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剑 《中国保安》2014,(3):9-10
“看一看,尝一尝,又香又好吃的羊肉串!”北京厂甸庙会上,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在一旁执勤的保安员小李却没有被这热闹的场景干扰,  相似文献   

2.
周天柱 《台声》2006,(11):70-72
台商也有庙会71这可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沿袭中国千年的传统,每年大陆各地的各种庙会可谓多矣。可由台商与政府部门共同主办“台商庙会”,这不要说在上海,就是在整个大陆也称得上是第一回。中秋前夕.被称为首届“台商庙会”的“2006台商产品展览会暨投资资源交流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3.
庙会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社会心理的产物,只有顺应“天时”,即顺应时代的变迁,庙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此,在研究转型期的庙会和促进庙会的转型时,一定要站在 21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多元化的基点上,有针对性地发掘传统庙会中可供持续发展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资源,并按市场规律和人类共同的先进文化理念营造现代庙会,才能避免盲目性,增强主创性。   为此,要从物质层面上拓展庙会,以更“大”的规模尽庙会之“地利”。庙会赖以发展的载体是“地”,“地之利”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山城佳县     
山城佳县陈珊珊我们一行七人从北京出发西行,经过一天多长途汽车的颠簸,终于到达了坐落在黄河边上的古老山城──陕西省佳县。时逢被称为“关西名胜”的白云观一年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四月八庙会,小小的县城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十分热闹。红枣之乡佳县位于陕西省东...  相似文献   

5.
朵西亚 《台声》2013,(2):92-94
“喜欢台湾,是因为这里有中华文化里共通的领域。” 淡水位于台湾新北市郊区,是既热闹又具有独特景观与历史文化的地方,还有多少年来总有外地人不得不游的淡江大学。傍晚,年轻学子会携手到淡大看夕阳、约会,以共同创造脑海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协商论坛》2015,(4):63
4月6日下午,河南省长垣县铜塔寺商业街庙会上,“太空飞碟”游乐设施在空中发生故障,旋转杆断裂,造成1人骨折重伤,18人轻伤。专家初步认定为旋转杆连接处法兰撕裂所致,而这更是一例全国罕见的从设计、生产到安装、使用都未报批的恶性事故……  相似文献   

7.
提起中国古代的庙会,人们会联想到"庙",认为庙就是道观寺庙。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辞海》这样解释:"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  相似文献   

8.
台商也有庙会?!这可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沿袭中国千年的传统,每年大陆各地的各种庙会可谓多矣。可由台商与政府部门共同主办“台商庙会”,这不要说在上海,就是在整个大陆也称得上是第一回。中秋前夕,被称为首届“台商庙会”的“2006台商产品展览会暨投资资源交流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培生、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金闽珠、上海市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顾洪辉、上海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叶惠德等,以及来自两岸各行各业的近3000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庙会期间,1100多个展位展出了海峡两岸600多家企业的上万种产品,仅…  相似文献   

9.
如果春节没有远行打算,逛庙会已经成了许多北京人不错的选择。在许多北京人的眼里,如果春节不去趟庙会,这个节就像是少了些什么。而庙会上的人山人海又是出了名的,但这似乎并不妨碍人们前去的热情。为此,记者也跟随着人们的热情,一起逛了把北京的庙会,并把本期的安全试验场在庙会上摆开,一同去感受庙会的“热闹”……在北京地坛庙会的门前有一棵挂满红灯笼的大树,一位老大爷带着全家人正在树下合影。老大爷告诉记者,一家人刚刚吃完早上的饺子,就赶着来逛庙会,小孙子的手里正拿着刚刚买来的大风车,还不时地发出“嗡嗡”声。传统的仿清祭地表…  相似文献   

10.
许晓明 《当代广西》2010,(21):56-57
哈节,又称“唱哈节”,是京族一年一度的村落公共节庆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区东兴市江平镇的巫头、沥尾、山心、红坎等京族聚居村。类似的哈节庆典在越南北部的京族社区中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哈节京语里称为“dinh dam”或“ngoi mam…‘dinh dam”,汉音记为“亭诞”,意指庙会;“ngoi mam”,汉语直译为“坐蒙”,是祭祀中的乡饮活动。至于“哈”,有两种解释,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有与汉族大体相同的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节等。也有与彝族、白族相似的火把节。而本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大祭天、正月白沙农具会、二月八北岳庙会、龙王庙会等,在这众多的节日中要数二月八北岳庙会最有特色。二月八北岳庙会就是“祭天朵”神,纳西族叫“三朵颂”。“三朵”神是纳西族至尊的神灵,纳西人叫“三朵”为“阿普三朵”,意即“祖宗三朵”之意。关于“三朵”,在民间有几种传说:一说,在古时候有个叫阿布嘎底的猎人,经常带着他的猎狗到玉龙山上去打猎,以此为生。一天,他在雪山上发现了一块奇异的雪石,晶莹透…  相似文献   

12.
徐晓军  孙权 《求索》2023,(1):158-166
在集中型城市化政策导向下,中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快速集中,城市边界快速向郊区蔓延。但这种作为城市外部扩张结果的“郊区”更多是以一种过渡形态存在于城乡社会之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由中产阶层向“城市边缘”迁移形成的“生活化郊区”存在重要差异,其实质是城建思维主导的“边缘城市”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步入成熟阶段,“边缘城市”型郊区化发展模式的弊端日趋凸显,人民追求低密度、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还需进一步得到满足。及时调整集中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关注和重视作为“城”“乡”社会“边缘”与“衔接处”的郊区,逐步将郊区发展的战略定位由“边缘城市”转向“城市边缘”,建设满足人民高品质需求的生活郊区,是未来中国城—郊社会健康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富宁县境内的彝族又称为“倮族”,分为“白倮”(自称“木歹”)、“黑倮”(自称“门吉”)、“花倮”(自称“克朵”)、“高裤角倮”(自称“莫空”)等几个部分,主要分布在田蓬、木央、睦伦、里达、板仑、新华等乡镇,其中又以木央人口最多。据统计,1957年田蓬...  相似文献   

14.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留下一批名扬三楚的寺庙观阁和附丽于宗教文化的庙会文化,对这批遗产的深度系统开发,将有利于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庙会,作为一种集商贸、艺术、游乐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经济——文化活动,二十多年前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中,由潜行而后大行于名山古寺;十余年来,在“三个有利于”的现代化建设中,它进一步强化了综合功能,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为此,我们有必要以新的视角对庙会进行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考察,在传统庙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它的物质载体(抓“大”),…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回农村老家,正逢家乡举办庙会,在看起来热闹非凡的庙会上,笔者发现一些表演类解密,明显带有恐怖色彩和“少儿不宜”性质的暴力、色情。而在观看的人群中,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还有一些中小学生。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并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又叫“阴历年”。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每逢春节,全国各地都要进行贺年活动:节前十天左右,家家户户就纷纷开始忙于打扫卫生、拆洗衣被、缝制新衣、洗澡理发、杀猪宰羊、购置年货;  相似文献   

17.
明正德《归化县志》记载,滴水岩,又名“玉虚洞”,位于武夷山脉中南段,距城东北3公里,为石灰岩溶洞,有滴水,亢旱不竭。约阔数丈,有石,叩之有声。又有隐流约数十里,相传仙人堂宝水坑即其水出处。虽处偏僻山野,可滴水岩还是闻名遐迩,为此,古今游人络绎不绝,吟诵甚多。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游历,将它和将乐县的“玉华洞”、永安市的“桃源洞”相提媲美,称为“武夷三绝”。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抗倭英雄宗臣写下了《游滴水岩记》,洋洋洒洒千余字,生动详细地记述滴水岩的神奇景色。此外,宋儒杨时和罗从彦常到玉虚洞游玩,陈璀、李侗、朱熹、裴应章等名人也曾慕名前来游览。  相似文献   

18.
香山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半,是香山庙会最热闹的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香山,或进香,或赏景,或购物,占地三千余亩的偌大一座香山,漫山遍野都是人!香山庙会的正日之所以定在农历三月半,据说因为这一天恰是道教先祖真武祖师在武当修行得道之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三或十四日,他从武当山腾云驾雾来香山祖师殿,坐殿接受香火,三月十六日或十七日又腾云驾雾回武当。他来去之日,香山地区必有小雨,这叫洗山。因了这传说,香山庙会从三月十二、十三日开始,至三月十八日为止,历时一周左右。其实,农历三月半,正是暮春三月,花飞草长,景物鲜明,踏青春游的大好时机,又值农闲时节,庙会上的物资交流,又便于农民购买夏忙之前的农用物资。  相似文献   

19.
“处”之考略冯铁金平常我们所说的“处’与县是平级,合称为“县处级”。从溯源角度讲,”处”的名称来历比之于部、司、厅、局、科要晚。“处”作为一个官署机构,大约是从清朝才开始有的。清·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一载:“国初有议政处,政设立议政王大臣。雍正间设军...  相似文献   

20.
云南纸马     
云南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古朴、稚拙、粗犷的木刻版印艺术品纸马。它是民间鬼神信仰体系形象之集中表现,同时,兼容了部分儒、释、道神灵,内容丰富、芜杂,形式多种多样。在民俗使用过程里,或张贴、或飘撒、或焚化,具有较高的美术价值。关于纸马,清赵翼《陔余丛考》中提到:“昔时画神像于纸,皆有马以为骑之用,故曰纸马也”。我省各地对纸马或甲马的称谓有所不同,大理、保山一带称为“纸火”、“纸副”,楚雄等地称为“云马”,昆明、曲靖则传承中原称谓,即称“甲马”、“纸马”。它广泛使用于汉、白、彝、藏、纳西、傈僳等民族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