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讲话,其中宣布了对两岸关系的有关政策。这篇讲话提到了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但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显然,他的“善意和解”是缺乏诚意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既然表示不搞“台独”,就不应当附加任何条件;就更不应当否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现实,把一个中国说成是“未来”  相似文献   

2.
岩沧 《台声》2000,(6):1-1
台湾新领导人在5月20日的讲话中闪烁其词 ,刻意回避一个中国原则 ,将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律基础的一个中国原则 ,说成是“未来的”、不确定的“问题” ,这就使原已低迷跌宕的两岸关系又平添诸多变数。祖国大陆当天就发表声明 ,严正指出台湾新领导人的讲话虽然表示不会宣布“台独” ,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 ,不会进行“统独公投” ,没有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的问题等等 ,但同时又附加了条件 ,在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 ,采取了回避和模糊的态度 ,这表明其一再宣称的“善意和解 ,维护两岸永久和平”是缺乏诚意的。台…  相似文献   

3.
5月20日 ,台湾新领导人发表了题为《台湾站起来 ,迎接向上提升的新时代》的讲话 ,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 ,表明他继续顽固坚持“台独”立场 ,开始由“明独”走向“暗独”。宣扬“台湾与中国的对等地位” ,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台湾新领导人的讲话篇幅不过4500字 ,但从标题起 ,4次强调“台湾站起来” ,40次提到“台湾” ,只有一次提及“中国” ,并且是把一个中国作为“未来问题”而提出的。讲话提出“中国”与“台湾”都曾受到帝国主义强权的欺凌 ,应该相互谅解 ,其用意是将“台湾”与“中国”并…  相似文献   

4.
1月1日,被国际社会公认为“麻烦制造者”的陈水扁在“元旦讲话”中抛出新“台独”论述,蛮横限制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发展投下了新的变数。“讲话”中透露的一些重要政治意涵,更对民进党权力分配产生重要影响。一、“元旦讲话”的实质是鼓吹“台独”分裂,培植“台湾国家认同”陈水扁妄言所谓“台湾的国家总体目标”,大谈所谓“台湾主体性”,声称“台湾是世界的一部分,绝对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大政方针”的拟定“一定要跳脱‘一个中国’与‘台海两岸’这种狭隘的思考框架”;国民党执政时期留下来的“大中国意识”,未来要“妥…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20日,台湾陈水扁发表了一个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没有再像选举期间鼓吹同大陆“圣战”那样猖狂地向大陆挑衅,甚至没有明确提“一边一国”的主张,似乎是想向大陆展现善意,但实际上只是把原来“台独”的立场和主张做了一些包装,但搞“台独”的基调和实质没有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抛出了所谓“台湾中华民国”的提法。他抛出这个说法后不久,他的所谓“副总统”吕秀莲就在海外扬言,将来要改“国号”就改成“台湾中华民国”。未来四年,台海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呢?请听台湾问题专家黄嘉树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哲夫 《台声》2000,(9):11-12
对于台湾新领导人“5·20讲话” ,北京台办反应为“他的‘善意和解’是缺乏诚意的。”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的声明则明白指出 :“台湾地位未定论借尸还魂 ,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另如台湾大学王晓波教授直称 :“两岸新冷战的宣告” ,因为“5·20讲话”并不仅是“回避”或“模糊”“一中原则” ,又是再次站在“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基础之上。 (见《海峡评论》2000年6月刊 )可以说 ,过去10多年来台湾在李登辉主导下 ,两岸关系的政策 ,是经历了一个直线上升的“台独分裂主义”的政治运动 ,这造成了今天在台湾岛内 ,不只台湾“独立建…  相似文献   

7.
《统一论坛》2000,(3):1-1
今天,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讲话,其中宣布了对两岸关系的有关政策。这篇讲话提到了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但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显然,他的“善意和解”是缺乏诚意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0,(8):4-4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巧言令色,自称在处理两岸关系上释放了“善意”,但是,他却始终回避一个中国的原则,以动听的言辞掩盖其仍然坚持的“台独”主张。他这一系列的“柔软”姿态,不过是政治表演而已。  相似文献   

9.
化青 《台声》2000,(5):4-5
台湾新领导人产生后 ,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台湾新领导人将“听其言 ,观其行” ,对其何去何从拭目以待。同时 ,海内外中国人高度关注台湾新领导人的动向 ,纷纷以各种方式敦促台湾的“新人新政”改弦易辙 ,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首先是拿出实际行动 ,认真、严肃地在一个中国的大框架内改善两岸关系。必须“明白当前形势”香港《联合早报》载文指出 ,岛内选举结果表明 ,60 %多的选民对台湾新领导人的两岸政策和他上台后的两岸关系不放心 ,不支持他的“台独”立场 ,而他的支持者大…  相似文献   

10.
陈斌华 《台声》2000,(7):16-17
5月20日 ,台湾新领导人己经正式就任。从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发表的讲话 ,及其近一段时间内的若干言行看 ,台湾当局在处理“后李登辉时代”的两岸关系上 ,仍将延续“李登辉路线” ,一方面继续回避甚至否定一个中国原则 ,拖延与大陆对话谈判 ,抗拒统一 ;另一方面 ,打着“四不”、“民主”、“人权”的幌子 ,以隐蔽的手段搞实质“台独”。因此 ,在一段时期内 ,两岸关系将是曲折、复杂、多变和相对脆弱的。台湾当局将“以拖待变 ,抗统渐独”台湾新领导人在讲话中 ,一方面声称在任期内不会宣布“台独”、不变更“国号”、不举行“统独公投”、…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3月19日就台湾产生新领导人发表讲话 :台湾地方领导人的选举在各种复杂的因素下结束 ,陈水扁以不足四成的选票当选 ,这说明台湾大多数民众并不认同台独。选举结果公布以后 ,股市不稳 ,民心浮动 ,更是说明公众对台湾今后的前途忧虑重重。中国人民 ,包括台湾人民 ,决不会坐视台独势力将台湾引上绝路。陈水扁在选举中和当选后都说了一些好听的话 ,但是 ,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语言。过去台湾有些领导人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在两岸关系上制造种种麻烦 ,若不能幡然悔悟 ,弃旧图新 ,以统一大义为重 ,…  相似文献   

12.
毕松 《台声》2002,(2):1-1
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上台之初曾经口口声声要让台湾百姓“放心”,并作出了“不会宣布台独”等承诺。这说明,台湾当局领导人心里明白,广大台湾民众希望安定、希望和平,反对“台独”,担心推行“台独”分裂路线会挑起两岸关系紧张甚至冲突。然而,一年多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是怎样遵守当初的“承诺”的?又是如何让台湾百姓“放心”的呢?最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委员会”(FAPA)的大会上公开宣布,他已批准在台湾居民的护照上加注英文“台湾”字样,并且声称这是给FAPA“最好的礼物”。此言一出,舆论…  相似文献   

13.
天冉  辽野 《台声》2000,(8):7-8
今年 ,台湾地区产生了新的领导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台湾新领导人的政治背景 ,特别是他在一系列讲话中 ,在是否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 ,使两岸关系面临新的复杂因素。台湾向何处去 ?海峡两岸能否保持和平与稳定 ,已成为海内外中国人十分关注的问题。2000年6月20日 ,全国台联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来访的台湾政党联谊会访问团举行“反‘台独’ ,促统一座谈会” ,就共同反对“台独” ,发展两岸关系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交换见解 ,增进共识。台湾政党联谊会访问团由岛内部分政党、团体的近30位负责人组…  相似文献   

14.
肖剑 《两岸关系》2001,(3):14-16
吕秀莲是“台独”急先锋,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她成为“副总统”。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即领头闹“台独”,九十年代,她又跑到日本发表《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是台湾人的大幸,幸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等厥词,上台后并在台湾鼓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遭到海内外中国人的一致谴责。 新世纪伊始,惯讲“台独”惊人之语的吕秀莲又在台湾民众面前上演了一出“好戏”,折射出了台湾某些政客令人忍俊不禁荒唐可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谢郁 《两岸关系》2004,(11):19-19
在经过连日故弄玄虚的炒作后,陈水扁在10月10日发表了他所谓“释放善意”的讲话,人们看到的是,陈水扁虚假的“善意”后面,是要谋求实实在在的“台独”。 在这次讲话中,陈水扁公开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在民、享有充分自由与人权的国家,土地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具备充分治理的政府及完整的政治制度”,多次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6.
台湾新当局自5月20日上台以来已有4个多月 ,4个月来新当局的运行可以说是跌跌撞撞 ,窘态百出 ,令岛内民众大失所望 ,按岛内舆论的评价“施政各方面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发生问题”。归纳一下 ,大致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 :“慌”、“乱”、“跌”。慌:大陆政策朝三暮四所谓“慌” ,是指在两岸关系上 ,由于台湾当局领导人有其“台独”背景 ,因此难掩其“慌张”的心态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伪善”、“多变”、“拒统寻独”。为了骗取岛内外的同情与支持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当选后空喊两岸“善意和解 ,积极合作 ,永久和平”。然而上台迄今 ,不但…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一位研究台湾问题的专家近日在香港报刊发表文章认为,“陈水扁新政府的大陆政策仍徘徊于统独十字路口的矛盾与迷乱”;“基于民进党的台独意识形态,统一决不甘心;面对北京的武力威胁,独立又没有胆量”。这位专家对台湾新领导人对台独意识的坚持和慑于中国人民坚决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而反对统一、不敢公开宣布台独的分析,是很有见地的;但是,他不想独、也不敢独,并  相似文献   

18.
彭维学 《台声》2007,(1):56-57
1月1日.被国际社会公认为“麻烦制造者”的陈水扁在“元旦讲话”中抛出新“台独”论述.蛮横限制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发展投下了新的变数。“讲话”中透露的一些重要政治意涵.更对民进党权力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10月10日,陈水扁发表所谓“双十讲话”,标榜“和平”“善意”,声称两岸“以九二香港会谈为基础”,“作为进步谈判的准备”,谋求“台海永久和平”。但“讲话”以“一边一国论”为基调,模糊、否定“九二共识”,恶毒攻击大陆,煽动两岸敌意,坚持军购,蓄意制造两岸对抗,实质是陈水扁当局加速“去中国化”,推行“台独”的告白,是对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又一次严重挑衅。在“双十讲话”中,陈水扁无处不在刻意宣扬“台湾主体性”与“台独认同”。他宣称“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台湾是会能否复谈,关键在于台湾当局是否接受“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20.
5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所谓“就职”讲话,正式宣布其内外政策。这个长达4500余字讲话的出笼经过精心策划,其突出特点是语气和缓,“外柔内刚”,刻意回避一个中国原则,以大量含混的言词为其“台独”立场作了进一步包装,为台湾问题的久拖不决留下伏笔。这个讲话反映了深刻复杂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