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城市经济圈理论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建设省会经济圈的实践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建设省会经济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的决策提出后,认识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构建省会经济圈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1+2,合肥、六安、巢湖联手建设省会经济圈;1+4,淮南、桐城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1+5,滁州结盟省会经济圈;1+7,合芜蚌自主创新升华省会经济圈;1+N,"安徽经济板块"呼之欲出。从1+2到1+N,省会经济圈联动沿江和沿淮城市群发展,使之相互融为一体。合肥不错,为皖之中,区位优势发展为经济优势,省会经济圈催生"安徽经济板块"在泛长三角崛起,"3"(江苏、上海、浙江)+"1"(安徽),"安徽经济板块"将成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南部山区科学发展问题是关系济南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对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在处理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省会南部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科学定位、基本原则,以及积极推动省会南部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构筑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出发,对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构成及功能定位,重点分析了构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所面临如下主要障碍因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各城市的有效整合的难度比较大;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在规划制订过程中对有些问题考虑欠周全,影响了一些关键性的开发进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各城市的产业特色还不够突出,产业分工还不明确,产业链条尚没有形成;行政区划的限制十分强烈,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仍然存在;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但政策规范、资源整合尚显不足;生态和自然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和保护不够。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统筹规划,加强政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协调与引导;深化改革,突破构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行政体制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顺应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需要,制定促进区域内各市共同发展的公共政策;加强法制建设,优化市场一体化环境;搞好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形象设计,建设特色鲜明的城市群经济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济南市统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思想不动摇,切实担负起反映发展、宣传发展、评价发展、促进发展的重大职责,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统计保障。2004年济南市统计局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统计系统先进集体,连续5年被表彰为“省级文明机关”,多次获得全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正向全国文明机关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新时代,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数字经济能够更好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数字经济对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动作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要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当注意处理好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体制基础作用的关系,跨越式发展与梯度式发展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与基础能力建设的关系,传统产业的优化重组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打破传统落后观念与建立现代经济文化氛围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扎实推进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纲。城市发展定位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愿景,是指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收益,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消费需求及其动态变化,确定自身各方面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全国来看,贵阳市地处西部内陆,不沿边、  相似文献   

8.
房县县委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县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1.4月,全县财政收入达14552万元,占计划的32.3%,同比增长25.5%.规模和质量均呈现出超历史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9.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振兴、发展我省省会经济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快发展我市高新技术,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施我省经济发展战略,构建省会经济圈,把合肥建设为区域中心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辐射全省,合六巢淮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联接沿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推进安徽跨越发展,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1.
一、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辖六区、一市、三县,面积8034平方公里,人口393.86万。贵阳市发展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富含磷、铝、煤、铁、镁等优质矿产资源;二是水资源丰富,已建成湖泊水库容量达数十亿立方米;三是电能充足,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市作为经济大省的省会 ,未来城市发展将对农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发挥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 ,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攻方向 ,以实现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市委提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要求下,济南市如何打造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积极推动济南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逐步建立起与省会城市发展相匹配,与经济、生态、文化功能相协调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对于完善省会城市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省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做大做强济南的装备制造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于 2 0 0 4年 5月 2 8日在中共济南市八届三次全委会议上作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省会经济 ,推进全面发展》的重要讲话。《讲话》对济南市今后如何建设省会经济问题作了系统阐发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工作思路。会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迅速成立了“发挥省会优势 ,发展省会经济”课题研究组 ,对姜大明同志《讲话》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研究 ,取得了部分成果 ,我刊分两次刊登。  相似文献   

15.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于 2 0 0 4年 5月 2 8日在中共济南市八届三次全委会议上作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省会经济 ,推进全面发展》的重要讲话。《讲话》对济南市今后如何建设省会经济问题作了系统阐发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工作思路。会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迅速成立了“发挥省会优势 ,发展省会经济”课题研究组 ,对姜大明同志《讲话》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研究 ,取得了部分成果 ,我刊分两次刊登。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安徽省合肥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会城市,合肥如何通过科学城的建设与发展,打造中部崛起的科技模式“示范区”。就要从合肥科技创新中心的区域、功能、发展定位的角度来考虑,寻找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拉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于 2 0 0 4年 5月 2 8日在中共济南市八届三次全委会议上作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省会经济 ,推进全面发展》的重要讲话。《讲话》对济南市今后如何建设省会经济问题作了系统阐发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工作思路。会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迅速成立了“发挥省会优势 ,发展省会经济”课题研究组 ,对姜大明同志《讲话》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研究 ,取得了部分成果 ,我刊分两次刊登。  相似文献   

18.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于 2 0 0 4年 5月 2 8日在中共济南市八届三次全委会议上作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省会经济 ,推进全面发展》的重要讲话。《讲话》对济南市今后如何建设省会经济问题作了系统阐发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工作思路。会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迅速成立了“发挥省会优势 ,发展省会经济”课题研究组 ,对姜大明同志《讲话》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研究 ,取得了部分成果 ,我刊分两次刊登。  相似文献   

19.
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战略是省委、省政府顺应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大势作出的战略抉择.石家庄作为省会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线两厢"区域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都市圈重要城市,肩负着率先发展、担当重任的职责.本文就如何科学认识省会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的现实优势,努力打造省会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率先发展的基础,以及推出省会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担当重任的工作举措这三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提出构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现代产业体系“8893”工程,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庐阳区作为省会城市的核心区,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积累,庐阳区经济发展呈现出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的良好态势,特别是服务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庐阳区的支柱产业。同时,庐阳区又面临土地等资源稀缺、传统产业需加速升级换代、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等挑战。本文从庐阳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庐阳区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要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巩固全省服务业第一强区地位,必须要:加快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形成产业集聚;突出转型升级,形成产业特色;注重产业载体建设,形成持续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