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一师一团十二连承包户黎玲在2007年单位评选各类先进工作中,被职工代表选为三八红旗手。然而几年前,黎玲刚开始承包土地时,籽棉单产还不足260公斤。2007年,黎玲籽棉单产因跃居所在农渠第二名而获得了荣誉。问起黎玲成功的原因,她说:写种田笔记是最好的帮手。黎玲在承包土地之前当过家属,养过羊。2004年,黎玲开始承包土地,初干农活的她缺乏农业生产知识,为种好地,她就向别的承包  相似文献   

2.
吴慧君,今年28岁,来自“天府之国”四川。1999年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三连承包土地,一晃7年过去了,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承包的158亩棉花连续两年成为连队的高产田,2004年总产籽棉79224公斤,单产达到501公斤,纯收入9万多元。2004年,她被二十九团授予最佳植棉能手称号,被农二师评为群众性丰产攻关棉花高产达标个人。  相似文献   

3.
<正>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至2008年,她5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尤其是2008年她管理的83亩棉花,总产籽棉5.23万公斤,单产630公斤,创产值29.3万元,年利润达到14.36万元。她就是兵团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勤奋学习为她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相似文献   

4.
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果实。2004年至2008年,她五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总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她就是农一师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1990年郭继红随丈夫从中原大地来到二团十八连。她从勤奋学习农场作物栽培知识入手,把农场"科技之冬"培训当作是  相似文献   

5.
七师一二三团十九连职工韩卫平2017年籽棉单产370公斤,2018年籽棉单产460公斤,2019年籽棉单产577公斤……韩卫平棉花产量的"三级跳"就体现了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产量增加成本低一二三团韩卫平现象不是个别案例,极其普遍。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七师一二六团十二连职工余刚既种地,又养牛,走出了一条种养双结合的致富道路,每年收入达70多万元,成为一二六团一名响当当的致富典型,同时,他也成为一二六团遐迩闻名的职工多元增收示范户。2005年,余刚在一二六团十二连开始承包土地,第一年他承包了80多亩棉花,但由于种地经验不足,只挣了几千元钱。后来,余刚继续种植棉花,但终因棉花单产低,市场价格也比较低,余刚每年种地的经济收入也仅有1万元  相似文献   

7.
龚效应是1999年从陕西紫阳县来农一师一团一连的劳务工,2000年承包了30亩棉花地,他虚心向老职工学习,有空就问。当年棉花单产380公斤籽棉。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逐渐掌握了棉花各个生长期的特点和管理技术。2007年,团场土地固定承包,连队成片连块的土地都被职工承包了,只有45亩多弃耕地,由于土质太差,年年亏损,无人承包。龚效应  相似文献   

8.
她今年37岁,近几年,她先后被评为团场植棉状元、致富能手、兵团劳动模范、自治区"三学三比"女能手。她就是农八师一五○团十一连职工高凡凡,用人们的话说:高凡凡真是不凡呀!1991年春节刚过,22岁的高凡凡蜜月还没度完,就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随夫从甘肃一个偏远的农村来到一五○团十一连。初来乍到,先以打工为生。从1994年开始承包土  相似文献   

9.
杨桂英是农一师一团十九连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植棉女工,年仅39岁,多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棉花种植工作。仅2000-2004年,杨桂英累计总产籽棉55.3万公斤,平均亩产籽棉391.6公斤,实现总产值231万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润36.2万元。1986年,杨桂英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了盛产棉花、水稻的农一师一团,在十九连开始了她的团场职工生活。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大田一线承包土地。她努力钻研种棉技术,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对植棉工作的执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先后获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18日,曾多次被农八师石河子市评为"三学三比"女能手的一五○团良繁三连职工包文芳,在自家门前放鞭炮庆贺自己棉花获得大丰收。她去年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抱了20多年“铁饭碗”的苏丽娜,2001年在农五师八十一团十连承包种植207亩棉花,获取75吨籽棉的高产,谱写了人生壮丽的篇章。 现年43岁的苏丽娜,原是博州粮食分局第二粮店的开票员。1999年她被分流到单位家属院看管门户后,便萌发了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在2000年,她让母亲和丈夫帮助看管护理家属院,独身一人到八十一团十连承包种植100亩棉花。她住在离连队2公里的地头井房旁低矮的棚子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播种、抗灾、田管、采摘、交售,100亩棉  相似文献   

12.
刘应堂敢想敢干敢为人先,6年时间挣了20万元,受到农三师四十五团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1997年,刘应堂携家带口从河南来到四十五团七连安家落户,当年,他承包了340亩棉花地。刘应堂坚持多学习多请教,勤劳苦干加巧干,很快就掌握了一套植棉技术。1997年至1998年,他承包的40亩棉花,单产籽棉都在350公斤以上,2年收入2.8万元。 尝到种地甜头的刘应堂,1999年承包了100亩棉花地。他拿出积蓄2万元购回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两头母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刚满28岁的张素梅随丈夫举家从重庆来到农二师三十团双丰镇。2002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土地承包,张素梅率先缴纳了50亩承包地的生产资料自理金,实行了全费自理。这一年她每天早出晚归,精心管理,汗水落地摔八瓣。在她的辛勤劳作下,年底她种植的棉花喜获丰收,平均单产籽棉达到430公斤,名列全团前茅。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农一师十四团女老板任静英,方园百十公里内没有人不认识她的。3年来,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去年3月,她被农一师评为“十佳”巾帼科技致富先进能手。 今年31岁的任静英,1990年告别了四川的父母,来到十四团。凭着她的意志,拾棉花、种地,从不落在别人后面。1991年,她在三连独自承包了40亩棉花地。她不怕辛劳、精心管理,一年下来,她的棉花单产名列全团榜首,被团授予“植棉标兵”  相似文献   

15.
今年42岁的薛显云,在农十师一八四团五连这块土地上一干就是6个年头,凭着自己的泼辣能干,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99年她怀着对兵团的热爱,来到了农十师—八四团,成为五连的一名正式职工,当年,夫妇俩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收入达1万余元。2000年,她承包了30亩棉田。不懂种植技术的她,就虚心向技术人员和老棉农请教,抓住农时精心管理,做到棉田干净无杂草。由于管理有方,30亩棉花籽棉单产335公斤,总产量10吨,当年就实现纯利润1.76万元。夫妻俩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又收入近万元。2001年,她承包了39亩地,年底棉花籽棉总产量13吨,纯收入达2万余元。薛显云又投资1.3万元购买了一台小四轮,夫妻俩仅帮别人解放棉苗、浇水、打顶、拉运棉花收入达1.5万元。  相似文献   

16.
<正>曹修华是农一师七团五连的普通职工,2009年他承包的138亩棉花在遭受了低温、大风、干旱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依靠科学管理和踏实苦干,年终籽棉单产达465.9公斤,获利15.8万元,成为团场远近闻  相似文献   

17.
今年,农七师一二九团为实现棉花优级优价目标,确保承包职工丰产丰收,为各单位配备了棉场籽棉回潮仪,由职工自行掌握棉花含水量及交运时间。在各连队棉场随处可见手持籽棉回潮仪的职工在检测自己的棉垛水份。十五连职工程广林说:忙碌了一年,到了收获的季节,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个  相似文献   

18.
唐金菊是农三师四十八团七连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在农业土地承包中,她率先两费自理承包棉花地,多次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十佳”致富能手。 唐金菊1992年与丈夫来到四十八团七连落户,陌生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曾使她忐忑不安。七连领导的热情和关心使她放宽  相似文献   

19.
曾从事棉花种植16个年头的农五师八十三团一连女职工刘建玲,已为国家生产棉花达240吨,2000年被评为兵团劳模。如今,她又因改造低产田而名震沙山垦区。 刘建玲去年承包一连二分支的一块地,种植了28亩棉花。这块地2000年由一个叫王爱军的新职工承包,由于王爱军缺乏种植技术,又不善管理,结果年底总产只有2.8吨,单产籽棉102.33公斤。王爱军见亏损严重就把这块地给扔了,这块地也从此成了连队的“老大难”低产田。善打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人在兵团的拓荒地上创造了亩产籽棉644.6公斤的奇迹,单产名列农一师榜首。她就是农一师七团四连农工——李官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