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After the unsuccessful search for a female UN General Secretary in 2016, the question about what would be the impact of more women leading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IOs) seems more relevant than ever. This study argues that female leaders of IOs are more inclined towards social policies than their male peers due to being socialised into the role of caregivers, and, therefore, provoke a change in the focus of their institutions’ agendas. First, it provid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presence of female leaders in IOs from 1875 to 2018. Then, it analyses both the policy agendas and the discourse of Sadako Ogata and Ruud Lubbers of UNHCR to emphasise the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ir policy outlook. Although the findings cannot definitely prove a causal relationship, they suggest that it is plausible that women promote more social policies than men, which could change the way international affairs are conducted if the number of female leaders keeps increasing.  相似文献   

4.
赵可金 《国际观察》2006,30(4):25-32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社会各方面的展开,全球正义逐渐成为学术界全球范围内的话题.通过剖析思想家们对于全球正义的理论和逻辑,我们发现,对全球正义的理解必须从历史演变的社会生产和交往结构中去加以说明,全球正义是历史的正义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是理解未来全球正义秩序实现的关键.因此,在全球公民社会创造的平台上,积极推进全球政治民主化,谋求实现全球正义,是当今时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民间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从两个方面改变和塑造着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制度、规则和组织:一是通过时空的压缩赋予普通公民更大的参与政治与外交活动的空间、信息资源,二是通过跨国相互依赖的深化破解了外交领域的"国家中心主义".这两个方面的"全球化政治"制约和分化了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垄断地位,赋予普通公民和民间外交以更大的活动能力和空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民间外交的价值和作用,从而适应全球化政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冷战之后,市民社会与G7/G8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考察市民社会参与G7/G8的历程、模式及其影响,可以发现:一方面,G7/G8极力维持、延续其全球治理中集体单边霸权角色的情结没有从根本上消解;另一方面,市民社会在参与峰会中角色地位的加强,推动了G7/G8角色、地位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全面地对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发展演变做了考察,将英国的国际组织外交分为借助国际组织支撑衰退中的大英帝国、以国际组织外交支撑三环外交、以及积极推进国际组织外交促使英国成为全球中心三个阶段,并逐一分析和研讨。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新趋势作研究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后冷战时期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国际动因及其作用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国际组织外交颇具特色。自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以来,俄罗斯的国际组织外交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选取了俄罗斯与联合国、世贸组织、欧盟和独联体这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特点,以及对非政府组织政策的变化,从政治、经济和区域性等几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充分利用与合作、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积极争取区域主导权是俄罗斯国际组织外交的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The negotiations which led to the ado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Statute in Rome in July 1998 owe much to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NGOs) activism. These non-state actors developed professional skills enabling them to match state diplomats and experts. They developed particular strategies of mobilisation and thereby achieved a double goal: not only does the Rome Statute bear their mark but also their role is consecrated both within the text itself and in their relations with institutional actors. Although one has to nuance the scope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non-state actors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and to balance it in the light of the interlocutors they have to face, this case study analyses the expertise gained by NGOs and their growing role in law-mak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民间外交:历史反思与学术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作为与美日冷战政治斗争的手段,人民外交是传统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思想和重要实践形态.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正常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外交转型为民间外交,形成了在社会基础培育和全面实现国家利益两个方向上配合政府总体外交的战略格局.然而,有关民间外交的学术研究严重滞后,其基本概念混乱和重要结论错误的状况需要在研究中进行历史反思和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1.
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球市民社会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人们在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危机、克服日益突显的全球化弊端以及探寻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重建过程中迅速兴起的。自产生之日起 ,其在经济与社会、国际和平与安全及环境人权等国际政治领域的活动和网络密度就不断增强。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广泛活动对于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整体化、民主化、法治化和多中心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它也意味着国际政治中伦理价值的回归。当然 ,目前全球市民社会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还只是一种趋势 ,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在自身能力建设、民主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此外 ,发展中国家还要大力推动自身社会力量的发展 ,以防止全球市民社会成为西方的意识形态和霸权工具。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以美国媒体与国际反恐联盟为个案研究,认为媒介外交与国家本体认知、国际形象的建构、全球政治体系的重组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而美国政府在9.11后对媒体的成功运用标志着媒介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外交范式.  相似文献   

14.
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埃塞俄比亚经历了帝制时代、德格集团的军政统治,以及埃革阵领导的联邦民主制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伴随着这些复杂的变革过程,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并成为当代埃塞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支新兴力量.埃塞公民社会的主要功能表现在提供减贫救灾和提供社会服务、参与国家民主进程,以及调解冲突与稳定社会三方面.当前,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对公民社会组织的严格监管、地方民族主义的负面作用,均制约着埃塞公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间外交涵义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外交被认为是由一国政府的外交机构代表国家所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而民间外交的兴起带来了许多理论上的挑战.本文论述了民间外交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涵义,指出当今的民间外交与过去的民间外交已经出现了社会基础的转换,公民社会成为民间外交的新的社会基础.在对民间外交的理论动因的解释上,本文从制度需求出发提出了"政府失灵"论,以及从成本效率关系的视角提出了"节约成本"作为民间外交兴起的可能动因,但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有待继续探讨的开放性论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G20与市民社会的互动及其作用.首先将区分市民社会和非市民社会两个核心概念,然后探讨市民社会与G20互动的种类与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市民社会对G20的影响,并概括市民社会与G20互动的类型、目标和参与方式.本文认为,市民社会通过对话、监督与评估、政策文件、替代峰会、抗议等方式对G20的进程、问责制、议程设置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目前还未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相连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公开性、真实性为主要特征,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最终目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广泛的施展空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现政治大国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通过公共外交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其传统外交的制约及外交政策的功利性也使日本公共外交失色不少。日本公共外交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9.
国际机制理论与东北亚能源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亚地区,由于中国、日本、韩国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东北亚内部因能源而起的各种争端,能源外交成为东北亚外交中的重点和热点。开展东北亚能源外交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协调构建一个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在东北亚地区不存在霸权国家提供合作机制的背景下,可以考虑运用国际机制理论,通过能源外交特别是多边能源外交构建本地区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并充分发挥能源外交的"外溢"功能,借机推进东北亚整体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Democratization》2013,20(3):129-148
Views on multi-party elections and democracy in Africa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sceptical, with the capacity of those in power to keep themselves in power through manipulating the electoral process being especially criticized. Starting from the position that such manipulations may be more easily accepted in some societies than in others, consideration of the kind of society most supportive of democracy is developed through exam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n society and democracy and on pluralism in Africa. Reflecting also on cases, most notably Zimbabwe, the argument is made that the society in which democracy is most likely to flourish is an interactive society. Such a society is one in which diverse people are brought together into groups that provide the cross-cutting structure to encourage interaction and to develop values of co-operation and respect for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