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香港电台主持人、儿童心理学导师梁继璋写给儿子的“备忘录”——1.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请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做真朋友。  相似文献   

2.
我做买卖过程中出了点问题:对方交给我一张转账支票,金额12万元;我去银行人账时发现是张空头支票。我想告对方,可自己一天到晚忙生意,对法律也一窍不通,想请律师做自己的委托代理人。律师哪有白请的,我先向律师事务所交了律师费用,再在诉讼请求中要求对方负担这笔费用可以吗?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2006,(3):66-66
一个朋友做生意资金紧张,从我这里借款3.3万元,说好了一个月后偿还。到了还钱的日子他没有还上,给我打了一张欠条。他一直没有还我钱,我们闹翻了。我打算告他,可拿出那张欠条一看傻眼了,上面把我的名字错写成了“李和”。对方还借机说不认识我,欠条上的“李和”不是我,也不知道欠条怎么在我手上。对方胡搅蛮缠,我该怎么办啊,我还能告得赢吗?  相似文献   

4.
人活着总要对得起这一天三顿饭.而我只会画画和写点东西。 对我来说.写东西是比较快活的.快活的基础是好多朋友喜欢看我写的东西、至于画画,我的朋友也喜欢,但画画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卖钱.卖了钱可以请朋友吃饭,可以玩,但画画没有写文章这么让我开心。  相似文献   

5.
郭庆晨 《党课》2006,(11):64-65
朋友,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儿。什么是朋友?按郑玄的说法:“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自古以来,“亲朋好友”就成为—体,分不清亲人和朋友哪一个更亲近。难怪《论语》中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慨和“朋友信之”的教诲。大概正是这一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才有了“多个朋友多条路”、“为朋友两肋插刀”、“宁让朋友负我,我决不负朋友”之类令人动容的“朋友情结”;难怪人们会将“重朋友、重感情”的赞语郑重地送给“朋友情结”深厚的人。  相似文献   

6.
亚生 《学习月刊》2009,(21):48-49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然而,江苏省海安市一位打工仔“无理”却没有寸步难行.他被交警认定负交通事故全责后.却将无事故责任的“无辜者”告上法庭.竟然还打赢了官司。  相似文献   

7.
李景阳 《前线》2021,(1):57-57
出了事故,或有了灾难,要寻找责任人。老天爷不是人,却有时也成责任人。它被追责,没有辩护权,也不会请律师。倒是真正的责任人得了好处,将责任一推六二五。有些事情,老天爷的确有一部分责任,甚至该担全责。古时候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火山爆发埋了庞贝城,全是维苏威火山的“错”。在人类防御天灾能力很差的古代,只好让老天爷担全责。  相似文献   

8.
人欲无穷乎?     
我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但我常常忍不住怀疑:人的欲望真的是无穷的吗?就在前天,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从外地来,我请他吃饭。可能是餐厅生意好吧,我们虽然点了四个菜,可很久才上一个,上到第二个时,我们就已经吃饱了,我和朋友相视而笑。朋友感慨说:其实人的需求是很少的,你看,一点点东西就可以吃得饱饱的,却总是忍不住浪费,多吃多喝,多占多拿。是的,其实比较一下动物就明显了:动物似乎很少寻求温饱之外的需要,而且千百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人呢,也有古语这样说的:睡觉不过一张床,吃饭不过三餐。意思是人的基本需要其实是…  相似文献   

9.
宫维民同志: 我有一朋友是个私营企业主,他开了一个工厂,雇了百十号人,经济效益非常好,他又热心公益事业,还是区人大代表。他有个愿望,就是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可是申请书写了不少,入党的问题总也没有解决。他找到我,问我像他这样的人能不能入党?他还说,他的一个朋友也是企业主,也入了党,是不是他这里的支部要求太严了?请您给我解释一下。 吉林 王可 王可同志: 可以坦率地告诉你,关于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入党的问题,中央组织部已有明确规定,为了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不能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你知道,不管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凡是剥削他人劳动的人不能入党,这是我们党的建党原则。建国初期的1952年6月,党  相似文献   

10.
有权不谋私     
《党课》2012,(11):77-77
我国古代有不少清官,虽然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却能够克己奉公.不以权谋私,值得称颂。 不为朋友谋。东汉扶风人苏章在任冀州刺史时,他的一个朋友在冀州所辖的清河郡做太守,无恶不作,老百姓联名上书要求查处。一天,苏章在自己的住处备了酒宴招待他。朋友见苏章不提自己的事,还设宴款待,觉得自己不会被查究了,高兴地对苏章说:“别人有一重天,你老兄为我上司,诸事担待,我独独有两重天了。”苏章却直率地告诉他:“今天晚上我请你喝酒,是咱俩的私人交情;明天大堂之上,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7,(3):111-112
朋友,我真的很郁闷,不怕你笑话,年仅30岁的我,已经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周围的人说我对婚姻太挑剔、不严肃、用情不专……真是冤枉我了,要知道两次离婚都是对方先提出来的。难道真的是我心理上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12.
陈毅一生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对同志、朋友或国际友人,不论对方职务高低、党内还是党外、大国还是弱国,他都一律平等对待,为党和人民团结了一大批人。对自己.他则严于要求,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无私无畏,勇于担当,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坚持讲真话的本性不改。  相似文献   

13.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15,(10):42-43
【请客埋单】 湖北的刘先生在兴山做生意,一天晚上,一名刚认识的朋友打电话约他去KTV唱歌。坐下没多久,唱歌的人陆续起身出了包间,而当他也准备离开时,服务员拦下他,称该包间消费1200元还未结账。刘先生称是别人请客,怎么要他结账,而当他拨打朋友的电话质问时,对方电话却关机。最后在民警调解下,刘先生先行付了钱,但“朋友”还是没联系上。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发生在半年前香港半岛酒店的西餐厅里。当时,一个有传奇经历的亿万富翁经朋友介绍找到我,客气地对我表示敬意之后,希望我能帮他写自传。他说自己经历那些故事相当精彩。于是,我请他说说。  相似文献   

15.
农家婚宴     
王文山 《奋斗》2008,(9):64-64
表弟儿子结婚,请我和妻子去喝喜酒,并且再三嘱咐一定要给他找个摄像师,好好风光风光。妻子听了不可理解地嘀咕说:“一个农村人结婚有啥好录的,真是多余。”我虽也和妻子有同感,为了答对表弟两口子高兴,还是遵嘱给他请了摄像师。  相似文献   

16.
叶竹盛 《廉政瞭望》2014,(20):67-67
朋友最近很烦恼。留洋博士刚毕业,回国到一所重点大学应聘,对方告知,他的履历不错,条件也符合,但因为他们夫妻两地分居,来了之后可能“军心不稳”,还得“考虑考虑”。朋友一打听,原来他所应聘的高校去年走了4个入职不过一两年的年轻教师,理由都是“两地分居,生活不便”。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支部生活》2007,(2):66-67
我是一名出租司机,一次拉活儿途中被后面的车追了尾,出租车后部受损。经交通管理部门责任认定,后车负全责。驾驶后车的司机是冷某,车主是其丈夫张某。冷某的车在保险公司投有强制责任保险,其中财产保险限额为2000元。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对我的车辆修理定损金额为6000元。但我到修理厂修车花了一万多元。请问,他们是否应按实际支出费用赔偿我呢?  相似文献   

18.
生活之友     
常想一二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挂在他新居客厅墙壁上。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十六字令三首》的第一首中写道:“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词中的“惊回首”句,我以为也是人生的一种顿悟状态、警策状态,是使人永远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的最佳人生境界。笔者有位镇长朋友对我谈及他生活中一件“惊回首”的往事。朋友说,经常有些个体私营业主请他到发廊里去洗头按摩,一次50元,开始觉得有点贵,且有些不自然,洗的次数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一次回农村老家看望老母,老母见他满头油光可鉴的样子,追问他是怎么回事,朋友不好回答。追问再三,朋友才不得不以实情相告。不料母亲如闻惊…  相似文献   

20.
<正>周恩来结交甚广、热情好客,每当赶上饭点,他常会盛情挽留客人:“一块儿吃饭吧,今天我请客。”每次请客,他总是坚持既尊重对方又尽量节约的原则,主动地个人支付餐费。他从不讲究排场,更不会追求山珍海味,但顿顿宴请都表达出一种坦诚真挚的革命友谊与浓浓的烟火气,悉心理解、真诚相待、热情宴请,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着朋友的心,也尽显他爱惜人才、肝胆相照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