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法律未列明广告语是哪部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对象,目前呼声比较高的观点是采用《著作权法》对其进行保护,但由于版权登记难、版权归属纠纷多发等原因,广告短语还存在保护范围不全,保护期限又过长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法律对广告语的保护也各有侧重和不足。因此,除完善《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外,还应加强各法律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以《著作权法》为主,《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做补充、支撑的立体、交叉式保护体系,并发挥集体管理组织或广告业协会的作用,以实现对广告短语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2.
广告的真实性是广告的生命.在我国,虚假广告一直禁而不止,其原因除了广告行业职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需要继续提高外,《广告法》有些规定不够明确和完善,在规范广告市场方面缺乏力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在对虚假广告的法律概念、表现形式、法律责任认定和对责任人的处罚等方面作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广告真实性的法律规范才更加完善,更具可操作性,在规范广告市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才更有力度.  相似文献   

3.
儿童广告包括三种类型即面向儿童的广告、有儿童参与演示的广告以及一切可能影响儿童的广告.外国法律大都对儿童广告作出严格规制,表现为限制播出时间、场合和技术条件,限制广告的内客与表现形式,限制儿童参与广告演示等.规制儿童广告是为了特别保护儿童父母及其他亲友的合法权利、儿童所在家庭的利益以及间接保护儿童自身的权益;并且保证儿童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接受良好的社会教育,建立正确的道德准则.我国应当从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加强和完善对儿童广告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4.
李彦 《学理论》2010,(5):79-81
针对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我国劳动立法对其是否受法律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立法还存在比较混乱甚至矛盾的情况,这为司法实践中处理事实劳动关系纠纷带来了困惑。本文对我国事实劳动关系法律保护中的不足及立法建议进行了探讨,以期解决事实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问题,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5)
加快法律职业化建设是我们贯彻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措施,更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我国进行法律职业化建设意义重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的主题,极大地推进了法治进程。法律人有其自己的思考方式、处理纠纷特点,是法律职业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司法考试在法律职业化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选拔法律人才的唯一门槛,为司法职业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推动法律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民事执行中一直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各级法院也一直不断地在探求解决之道。目前很多法院在执行中引入了悬赏执行制度,通过悬赏执行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寻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加大对被执行人的威慑力度,使其有钱花不掉、有福不能享,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从而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然而,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释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悬赏金额等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其很难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做出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络是一个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的网络。近年来,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此起彼伏,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与文化观念的渗透、从事违反法律、道德的活动以及使用网络出现的法律纠纷等问题日益突出,计算机病毒、非法人侵导致数据丢失或信息系统瘫痪及“黑客”攻击网络事件屡有发生,手段也越来越高技术化,对各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屋拆迁纠纷频生,作为公权力行使与私有权之间冲突的逐渐升级,其已发展为引人注目的社会难题。要真正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房屋拆迁法律制度,就必须首先厘清房屋拆迁行为的法律性质,从物权法的高度对其准确定位,并围绕此建构房屋拆迁的相关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宏选 《理论探索》2006,2(4):140-142
法律适用的疑难案件实质上是社会发展引起的新问题、新纠纷,反映了规范与事实之间的永恒张力。疑难案件及其审判是法的生成的机制和途径,判例是法的生成点。疑难案件的法律解释是法律发现和法律论证的结合,体现出创造性和整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冲突与纠纷是群体性事件的一般表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从而形成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理论。在我国,对群体性事件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称谓和认识,从法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采取法律的手段防范、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苏媛媛 《学理论》2013,(14):145-146
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域名引起的纠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常见,由此域名的法律保护也日渐成为理论界及司法实践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域名纠纷对于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似乎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者们对域名的性质、法律地位也都莫衷一是。在分析域名的性质及法律地位,比较域名的法律保护与商标等保护的基础上,旨在完善域名保护。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解决灾后重建宅基地使用权融资后续法律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研究方法:实证调查分析、规范分析。研究结果:成都市灾后重建突破了宅基地使用权融资的诸多限制,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也存在合法性与司法困惑,存在法律隐患。研究结论:按国家政策精神,在保障农户居住,不违反保护耕地政策的视角下,成都市允许农户以节约的宅基地融资在法律、政策原则上是合法的,但需要在制度设计、创新程序和形式上予以完善,确保其在规范上合法。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在现行法与灾后重建政策下,不宜一概承认其效力,应区别处理;解决贷款纠纷务必着力于抵押之外,拓展非讼纠纷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3.
沈阳 《学理论》2012,(26):81-8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现实生活中投资领域异常活跃,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出资方式。有些投资人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进行股东登记却进行了实际投资,我们把他称之为隐名股东。我国现行公司法并未对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及其法律地位作出明确的规定,致使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对这类纠纷的处理方式比较混乱。这也导致了隐名股东和显明股东法律地位难以划分。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及其所应具备的法律地位的模糊化,引发了理论界对其资格和法律地位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法律追求正义与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迫切需要。应秉承创新精神,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弱势群体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保护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冲突与调适:乡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规民约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化解民间纠纷以及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弥补国家法律的不足,起到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的作用。但是,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又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可能产生不利的社会效果。为更好地促进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的结合,需要对乡规民约进行整合、引导与制约,促进乡规民约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刘宇 《学理论》2012,(10):111-112
平等民事主体间发生的财产关系纠纷、人身关系纠纷,常常要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都将获得一个胜诉或败诉的明确结论,而对法官则意味着必须对诉讼争议的事实作出权威的判断。法官的判断取决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因此,举证责任的分配决定着当事人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发展为法律传播开辟了广阔新天地。网络时代中的法律传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个性化。从主动传播到传受交融互动,从一种声音到多元化视角,网络给法律传播带来了从广度、深度、角度等不同层面的福音,但与此同时,网络本身的弊端也渗透在网络法律传播过程中。以一种实证分析的视角解读,能更全面的阐释网络对法律传播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初步探索出网络媒体在法律传播中的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法律英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是培养这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法律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现有专业学制很难培养出懂法律通英语的“双高”人才,粗糙随意的教材编选很难实现综合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陈旧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完成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孤立单薄的课程设置也很难构成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应对教材编选、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刘武俊 《团结》2006,(2):43-45
从法律的视角讲,现代公民是崇尚法治和尊重法律的文明人,具有敬畏法律和享受法律的文明特质。因此,通俗意义上的“讲法治”应该完整地理解为敬畏法律和享受法律的有机统一体。法律是值得敬畏的倘若说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是以空气和阳光等为生存的背景,那么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类则可以说是以法律为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从人性的角度讲,法律的存在是以人性的缺陷为前提的,人的恣意、贪婪、自私等缺陷无法完全通过道德说教予以规训乃至改造,还需通过法律等制度化的理性力量最大限度地予以刚性的遏制或规训。法律是利益调节和纠纷解决的重要机制,诉诸…  相似文献   

20.
汤维建 《团结》2006,(4):35-3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法治化是必由之路。通过农村的法治建设,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农村的各种纠纷,维护农村的稳定,构建农村的和谐秩序,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新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法律服务组织机构为农民提供完备的法律服务,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变为农民现实的利益。加强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农村基层法律服务的基本功能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养,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村法律服务对于建立农村法治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可能存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