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世钦是我的老领导和老师。他诗歌和散文写得漂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上中学的时候,便读过他发表在报刊上的诗歌,他在书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我家客厅墙上新挂上了老曹赠我的一幅画儿。画面上是三组花儿,中间是一个长颈玻璃花瓶里插的菊花、梅花;右侧一个花架上摆放的是花盆里盛开的兰花;左侧一个凳子上摆放的是一个水仙盆,里边有一簇盛开的水仙花。他在画的右上角题写了这幅画的题目和作画时间及作者:"天趣盎然甲戌菊月世钦"。"甲戌秋月"即1994年的秋天。  相似文献   

2.
不惊慌的雨     
他是美院的高材生,在公园里,他要完成一个人物写生,他需要一个模特。他问了几个人,却无人应。迷信的人说,把一张美丽的脸画到画布上,画得越惟妙惟肖,那个人被抽走的魂魄就越多。他想,难道这些人都是迷信的吗?直到她的出现。她坐在那里,本身就优雅得如一幅画。他的请求,她大方地同意了。"请保持这个姿势",他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在画布上迅速地画了起来。天公却不作美,有些要下雨的意思。而他还没有画完,一滴雨便落到她的脸上,她却一  相似文献   

3.
那年春天,我去山里写生,租住在一个叫九里沟的小村庄。九里沟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村子背依苍茫的青山,村前一条清浅的小河绕村而过,不远处,京广线列车时而呼啸着穿过大山,奔向远方。很快,我就和这里的人们熟悉了。闲下来的时候,村里人常央我为他们画肖像。每画完一幅,那被画的人就宝贝似地捧在手里,左看右看,啧啧称叹,一副珍爱和欣喜的表情。结果半个月不到,小村里除了茂德老人,全被我画了一遍。茂德老人住在我隔壁,他说他有青光眼,眼神不好,即使画好了,他也看不清自  相似文献   

4.
段京良篆刻     
几年前的一天,我的挚友萃文阁高级书法篆刻师刘铁宝先生对我说:“我有个同事段京良,人品好,刻的也不错。他在书法展上看到您的一幅行书很喜欢,跟我说了多次。”我说:“您怎么不早说呀?既然人家喜欢,日后我送他一幅。”于是我抄录了清人咏梅兰竹菊诗各一首请铁宝转交。不久刘先生送来段京良为我治的朱文印“诚隽无恙”。其点画瘦硬爽利,结构、布局匀称和谐,观之令人觉得闲静安祥,印样上的小楷“贾老师教正,段京良”更表现出非一日之功的书法功力。自此我们的往来增多,了解日渐深入。京良自幼喜欢书法篆刻,凡所喜欢的古代法书印迹,细细临摹。…  相似文献   

5.
姜米粒 《新青年》2005,(3):46-47
“小的时候,草比我高,所以外面的世界我不大清楚,但草里的事情很有趣致。”挪威漫画家古尔·布兰生在他的《童年与故乡》里的话。第一页,一个穿单肩背带裤的男孩儿站在草丛前,用口水给雏鸟喂食。我甚至闻到了画面里青草和泥土的气息,我很喜欢他古典而易感的线条画,因为那总是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童年时的太阳岛,江心岛的柳丛里面有太多吸引孩子的趣事。  相似文献   

6.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3,(10)
文学教师我们英国文学课的老师对我们极为严厉,但我们最怕的却是他分发考卷的方式。他发考卷的方式因考分高低而不同。考分最高的试卷他就举在头顶上发给学生,次之的就放在桌子上让学生来取;再次之的他就放在膝盖上让学生来取;再再次之的就放在地板上让学生取回。这次期末的试卷在这样分发后仍有三名考生未拿到卷子,他们便问老师,我们的卷子哪里去了。老师回答说:“半夜时你们再到教室来,我掘个坑把卷子埋在讲台下。”积怨在美国南郊的一所大学,一个三年级大学生写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莎士比亚的创作》得了“优秀”,并且收到了给他论文打…  相似文献   

7.
平淡是真     
念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当堂布置了一个题目:在给我们朗读了一篇朱自清的<冬天>后,留下结尾让全班同学来续写. 文章的大意是回忆父亲,印象中和他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背影>有些相似. 我那时很喜欢文学,作文也好,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当做范文来读,总有些年少的虚荣.  相似文献   

8.
那一年, 我14岁,他18岁.他叫宁彬.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宁彬站在画室的台阶上,微笑着对我说了一句什么话,黄昏微凉的风吹起了他额前的发,夕阳下他的笑容里有一种儒雅和温和,没有道理的,我爱上了他.我们生活在这个很小的小镇上,连公交车也没有.我们学画的画室是这个地方唯一一个可以让喜欢画的学生们受一点正规美术训练的地方,是学校里的美术老师开的.宁彬学得很刻苦,对美术的悟性也很高;他文化课不是很好,美术是他出去的阶梯.而我则只是因为好奇,觉得好玩,我喜欢那种背着画夹,骑着自行车,在微熏的春风里出去写生的感觉.其实从小到大,我的功课一直特别好,文笔也好,是那种从小就被老师和家长宠着、每篇作文都会被用来做范文的好学生.大家都说,我将来一定会读一个好大学,我也知道,自己是一定会离开这个小地方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花团锦簇的艺术园地,有一位深受百姓爱戴敬仰的老人,他就是我国艺术界卓有成就的著名画家任率英先生。 硕果累累 提起他的名字,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他那些曾经风靡了千家万户的一幅幅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年画、连环画。50多年来,任率英先生将自己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和百姓的喜闻乐见、百姓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从小喜欢画,不论是哪一类画种,国画、油画、水彩还是白描。那浮云,那流水,那清清池畔、摇曳的荷花,还有那云雾掩映的群山……每当我在她们面前站定,就会神情迷离而不能自已。读了刁夫先生的诗作,竟也产生了如此的感觉,那绵长的意境,时而浓烈、时而淡雅的水墨,还有那灵动其中的生命,宛如一幅幅画卷,在我眼前舒展开来。  相似文献   

11.
马老师:您好!看了您的文章,知道您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心理咨询师。您能不能帮帮我?我结婚有一年了,我非常爱我的丈夫,但又非常怀疑他。其实我很清楚,越是怀疑他越可能失去他。说起我们的婚姻,不知道是喜还是悲。我们是念中学时认识的,一年之后彼此都进入了不同的大学,4年后,他在北方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一个工作。之后一年,我也大学毕业了,不顾家人,丢弃家乡的工作,随他去了北方,在一所私立学校当老师。在这里,他对我不错。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爱开玩笑,也很喜欢看女孩,喜欢和我说哪个女孩漂亮,甚至说哪个女孩对他着迷了。有一次,我在他…  相似文献   

12.
有一张小于"斗方"的小斗方,却是我所收藏的画中最喜欢的画之一,是20多年前一位大画家赠送给我的。如今早已配上了最好的红木镜框,端端正正挂在我的书房里。那是一幅在经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出版商们为推销书籍总是绞尽脑汁,频出奇招。一天,一位出版商送给总统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就说:“这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大作广告——“这是一本总统喜欢的书”,这本书很快被抢购一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他照方抓药,又送一本书给总统。上过一次当的总统这回学乖了,他说:“这书糟透了!”不料出版商又有办法———“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让好奇的人们争先抢购。第三次,总统对出版商送来的书干脆紧闭“金口”。但仍被出版商钻了空子,他作的广告是——“这是一本总统难以下…  相似文献   

14.
评论傅继英的画是非常不易的,以至于我感到言不能及。这种艰难并不是因为她的画如何复杂难解,相反倒是由于她的"单纯"和"激情"以及"执着"。傅继英似乎数年如一天的在重复画一幅画,不停地表达一种属于自  相似文献   

15.
正雉尾重插1979年,马玉琪去了香港,理由是"探亲"。他去看望他的父亲。曾经,有一部香港电影叫《城市之光》,讲大陆人来香港投靠老父后,如何被这里的繁华所吸引。可在皇城长大的马玉琪觉得,"香港也没什么,就洋玩意儿多点,但我也不喜欢。"真正打动他的,是这里的人。3月到港,5月郑少秋就拜他为师。"在翠园大酒楼摆了许多桌,挂上横幅,亲友、媒体围满全场,郑少秋当时也有些名气了,可仍旧单膝跪地,给我敬茶"。马玉琪  相似文献   

16.
是标准的寒窗苦读十二载,然后顺利升入高等学堂,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走来,遇到过的老师无法细数,但只有一位,是我多年以后,才猛然发觉要对之深深感谢的人。老师姓林,教我们时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头,眼睛花了,头发也掉落得稀稀拉拉,这样的老师,我们是不会放在眼里的,尽管他很善良,但是对于我们,对于一群十三四岁的调皮孩子来说,光有善良根本就管不住我们。林老师的左腿有点跛,捣蛋鬼小黑就经常跟在他后面,学他走路一颠一跛的样子,引得观望的同学一阵大笑。林老师是乡下调来的,普通话不怎么灵光,我们就常常给他挑刺,然后大…  相似文献   

17.
玮东 《新青年》2004,(5):30-31
这是一位西部牛仔,还是一顶帽子?这是一只企鹅还是一位东方女子的肖像这是一位男子在用毛巾擦脸,还是一对男女在拥抱接吻?这是一只老鼠,还是一只背对着我们正在睡觉的猫?以上这几幅画,是在国外学习时,老师给我们看的幻灯片。说也奇怪,当时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了苏东坡的名句  相似文献   

18.
刘江 《新青年》2015,(3):4-5
人孤独地站在大地的心上/被一束阳光刺穿/转瞬即是夜晚。这仿佛就是梵高一生的写照:忍受着孤独和鄙夷,画画,直到死去。︾1.1853年,梵高出生于荷兰布拉邦特省的一个村镇,梵高家族是欧洲最大的画商家族。可梵高是不同的,他为画廊赚钱的事失去兴趣,当顾客征询他对某幅画的看法时,他会毫不迟疑地说出那画是如何的糟糕。而顾客呢,自然就不买了。画商是做不成了,又经受了失恋打击的梵高决定当一名牧师,在博里纳日,梵高生活了两年,两年中,生性善良的梵高亲自下矿井体验生活,他同情矿工  相似文献   

19.
6岁那年,李飞洋折下好多栀子花枝条插在我们上学经过的街角…… 6岁那年,李飞洋与我总是踢小石子回家…… 6岁那年,他学吹口琴,第一首曲子便是…… 1.6岁那年,我不住这条街 李飞洋转到我们班是高一下学期期末的时候,老师安排他坐在我的后面."Hi,同学,我是何佳佳."我主动同他打了招呼,我希望我的热情能融化掉他眼里的忧伤. 他冷冷地扫了我一眼便埋下头画他的画.  相似文献   

20.
正他大概是百家讲坛上最不帅、言语最直白、背景最草根的老师,却创下了别人难以逾越的收视高峰,粉丝"海米"遍布天下。打开纪连海的腾讯微博,这位大V笑容可掬的头像旁边写着:"任教于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的一名普通历史老师,每周14节课。"而属于他的标签是:拒绝出口成脏、微博控、旅游、爱狗。当老师,让他真成了老师早已被贴上著名学者、学术超男标签的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