客座教师,拉开了两岸隔绝40年来艺术教育交流的序幕.在为期21周的教学中,他们分别教授了《断密涧》、《乌龙院》、《打瓜园》等10余个剧目.大陆教师诲人不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激起台湾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期给束前夕,复兴剧校在台北艺术馆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两岸京剧师资交流成果展演”让行家们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台声》1998,(11)
国庆与中秋前夕,全国台联和中国京剧院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海峡两岸京剧名票名家联合演出,诚可谓盛况空前,今中外戏迷大饱眼福,回味无穷。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长期演唱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又融汇接受了汉调、昆曲、秦腔的艺术精华,遂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摧级明珠——京剧。京剧形成的200来年中,风靡京华,并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对各地方剧种产生很大影响。京剧在台湾亦流传广泛,并被尊为“国剧”。此番海峡两岸京剧名家名票大合作,联块表演了《四郎探母》、《赵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