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文 《两岸关系》2002,(2):31-32
宋小姐今年已经32岁了,父母为她的婚事操尽了心。可她自己却一点不着急,每天悠悠闲闲,自得其乐。她说,结婚着什么急,我要做单身贵族,而且,我也舍不得老爸老妈呀!弄得她父母也没脾气。 随着台湾政治经济的转型,岛内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在家庭形态上则表现为更加不拘一格,更加日趋多元化。如今在台湾,老式的几代同堂式的有之,新式  相似文献   

2.
方怡玲姑娘家住台湾省台中市,父母都是地道的台湾人,她本人也在台湾土生土长。不过,她的婆家却在祖国大陆的大连瓦房店市岭东办事处转角村。台湾姑娘怎么会到大陆找婆家呢?说起来还有一段鸿雁传书喜结良缘的故事呢。 1992年夏季的一天,在台资企业大连农益果菜有限公司任职的小伙子聂洪亮,接待了从山东来的杨  相似文献   

3.
贺苒 《台声》2014,(12):86-86
一年两个月前,第二次来到台湾,以学生的身份在这里学习、生活。当初决定来台湾读书的理由其实很实际,考研落榜了,但选择来台湾对我来说却有很多原因。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户口簿籍贯栏却写着台湾桃园。虽然家中长辈从台湾来到大陆亦是太祖父辈们的往事,我父母这代甚至都所知甚少,但却让我对台湾,  相似文献   

4.
潘俊明 《台声》2001,(8):39-41
因工作之便,笔者最近在山西太原先后采访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几位台胞,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各异,但对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加强交流的殷切期盼却那样的一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林美珍女士是一位出生在台湾屏东的大陆台胞,今年62岁,l岁时随父母来到福建,后来父母回到台湾她留在大陆读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目前在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林女士只身落户到山西后,与在台湾的父母和亲人将近40年没有见面。林美珍女士回忆说:“我留在山西工作后,我父母、哥嫂和大部分亲戚…  相似文献   

5.
她是人到中年的父母辛苦求来的独生女儿,却最终忍受父亲出走,母亲威迫;她是十项全能的卫理女中高材生,却最终从大学退学;她是李敖“千分之一千”的爱人,却最终对簿公堂、劳燕分飞;她的美貌与智慧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却最终成为一个单亲妈妈;她的执著与真诚开启了53年的寻道之旅,却最终不属于任何教派……她到底是谁?她是胡因梦。胡因梦,曾经的当红明星,如今却大隐于市,她拥有万千宠爱,却甘愿单身。20岁时,胡因梦第一次出镜,主演《云深不知处》,35岁息影。演出过《梅花》、《海滩上的一天》、《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等40余部电影。在台湾红…  相似文献   

6.
曹辩泷 《台声》2002,(3):38-38
在2001年底进行的“江苏籍台湾作家访乡采风活动”中,有一对惹人注目的夫妻作家,这就是台湾著名报道文学作家夏祖丽女士和她的丈夫、小说家张至璋先生。夏祖丽女士的父母也是台湾著名作家,并且都在北京长大,夏祖丽得知父母青少年时期的历史对他们影响很大,近年来多次到祖国大陆采访,专程追踪父母青少年时期的足迹。母亲林海音是小说《城南旧事》的作者,前年10月,夏祖丽在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了《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这次到祖国大陆来,夏祖丽开始采写父亲的传记。无论林海音本人还是她的《城南旧事》,都在海内…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9月,本来该升台湾戏曲学院大四的陈允雯,却选择了"降级",来到大陆,成为了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的一名大一新生,开启了自己的人生逐梦之旅。作为台湾唯一一所戏曲学校的尖子生,陈允雯本可以在毕业后进入台湾公立剧团工作,拥有一份月入三四万元新台币的稳定收入。但源于对中华传统文化——京剧的酷爱和追求让她放弃了这一切,她选择远离父母,来到北京,开始了追求成为一名合格的京剧青衣之路。  相似文献   

8.
吴霜 《统一论坛》2005,(3):61-63
小时候对台湾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台湾在什么地方?台湾有多大?台湾人是什么样子?我对台湾的最初认识是从“我站在大海边把祖国的台湾岛遥望”这句30年前大陆上任何人都会唱的歌词得来的。它让少年时代的我得知中国有一个岛屿,离大陆很远,很美,它有一个清秀的名字—台湾。每个人的故事就像一串项链,不同的珠子被穿在同一根线上,珠与珠之间似乎毫无关联,却由于紧紧相依,又是一个整体。正所谓“前缘后果”,躲不掉,逃不脱。比如说我,20年前,离开祖国到美国。那时候,去美国该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办好手续,飞跃大洋登上了美洲大陆…  相似文献   

9.
初次见到魏丽惠大夫留下的印象是:白皙的脸庞,扁扁的、圆圆的,戴一副细白边眼镜,热情、和蔼、可亲,谈起话来快快的;精神饱满、自信,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她是台湾人.其实,确切地说,她是台湾人的后代.她甚至连自己的家乡——台湾都还没有去过.她出生在日本,后随父母到了大陆.不过,在她的身上,却有着一种台湾人质朴、执著的打拼精神,一种中华民族勤奋、好强的拼搏精神.她说,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台湾人而沮丧、自卑,当然也不自  相似文献   

10.
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不堪重负的她带着两个儿子,嫁给一个年近八旬的台湾老人。眼看小孩有了依靠,生活日渐好转.不幸却再次降临到这个苦命女人身上。她的再婚老伴一生的积蓄、价值人民币40万的台币和美元,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全部被骗。陷入绝境的她.顿觉眼前一片黑暗……是大陆民警为她破案追赃,帮她重新点燃人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罗用龙 《黄埔》2009,(2):30-32
在我还是孩提时,就常听我母亲说,我有一位终身着男装的侠女姑姑名叫罗衡。她1949年随宋美龄去了台湾,因此我没见过她。从她留存给我父母的照片中,我知道她是一位内秀外刚、气质风雅的女性;丰满的身材着笔挺的西装领带,一身男装束,又有了一派潇洒倜傥的名士风度。她送给我父亲罗家模的戎装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高士其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残疾人日助残大会”上,一场精彩的盲童“变式速算”表演惊呆了与会者。以往,被视为残中之残的盲童无论在笔算、珠算还是口算上都远远不如健全人,但是,当他  相似文献   

13.
继王祖贤之后,台湾又多了一个“漂亮宝贝”——王馨平.她高挑的身材、亮丽的外型和温柔细致的声音,在台港之间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新人,如今在歌坛已经小有名气,前途就如同她那影坛大明星父母王羽、林翠一样灿烂.在香港出生,台湾长大、受教育的王馨平,正好打破“名校无美女”的迷信,因为她从小读书,一路念上来的都是顶呱呱的名校,师大附中毕业后考上政大新闻系,功课就和她170公分的身高一样鹤立鸡群.王馨平在学校被视为将来电视明星主播的接班人,但毕业后却走向她所爱的歌唱一途,只身回到出生地香港,和奶奶住在一起,接受唱片公司的密集训练.从小学钢琴,又有圆润的歌喉,王馨平原本以为只需稍加琢磨,应该不难登上舞台,所以初到香港时虽然战战兢兢,但却没想到在出片前的一年间吃了不少苦.在香港,女歌手抒情歌曲唱得再好,快歌热舞还是少不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我有47年之久未曾谋面过的胞妹,我很惦念她,她也很惦念着我。1982年,我们联系上了,她喜欢万分,如获天书。她知道了娘家还有父母兄弟存在,于是想回大陆探亲,也希望我们去看她。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1991年暑假前,我才获准前往台湾探亲。飞机从香港机场起飞,一个半小时到达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是浓烈的亲情,它使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在与亲人的交谈中,我得知某些到台湾探亲的人趁机打工赚钱,勤奋点的人可以在两个月内捞回几万元人民币。外甥女婿曾私下征求我的意见,问我要不要去挣台币或美元,他说可以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5.
伊能静在台湾演艺界是一位偶像明星,尤其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和推崇.她多才多艺,于唱歌之外,还擅长演戏、写作、绘画及服装设计,她的装扮造型都是自己打点.她那清纯秀丽的外表,总是给人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的小女孩的印象,殊不知她却有一段不幸的童年.  相似文献   

16.
才升入高中就读的小咪,去年圣诞节时还在朋友们面前得意地炫耀自己,已经在平安夜光荣地告别了“处女”。可是快踏进二月份的前几天,她却经常忐忑不安地在厕所和睡房之间走来走去,常常扳着手指头数着“一月、二月……”。父母觉得奇怪,怎么平时笑口常开的宝贝女儿会突然变得急燥起来?在焦心地紧紧追问之下,女儿才哭了起来———“我有了!”根据台湾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至少有一成七的青少年有过婚前性行为,而大部分青少年的首次性经验是在17岁。台湾1998年的一项统计更指出,截止11月底为止,已经有1775名未成年少…  相似文献   

17.
她很美。抓她的时候 ,我们都感到可惜。但在以后 ,我们更可惜的是她的纯真。纯真的另外一个名称就是傻。她19岁 ,一个自以为什么都懂却不懂真实生活的年龄。这些要从一个毒贩说起 ,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才抓到这个奇丑无比的贩毒头子以后 ,刑警队长命令我们用钓鱼的方法去抓跟他有关系的所有人 ,当然 ,一般来找他的都是吸毒者。我这个探组第一个抓到的就是她 ,她是毒贩子最喜爱的情人之一。她有一个很好的家庭 ,父母都是非常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有一个哥哥是交警 ,人缘很好 ,她的家庭约束很严 ,但她叛逆 ,父母不允许做的事情她非做不可。她上…  相似文献   

18.
鲁豫 《台声》2003,(2):17-18
解说:林丽韫,是一位“台湾女儿”,7岁时随家人来到日本,高中毕业后,她执著地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并赴北京大学学习。20世纪50年代起,她便开始担任毛主席、周总理的日文翻译。1972年她全程参与了中日建交的谈判,随后成为中央对台关系的重要负责人。她的一生伴随着台湾历史的沉浮,是两岸关系丰富多彩的明证。走近林丽韫的生活,会发现她至今保留了许多在台湾时的生活习惯。她请我们喝了家乡的高山茶,用闽南话和家人交流。祖籍福建的林丽韫出生在战火纷飞的30年代,7岁时她和父母来到日本,并在那里接受教育。在日本即使…  相似文献   

19.
李昂是台湾一位有争议的女青年作家,已有两个“爆炸性”作品震动台湾文坛。一个是她70年代初在台湾大学读书时写的短篇小说《莫春》,一个是她80年代初留美归来后写的中篇小说《杀夫》。《杀夫》曾获台湾《联合报》1983年度中篇小说奖,作者自认为它“不仅对系列鹿城故事,以及往后的整个创作,……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接站。”对于这部小说,台湾评论界歧见很大,有人拍掌叫好,说它是“突破的作品”,有人却反感,憎恶,因而大  相似文献   

20.
出生台湾的女科学家杨慧珠是一位务实勤奋的人,记者几次约她都因工作繁忙而未成。最后,杨慧珠带着歉意的口气对记者说,“要不,就在电话里说说吧。”就这样,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她。杨慧珠告诉记者,1991年,33岁的她携父母举家回大陆定居。之后,她在清华园一呆就是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