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餐”     
59.5分是我曾经得到过的一个俄语考试分数。只差0.5分就及格,实在令我痛心。然而,也使我心地坦然。因为这119个0.5分,确实是我的真实成绩,而绝不是眼下,那些靠"打小抄"、"漏题"而不劳而获的。这59.5分,令我忆起了一位可尊可敬的人。她,就是当年在我初中母校北京八中教俄语课的老师——李莲英。她的名字虽然与历史上的某人重名,但她的心灵像雪一样纯洁;她的心  相似文献   

2.
多爱了20年     
母亲在阳台上浇着花,她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却足以让她回味一生:"是的,他很爱,很爱你,但你别忘了,我比他多爱了你20年呢!"  相似文献   

3.
养花散记     
正我家的花都是大众花品,投入不需太多。花市里看到什么花,那一瞬间的美感动了我,即刻就想带回家去与之相伴。其实花儿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你用了心,你就有了一段感情。安东尼的《小王子》里,小王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部重要,因为她是我亲自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她的沉默。"  相似文献   

4.
里夫人的学生时代生活非常贫困,但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波兰的“亚历山大基金会”颁给她600卢布奖学金资助她去法国深造。4年后,居里夫人在研究钢铁磁化技术方面获得成功,法国科学协会发给她一笔酬金,她用这笔钱购置了一些实验仪器供研究用,剩下的钱她全部寄给“亚历山大基金会”。她在附信中说:“我把你们给我的奖学金当作光荣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最初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将这点钱给另一位生活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居里夫人用自己高尚的行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故事,她的作法曾被后来的人们称作回报的典范。居里夫…  相似文献   

5.
肖峰 《新青年》2007,(2):44
我是一名学生,为了自学考试我变得好孤独,好寂寞。平时要比别人多花时间,下课了,别人走了,我必须得一个人留下啃书,我真的好累好累,心好痛。我真的很想痛痛快快地玩玩,可是时间不允许。也许因为这样,我的朋友也远离了我,好像我和她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6.
我是北京大学元培计划试验班的一名普通学生,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中国侨联侨心工程奖学金获得者在这里表达我的心情。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感激。我谨向所有为这一奖学金的设立而出力的人士和机构表示深深的感激。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纵横》2001,(11):64-64
金芊,女,22岁,现就读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 "要知道出国这样,打死我也不来" 金芊已在新加坡留学3年了.出国前她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眼瞅着差高考这一关了,父亲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建议她去新加坡上大学.新加坡有6所公立大学,国际学生一旦考上,可享受80%的助学金.个人承担20%,也就合1万多人民币,和国内一些大学的学费差不多.而且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不像国内的一些大学,学出来的往往是"哑巴"英语.全家人一致赞同金芊到新加坡留学.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张用“中国邮政明信片”寄来的“信”,署名是“阿涛”。细雨姐姐: 你好!我真的很想跟你诉说心中的苦恼,最近一位女同学一直勾着我的魂,我真的很想去追她,但一想到现在我们已是高三年级,今年面临着高考,心理压力挺重的,但又怕她被别的男同学“抢”走了,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希望你能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来回答我这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满肚子苦水的男孩:阿涛  相似文献   

9.
我爱沙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父母生病或去世是我们与死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母亲从未吸过烟,可是却得了无法医治的肺癌。一天晚上,我躺在她的身边,听着她的呼吸伴着床边闹钟“滴滴”的声响,我第一次意识到时间总有一天会把我们分开。我下决心要在母亲生命最后的这段时间里尽量多陪陪她,这并不是出于要尽儿女的责任,而是因为我希望能在她的身边,我喜欢听她放声大笑,我希望能安慰她,同时也从她那里得到安慰。但是,找时间陪母亲却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挑战。像我所认识的人一样,我是一个大忙人。我有丈夫,有一个顽皮好动的4岁的儿子,我还要尽家庭主妇之责,…  相似文献   

10.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秋天,学校的木樨花开了一树又一树,黄色的小朵小朵的木樨花,零零碎碎却饱满地盛开了,整个学校都浓郁香甜。任良陌的纸飞机从五楼摇摇晃晃地飞下来,不偏不倚的落在穿格子裙女生的面前。我看着她茫然地摇摇头蹲下去捡起纸飞机,胭脂红晕染了脸颊,她有点害羞有点生气地扔下纸飞机,跺着脚跑开了。楼上窗台后的任良陌一脸坏笑满意地走开了,我竟也跟着笑了,于是没有佩戴校卡的学生趁机又溜进去好  相似文献   

11.
邻居大嫂     
去年春天,我应聘到一家公司当文书,临时找了一套空房住。对门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看她早出晚归,也不知做何营生。有一天,我在楼道里正面碰到她,正想跟她打个招呼,不料她却一扭头就走了,弄得我好难堪。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我们乡下,隔壁邻居之间是很客气的,但想不到刚来到都市,就碰到了这样的邻居。平素,从未见她和人来往,总是见她把门关得紧紧的,只听见她早出晚归的开关门声。好在我上班也很忙,回到宿舍的时间很少,于是,渐渐地也就把这芳邻忘却了。一天,我去赴饭局时多喝了点酒,直到天黑才回住处。正在摸索着掏钥匙,对…  相似文献   

12.
一直觉得老妈生下来就是这样地热爱唠叨,会花3个小时为我做一顿10分钟便消灭干净的午餐;逛遍了整个城市,就只为买一套比楼下小卖部里便宜一毛钱的茶具;看电视的时候可以不知道在讲什么内容,但却会对与我同年龄的主角的穿着记忆犹新,因为这要比内容更对她的女儿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在男人面前从来不知道害羞,每次都会把我带去给她家吓得再不敢登门拜访.即便是同年龄的异性,也是转过身去便与我品头论足.  相似文献   

13.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高中生的家长,我的女儿常看你们的《新青年》,我也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我想把我女儿的问题跟你谈谈,即使解决不了,能够通过你们的杂志把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想法登出来,让孩子们看看也好。我的女儿今年上高二,虽然人很聪明,但她从上小学起学习成绩就一直一般,可她的虚荣心却非常强。她平时不是跟同学比玩就是比穿,再不就是比谁的网友多。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特别震惊———她竟然为了买一只名牌休闲背包,到我这儿要钱没给她,她就到她奶奶那里“骗”了400元钱,说是学校要收半年的补课费。要知道,她…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2004,(2)
细雨:我刚刚参加工作3年多,可是,我最近觉得上班很没意思因为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公平全让我遇上了。比方说,单位评职称、加薪,比我来得晚的都比我强了,可我呢,混了半天,还什么也没有。同样干工作,领导总是能看到别人的成绩,却从来也没有表扬过我。再说坐地铁吧,明明是我先看到的座位,可是一个小伙子  相似文献   

15.
北海南珠     
我小时候见过舅妈有一副珍珠耳环,晶莹圆润,很好看。她说自己属猪,猪珠同音,所以花二百块银元买来这两颗合浦珠,又叫南珠,是珍珠里的名品。半个世纪以后,近邻陈建功给夫人买了一串南珠项链,令我羡慕。羡慕的要点有二:他比我小十多岁,尚且讲究东方道德,尊敬妻子,值得学习;这南珠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2007,(4)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复读生。高考一天天逼近。我整天却松松垮垮,百无聊赖,上课听不懂或者干脆不听。去年我高考只考了300分,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我整个高中生活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多次发誓要改变,都是坚持一阵子后一切又是老样子。刚复读的时候,我立下誓言,一定努力考400分。开始自己的精神状态极佳,学习很卖力。不久,发现成绩没有起色,大家还是不在乎我,我的心就渐渐地暗淡下来。我感觉我学习上的苦恼与我为人处事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我好炫耀自己,总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喜欢成为关注的焦点,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别人的重视和肯定会让我信心百倍,别人的忽视和否定会让我一下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位美国人,却有着深深的中国情结。她曾荣获中国外国专家局授予的最高荣誉“国家友谊奖”及郑州市“优秀母亲”称号、河南省“黄河友谊奖”。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善良和博爱带给了中国人民,带给了中国儿童,用无私和热情的义举为45名中国孤儿撑起一片友爱的天空,在她身上闪耀着人性的永恒光芒。她就是郑州轻工业学院美籍客座教授马珍妮女士。回首几年来走过的路程,她更多的是感到了欣慰和兴奋,因为她把爱献给了那些孤独无助的孩子们。作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她用自己生命的晚霞编织着美好的人间梦想……我的童年充满了爱马珍妮1940年出…  相似文献   

18.
陈妙 《东南亚纵横》2001,(10):20-21
“嗨,想见法裔马来文专家苏尔梦吗?我请你与贵谊吃午餐,与苏尔梦会面。”廖裕芳博士突然来电相邀,于是我见到了久闻大名的苏尔梦博士。她多年来常常出席马来西亚、印尼各地举行的马来语言文化聚会,提呈论文,论述她研究印尼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裔马来文学的发现和心得,是这方面的权威之一。我常常在马来文化圈里听闻她的名字,但未曾见过她。 见面时,我用马来话向她问候,她却回答我华语,令我吃了一惊。原来,她在法国Sorbonne大学法律和经济学系毕业后,于1964年获得奖学金,与夫婿德尼斯·隆巴德(Denys omba…  相似文献   

19.
时空的聆听     
王朔莹 《新青年》2005,(12):3-4
自从上了大学后,与小素的联系就渐渐少了,虽然有时在QQ上也能见到她,但却不知从哪儿找话题聊。这尴尬的原因要从两年前说起。那时我读大二,刚刚通过英语四级,正在备考六级。闲时给她发了一封E-mail,向她询问有什么考六级的诀窍,因为我认为她既然大一时就通过了四级,那么已经大四的她一定通过六级了。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的邮箱始终没有她的回信。这不像她高中时的作风,那时的她在我遇到困难时都是有问必答的。不但采用最古老的纸、笔、信封的邮寄方式,而且还会跑来与我面谈。记得,就在她要参加高考的前一个星期,为了给我辅导生物,她竟倒…  相似文献   

20.
冬雨     
西西 《新青年》2013,(2):44-45
在国内著名的一家婚恋网上注册后,网络系统随机地向我推荐了她,一个网名为"弱女子"的女孩。照片上的她美丽而温婉,目光中却透着一丝忧郁,略微上扬的嘴角也使得微笑变得几分勉强……浏览她的自我介绍后,我得知她就在本市工作,要经常出差,在觉得各方面条件都适合自己要求的情况下,我轻点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