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开史册,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立法,尤其强调执法立信。据说,商鞅在为秦国变法时,当时社会上是非不分、赏罚不明,国家法令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一文不值。为了使新法取信于民,他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的木杆,宣布谁能把木杆移到北门去,就赏予十金。群众最初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心存疑虑,没人敢去移,商鞅于是再宣布说,谁能移就赏予五十金。不久,果然有人去移了,当即被赏予五十金。这样一来,民众认为商鞅说话算数,便都相信他颁布的法令了。历史上这个"予金移木"的故事流传已经二千多年了,至今仍然为人们  相似文献   

2.
岳强 《北京观察》2001,(1):36-38
一个人很难保证自己不向别人借钱,同样,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别人向自己借钱的情况。这种金额有大有小、方式各种各样的民间借贷行为,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植根于中华古老文明中,成为我们道德观和社会伦理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尾生约友人桥下相会,河水涨而友未至,宁遭灭顶之灾,而不负一诺之约。战国时商鞅变法,移一木而酬五十金,从而取信于民,为秦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夯实了诚信基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而,在中国社会急剧的市  相似文献   

3.
翻开史册,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立法,尤其强调执法立信。商鞅在为秦国变法时,社会上是非不分、赏罚不明,国家法令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一文不值。为了使新法取信于民,他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宣布谁能把木杆移到北门去,赏十金。群众  相似文献   

4.
官无信失国     
《春秋》2001,(3)
民无信不立,大约是说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国家就站不住脚。商鞅变法时,最先采用的就是取信于民的办法。他立了一个大木头在城门边上, 许诺谁能将它搬到北边,就赏10两金子,围观的人不敢相信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都观而不动。商鞅一看没人动,就把赏金加到50两。大伙起哄让一个愣头青搬,这小子当玩似的,把木头搬到北边,50两金子到手。大伙这才知道国家说话是算话的,从那以后,变法顺利进行,秦国日益强大。  相似文献   

5.
商鞅变法时,叫人搬一个木头放在城墙边上,许诺若有人将它搬动,就赏10两银子,但是围观的人就是不相信,商鞅就把赏金加到50两。大伙起哄让一个人去搬,这个人搬后果然得到了50两银子。大伙儿这才知道商鞅说话是算数的。从此以后,商鞅变法得以顺利  相似文献   

6.
如今,五花八门的悬赏越来越多。大到捉拉登、世界杯悬赏球员,小到“失主必有重谢”等私人悬赏,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五花八门的悬赏悬赏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燕昭王千金求士,商鞅移木树信,都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故事。只不过,现代社会中,悬赏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孔不入,令人称奇。一曰稽查真凶。和平年代,悬赏用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抓捕罪犯了。 新中国的第一次悬赏发端于1983年的东北王宗、王宗纬(二王)的持枪杀人案。当时,公安部向全国发出通缉令,悬赏知情者。从此,悬赏在我国被采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为破获…  相似文献   

7.
宇宙万物,大千世界,皆可用金、木、水、火、土来概括。虽然人们把“土”字顺置于后,但金、木、水、火均与“土”相连,所以威廉·配第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因为老百姓离不开土地。 然而,一旦“土”字与某种基层政权一结合,就可以衍生出一个个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土皇帝”和一个个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土霸王”。  相似文献   

8.
商鞅的“无宿治”理论及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潘福能“无宿治”理论作为商鞅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鲜为人知了。从集商鞅法治思想之大成的《商君书》中可以看到,贯穿商鞅法治思想始终的有这样两条红线,就其目的论而言,是“富国强兵”,“废井田、阡陌、鼓励...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7,(16):50-50,F0003
近年来,德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开放开发”主题,立足资源增效益,对铜、金、银、竹、木等资源延伸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金山金矿、百勤异VC钠、天海药业、德铜硫酸、三和金业等一批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德兴工业经济的支柱。其中,百勤异VC钠公司的异VC钠和异VC酸占了中国该类产品的70%,占世界总产量的40%;三和金业的成立,填补了我国南方金冶炼的空白,它的细菌冶炼黄金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恬不知耻     
数九寒天,郑州某饭店开业,竟然在门口打出广告,谁能穿泳装亮相,有赏。想不到果然有二男一女报名,而男式泳裤只有一条,一男子就“毅然”穿了女泳装登台,冻得瑟瑟发抖,就为了几百元的奖赏。  相似文献   

11.
建木考     
建木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太皞爰过,黄帝所为。”(海内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穴契)窳西、弱水上。”(海内南经)“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海内南经)《淮南子》和《抱朴子》等神话典籍亦有记述。据这些典籍的记载,建木大致是一种有叶无枝的神树。这种神树为“黄帝所为”(“为”训“造作”)。古代三皇之一的天皇伏羲氏曾由此经过(“太皞爱过”)。《淮南子·地形篇》:“建木在都广,  相似文献   

12.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是战国中期一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原是卫国人,姓公孙氏,名鞅,所以人们称他为卫鞅或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商邑,号“商君”,因而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鞅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商鞅列传》),其政治法律主张见于后人辑录的《商君书》。  相似文献   

13.
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日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日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日稼穑”,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日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日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五行的每一行都各有自己的作用。如木气有疏泄作用,火气又煊通作用,土气有运化作用,金气有收敛作用,水气有封藏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此与旧贵族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所以孝公一死,惠王即位,在旧贵族的陷害下商鞅才不幸被诛。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说不通:———史料证明,商鞅死后“秦法未败”,秦惠王继承了秦孝公的事业,秦惠...  相似文献   

15.
秋天的贺州遍地流金,追着空气里飘荡的果香,笔者一行于9月6日走进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木榔村,走进了这个用沼气“熏”出一片片甜蜜的山村。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柳的故乡,不仅广植柳树,赏柳胜地颇多,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柳有关。赏柳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柳有关的名对佳联,则更添赏柳的情趣。明代郭希贤少时聪颖过人。一日,他随父踏青赏春。其父见紫燕在桃林中飞舞,即景吟出一上联让儿子续对:"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郭希贤不假思索地续出下联:"莺穿柳林,恰似金梭织翠丝。"上下联巧用妙喻"铁剪裁红锦"及"金梭织翠丝",情景交融,语亦超隽,吟联如赏景,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三五六年,商鞅任秦国宰相,实行变法,使秦富强。後被秦贵族诬为谋反,商鞅出逃,投宿旅店。店主人不知他就是商鞅,告诉他说:“宰相商鞅立下法令,旅客如无证件,店主擅自留宿者治罪。”商只得长叹而去,後被秦兵所杀。可见,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旅店,而且在秦国已规定住旅店  相似文献   

18.
程海礁 《求索》2007,(4):204-206
商鞅与孟子的治道思想都以“王天下”为终极目标,但在思路与实现路径上却大相径庭。商鞅主张实行法治,以建立“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的社会秩序,主张经过战争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孟子则主张推行“仁政”,反对战争。二者相结合而构成了传统社会“阳儒阴法”的治道思想。  相似文献   

19.
吕麦 《传承》2008,(5):55-55
商鞅打算立法革新,为了得到百姓的信任。他派人在门口立起一根三米高的木头,告示说:"谁将木头扛到北门,奖赏十金。"告示一出,人们纷纷围观,满腹狐疑:做这么简  相似文献   

20.
褚家永 《北京观察》2003,(11):48-49
鉴于古代君王的兴亡成败,先秦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指出了官吏腐败对国家的危害。他认为,为臣者成为奸邪有“八术”。其中第四叫作“养殃”,即为迎合君主的享受奢淫,而去“尽民力,重赋敛,顺其所欲”,他们却“树私利其间”,“此亡国之风也”。“有道之国”必须使“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私为功”。商鞅也曾明确指出:“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商鞅把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谋取非法私利的“大臣”、“秩官之吏”,形象地比喻为社会的蠹虫,认为这些蠹虫的存在必将危及整个国家的安全,需要及时予以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