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名 《人事天地》2007,(11):38-39
9月14日,77岁的意大利传奇记者兼作家奥里亚娜·法拉奇因病在家乡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区去世。尽管对她各界褒贬各异,但无可否认,她的独特性格造就的传奇永不再有。  相似文献   

2.
石评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她与高君宇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他们用生命谱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她去世后,其作品由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相似文献   

3.
王文珍,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33年来,她在临床护理一线默默坚守,用责任和爱心,赢得第四十二届国际南丁格尔奖。一个偶然的事件,让王文珍的内心深处埋下了默默奉献的种子。1978年,她刚考人海军总医院护士学校不久,一向健康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因救治不当而去世。父亲的离开,深深地触动了她。  相似文献   

4.
这些天,因为“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仙逝,各家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钱老的生平和事迹。在众多报道中,有一批钱学森写给他的外甥女、天津大学物理系陈天伦教授的书信,读来十分感人。  相似文献   

5.
杨枫 《人事天地》2007,(3):42-43
邢海燕是我在飞机上偶遇的朋友,我敢说她精明干练的样子能给任何见到她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刚坐下她就开始找我攀谈了,从老家到北京,从空中小姐到飞机餐,总之特别能说。最后,当我得知她在北京卖保险时,终于“顿悟”:难怪她那么有口才。下了飞机,她主动问我要去哪里,然后热情地说送我一程。我很高兴地答应了,本以为是有朋友开车来接她,没想到却是她的司机。一个专科毕业的四川女生,到北京卖保险三年的时间,不但拿到了本科文凭,现在还有了自己的司机!出于钦佩和好奇,我留下了她的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6.
我的第一位外交老师——怀念康矛召同志陈鲁直康矛召同志是我国驻印度大使馆首届文化参赞,先后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驻柬埔寨、毛里塔尼亚、比利时兼驻卢森堡和驻欧洲共同体大使等职。他于1994年11月因病去世,他的去世使我国外交战线失去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康...  相似文献   

7.
雷塞达·科丽冈太太,一位39岁漂亮的女警察.他的丈夫两年前去世了,给她留下了8700美元,一幢房子和一笔小小的年金.一次,她在希尔顿大饭店举行的晚会上碰到一位60多岁的彬彬有礼的先生要送他回家,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男士把她送到家门口以后,要求能允许给她打电话以便和她联络,并悄悄地塞给他一张明片,上面印着:西格蒙德·恩金尔,好莱坞导演.他们经常来往,他保证要娶她.可是在骗走了她的金钱以后,恩金尔便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8.
2000年春节,我们邀请戴高乐的儿子、侄子、孙子等到中国驻法大使馆吃饭。上桌后我谈到,1970年戴高乐去世后不久,我去人民大会堂给周恩来总理做翻译。我把从法国《世界报》上看到的有关戴高乐的事迹讲给总理听。从总理眼神中,我看到他很难过。  相似文献   

9.
石评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她与高君宇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他们用生命谱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她去世后,其作品由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相似文献   

10.
一诺千金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问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他母亲仿佛是个职业孕妇,每年都为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形象不外乎两种:一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相似文献   

11.
“我不能让双目失明者重风光明,但我可以让她的心不再孤独;我不能让独自抚养残疾女儿的寡母改变命运,但我可以让她感到温暖;我不能让尿毒症患者恢复健康,但我可以让她感到快乐。”  相似文献   

12.
朱月贤 《人事天地》2013,(12):49-49
我一个昔日的学生,在4S店工作,负责前台接待,每天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顾客数以百计,但她总是谈笑风生忙而不乱,一切是那么的井井有条。我问她:“你有什么秘诀吗?”她笑着告诉我:“其实很简单,我每次只做一件事。当我接待一位顾客时,  相似文献   

13.
1978年,我在北京人民出版社(现北京出版社)参与《十月》杂志的创办。编辑部的人四处积极组稿。那时听说丁玲也回到北京,住在友谊宾馆,为自己政治上翻身努力活动。我找到友谊宾馆丁玲住处,跟她说我是《十月》杂志的编辑,是来向她求教,跟她约稿的。她怀疑地望着我说:“我的东西你们能发表吗?恐怕落伍了吧?”  相似文献   

14.
赦文 《人事天地》2007,(4):53-53
琼斯是一家百货公司的理货员,每次谈论自己时,她都说成年以后一直希望能上大学,但总有原因阻止她实现这一梦想:她付不起学费、她必须养家糊口、她工作太忙……她最近的一个原因是太老了。她丈夫最后一次建议她上大学时,她对他说:“如果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读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都50岁了。”  相似文献   

15.
我是《党员生活》的忠实读者。从她创刊的那天起,我就喜欢上了她。那时。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每期《党员生活》一到,我就爱不释手。认真阅读。有时。因工作太忙,白天顾不上看,就在晚上看。要是下乡或出差.我就把她装在包里。  相似文献   

16.
秋色荆州     
我爱秋天,她是成熟的美好的季节。 我爱秋色荆州,她如厕色彩斑斓,如诗奔腾激越.如歌娓婉悠长。  相似文献   

17.
《人事天地》2007,(3):39-39
“通宵达旦的学习对她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我太喜欢纽约,太喜欢我的工作了”,“我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我没有丝毫的抱怨”……在子墨的成长历程中,写满了激情。她尽情地享受工作带来的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感觉,可以说,正是这种隐藏的激情,这种随意的享受,成就了子墨,让她成为机遇的宠儿。  相似文献   

18.
杨善洲出身农家,只念过几年私塾,可他一生都勤学善思:读私塾时,因成绩好,老师有事就由他代教;当石匠时,是有名的二师傅;土改期间,由于吃透政策,当上了乡区领导;任县委书记期间,创造了三脚架、描直线测水平方法;上山种树期间,自费订阅了10多种报纸杂志。他一生都手不释卷,嗜学如命。他去世后,令前去采访的记者大为惊讶:一是他写的笔记和文稿有两大柜子;二是他真的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最新的学习笔记写于去世前两个月。  相似文献   

19.
思绪飞扬     
小静 《人事天地》2007,(11):M0002-M0002
《人事天地》是一本励志的好书。能给人一种逆境中奋进的勇气。这本书是通过许多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她无声地在为我们传授成就的秘诀与经验。我是《人事天地》一如既往的衰实读者,我一直伴随着她成长、背着她行走在人生旅途中;她经常能让我思绪飞扬……  相似文献   

20.
数字扫描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同志两次接受法拉奇果访。法拉奇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基辛格碰到邓小平时就说:“法拉奇这人把我写得很水好.”她提问很尖刻.在连续儿次被拒绝采访要求后.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走“后门”。法拉奇的父米是当时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的朋友.佩尔蒂尼刚好要访华.她就以此为理由说:“我帮你去造舆论。”佩尔蒂尼同意了.就几次找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说这件事。使馆回报这一情况,小平同志就同意了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