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三月,我随中宣部调研组来到“北方明珠”大连市。这座城市美丽而又极具活力,令我赞叹不已。那典雅别致的建筑、卫生整洁的街巷和良好有序的交通,那遍地花团锦簇、绿草菌茵,还有市民的友善、热情和礼貌,无处不叫人赏心悦目。然而,最使我精神振奋的  相似文献   

2.
庆典与祝福     
亦然 《今日民族》2001,(1):17-20
一、在宁蒗,一对普米族青年的婚礼是我的第一次目击 我第一次参加少数民族的婚礼是20年前,在宁蒗。那场面那情景至今未能忘记。 那个普米族山村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我记得那条细细长长的往西走的山路,记得山路上不时有马帮过往的笃笃铃声,记得一路纷纷撒撒的雨雾雪沫,记得这位朋友一路上老塞给我的那瓶热辣辣的米酒。这一天,我们是在离这个村子不远的一个放羊人的窝棚里过的夜。我的朋友告诉我,一日之晨最被普米族人所看重,不仅新娘必须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走进新郎家,前去参加婚礼的客人也必须尽可能在早上赶到。普米人早已习…  相似文献   

3.
家门前的古槐魏广儒每次回家看到门前的那棵古槐,使我想起那不能忘却的事和心中对母亲深深的祝福。自打我记事起,古槐就长在家门前。据父辈人讲也有上百年了,那是祖上人植于门前的。摸一摸它粗扩的树皮,看一看它挺拔的树干,岁月嵌在它身上的道道印痕,总是牵动着我忆...  相似文献   

4.
夜宿太平寮     
傅翔 《福建乡土》2009,(1):24-25
进深山老林里避暑一直是我的梦想,特别是要能够在那里小住几天,那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我一直在想,只要一个人还在上班,还在体制内正常地工作,那他是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么没有足够的时间停留,要么没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如此简单的自然。这次来到太平寮,我又一次印证了这个想法。  相似文献   

5.
桌边絮语     
桌边絮语我爱谜语执着而狂热。我爱谜语那极巧妙的,把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我爱谜语那取材广泛,语言精炼,形式活泼,引人人胜,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D我爱谜语不象写诗那样过分雕文织锦;而文体相辉,使其成为纤巧佳品,以优美的形象展现,获得艺术享...  相似文献   

6.
韦振前 《当代广西》2007,(19):57-57
盛夏,笔者前往沿海沿边开放城市大连、丹东考察学习。一路走来,东北大地那渴求振兴的呼唤,加快发展的步伐,催人感奋。特别是丹东沿边、沿海、临江的发展优势,那肃穆庄严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那横卧江中的鸭绿江断桥,那豪爽迎客的商铺老板,那生龙活虎晨练的市民,无不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不知不觉中我成了一名民政学校中的学生,与民政人成了战友。1998年那场震惊世人的洪天巨浪,让人不寒而栗;然而电视上,报纸上,杂志上,到处都有我们民政人奔波的疲惫,那是我们民政人分忧解难的义不容辞。看那长龙,看那载满全国人民满怀关切的食品和衣服,温暖了多少颗流泪的心,抚慰了失去家园后的苦痛,广大民政人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用双手托起新的希望。那蕴含深刻哲理的校徽,曾让我注视了许久。作为一名民政人,我把民政比作一盏灯,一盏照亮所有黑夜中孤独灵魂的明灯。巴金老人的灯曾经使他微笑着面对生活,我们民政这盏长明灯…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世界》2006,(7):22-23
人要成功,就要从偶像开始。 人和人是有差别的 我常想,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别?我和别人有没有差别?名人和我们有没有差别?按道理讲,智商似乎没有多大差别,那为什么在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当中只有一两个成功者,而其他人都不成功或者表现一般呢?我是个平凡的人,但我的人生经历倒是不平凡。16岁就出门打工,两手空空,20岁开始办家具厂,一步步发展到今天。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动了火半个中国,即使在远离震中的地区,很多人也都感受到了那1分钟的心慌、晕眩和摇动……这场灾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比任何。一个灾难片都真实的生命教育。最近不论是在电视上或在身边都让我看到了那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10.
兰溪 《今日广西》2007,(1):38-39
认识小炎是在火车上,当时我们那一间卧铺车厢只有两个人。对面的女孩很清瘦,主动向我微笑,我不太喜欢和陌生人搭腔。回笑了一下,天暗了下来,小炎望着窗外,一个人想想就笑起来,我开始觉得这个女孩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1.
注定有缘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过了不惑之年。细细想来,我已在残联工作了十几个年头。"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每当悠扬的歌声响起,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我走进残联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个心愿,希望所有的残疾人能走出家门,走进自然,融人社会。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去感受身边的温暖……  相似文献   

12.
陈建霞 《今日广西》2008,(17):31-31
我喜欢蓝色,喜欢天边那淡淡的蔚蓝色,因为这样的蔚蓝色总能让人安静下来并对未来充满了遐想。传说中在龙城柳州也有这么一个蔚蓝色的地方,于是,我决定在这个周末背上行囊去寻找传说中的那一抹蔚蓝。  相似文献   

13.
百折不挠     
胡荣伟 《今日浙江》2013,(19):20-21
方家村登记户籍580人,一半人在外打工创业,留在村里的,多数是老年人。无聊、无趣、无所作为,我也曾困惑和迷茫过.看着太阳东起西落,村里走来走去就那几张脸孔,心里怎么可能不发慌?  相似文献   

14.
到西安,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参观那保存完好的碑林,那是我向往的地方。 1974年,我曾经去过一次,这次来到西安参观碑林正是暮春,是旅游的好季节。来参观碑林的人可真不少,南来北往的游人,熙熙攘攘。面对一座座青色的古碑,有的揣摩,有的议论,有的研读,有的在静静的思想。一对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轻声说话,从楷书、行书、草书说得头头是道,听得出是书法爱好者。是的,碑石成林,怎能不叫人情思缕缕感慨万千呢?  相似文献   

15.
余平正 《协商论坛》2012,(12):54-55
初识芮作义,他那魁梧的身躯、洒脱的气质、充满哲理的话语,睿智的目光和果敢的个性,就给了我一个鲜明的印象——是个能干事、干大事的人。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平常心,我的理解是把物欲、情欲、利欲等都看得很淡,就是对世间的得失看得开,不要对得失看得那么重,也就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虽然做到很难,但用这种心态持之以恒,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了平常心,而一个人若是有了平常心,那这个人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即使人变老了,那他也有颗年轻的心,这样的人永远是年轻、幸福、快乐的。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人,我们8年通信不断而始终没有见面。他那赤诚的中国心时刻感动着我;他那博学独立的品格时时激励着我。他就是台湾学者陈大络先生。陈大络,字中天,福建人,生于1924年12月6日,出身书香世家。幼颖悟过人,饱览经籍,勤奋好学,终成一家言,以博学多才,...  相似文献   

18.
老裘     
我明显地感觉到那圆脸已经消瘦,眼睛里布满血丝,只有那话语依然很平静。直到母亲去世,老裘都隐瞒了大哥出事的消息。一个人承受了整个家庭全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渴望     
就像追星族不敢相信和自己崇拜的偶像握了一次手一样,我不敢相信自己的一生竟能和警服联系在一起。   那一年,省某高校因写作实绩,破格接收我到中文系深造,而我却以十头牛也拉不动的劲儿,头也不回地踏进了那片令许多人神往的芳草地——警官学校。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的决定愚蠢得让人心疼,完全是自找苦吃。我就这样,在一片指责和抱怨声中默默地走着自己选择的路,从此穿上了警服。事实上,我的初衷就是想给自己做一回主,而这初衷却不能不说是因为警服,充满幻想的年龄对警服的那种向往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在此之前,我曾不…  相似文献   

20.
一只翩翩飞来而又翩翩飞去的蝴蝶。   一支像彩画儿一样美极的蝴蝶,它曾在花丛中飞舞、隐现,把翼翅扇动着;它曾像天使一样,使我的眼睛恍然一亮--   哦,且慢。我按住了自己的兴趣,却按不住蝴蝶的翅膀,像一种芬芳,只让我隐隐约约地闻到了一丁点味儿。它的飞去,牵走了我的视线,我的心思,只留下满院失望的目光。   蝴蝶飞去了,像一种花香,但让我深刻地记下了其中的那一丁点儿花香。那个中午,一碧如洗,蓝天开阔,纤尘不染,那片花儿,那花儿旁边站着的那个人,以及那个人有点傻气儿的张望--   一只蝴蝶,留下了一种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