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岁那年,我就想死,并且“死”过。那是1992年,我第一次高考落榜。当时,很难相信成绩一向不错的我,竟然连所普通中专都没考上,一想起父亲整日在地里忙碌的身影,我又恨又愧。还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你得给爸争口气,也读个大学,让咱村人看看。”可是结果呢?我越想越伤心,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一天一夜,哭干眼泪之后,我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决定离开这个我无颜再见的世界。也许是命中注定,昏迷过后,我在医院里又醒了过来。那天,亲戚们都围着我,像观察稀有动物一样看着我,父亲则坐在一旁不声不响地抽着旱烟,那腾起的烟雾一圈一圈地扩散,弥漫…  相似文献   

2.
笑话十则     
哭 墙 一个美国游客到耶路撒冷后,想去看看哭墙。可他不知道这墙的名字到底叫什么。于是,他对出租汽车司机说:“请把我带到你们犹太人哭泣、叫喊并且把头往墙上撞的地方。” 结果,司机把他带到了税务局的高楼前。 坏习惯 约翰对乔治抱怨说:“哎,有两个坏习惯,困扰着我……” 乔治:“是什么坏习惯呢?” 约翰:“第一个是裸睡。” 乔治:“还好呀!那第二个坏习惯呢?” 约翰:“梦游。” 日本人的姓氏 老师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习惯,“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太郎’,二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  相似文献   

3.
像在春天里追寻那茸茸的雪莲,像在冬天里追寻那人间的暖流,自从我有记忆开始,就朦朦胧胧地记得在我生命的源头似乎曾有过一片净土绿茵,那里曾有过圣洁的母爱,不管妈妈怎么否认,我总是固执地认定:我还曾有过一个妈妈! 这念头真像是一个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4.
我曾有过一次短短的令人难忘的经历。那是几个星期前的一天,我正在卧室里给我最小的孩子换尿布,我4岁的女儿艾丽莎跑了进来,扑通一下跳到床上,靠在我身边,很认真地问我:“妈妈,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我猜她正在玩什么富于想象力的游戏,于是假装很合作地回答说:“我想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好妈妈。”“你不能干那个,因为你已经是一个妈妈了。你还想干什么?”“那好,也许我会当老师。”“妈妈,不行,你已经是老师了。”“宝贝,那妈妈就不知道还能干些什么了。”“妈妈,你只要回答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就可以了,你可以干任何你想干的…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一段时间以为和齐军终将会有一个结果,这个过程也许是3年,也许是5年,但不管长短,那个完美的结束定会一直在那里等候。就好像是我走再远的路,也终于会走到尽头。而这个尽头,就是与齐军的相守。但是,我和齐军却并不是恋人。我们只是朋友,或者说是那种超越了一般朋友意义上的异性知己。我们互相关心,彼此理解,默契得就像情人之间,语气也熟稔得只差个称呼而已。我会在深夜睡不着的时候爬起来给他打电话,毫无顾忌地说我的快乐和忧愁,不管那个时间里遥远那头的他是否还徜徉在美梦之间,或者是正回味着与某个漂亮美眉的约会。…  相似文献   

6.
姜米粒 《新青年》2005,(10):44-45
我总是忍不住写黛的故事。我觉得黛一直处于发育迟迟、慢慢长大的状态,她仿佛从来没有为青春不再而忧虑过。当那些“才华横溢”的小姑娘打着张爱玲“出名要趁早”的大旗焦急奔走的时候,黛说,我40岁写小说,写20年,写出点模样,再写20年,写出名,然后我就一直写下去,到130岁我死的时候让大家知道有一个写小说的人,名字叫作黛。说这话的时候,黛的语气慢吞吞的,像一个把糖拿到了手中、放进了嘴里的孩子,享受着那落到了心底的甜头。在黛的影响下,我通常忽略了时光的流逝。有时候,这是一件好事情。那年夏天,我和黛坐在紫竹院的阴凉里,看看湖面,看看…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3,(8)
细雨:我是一个17岁的女孩,我想向你倾诉一件令我最烦恼的事。那已是一年前的事了。初三那年,我和另一学校的一个男生相处不错,我们很能谈得来,常常在一起玩,有一次我还和他一起玩过一个通宵。但是我是懂得自我保护的女孩,我和他一直没有什么越轨的行为发生过(细雨姐姐,我知道老师、同学和我的家长都不相信我,我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像他们一样不相信我,但是我敢保证,那个通宵我们真的是在一起玩,虽然最后我是去他家住的,但我们真的没有发生过什么)。我把和他每一次出去玩的事都记在日记里,可是,那本只剩下两页空白纸的日记却…  相似文献   

8.
我的高中是借读在一所环境非常美丽的学校里。由于初中时候就玩疯了,导致了中考的悲惨结果。那时候我迷的是足球。1998年的那一届世界杯,把我带入了一个魅力无限的足球世界。我第一次知道了生活中除了学习和看电视剧之外,还有这么充满活力、让人热血沸腾的体育。我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成为一个球迷的过程。我的房间里贴满了球星们展示着他们的力量和美的巨照,我的床头、地上堆满了体育杂志和报纸,我如数家珍地讲述有关足球的故事,满嘴都是足球术语。我满哈尔滨去找球迷俱乐部。什么影星、歌星从未打动过我,我一看见那帮追星…  相似文献   

9.
很少有一位美国总统在卸任后仍然风光无限,他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过在任的总统。这也许就是克林顿了。4年前,克林顿从总统宝座上下来,他出书、访问、演讲……每一项活动都影响着人们。所有的报道都在重复一个相同的结论:克林顿为什么那么忙,是因为自己惹下风流官司,背负了1000多万美元的巨额债务,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但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克林顿这辈子从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他就是一台工作机器。是什么让一个人变成工作机器的?我们来看两个小小细节。克林顿在任时,曾说过这样一段十分悲观的话,他说,我父亲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他还很…  相似文献   

10.
老字号情结     
读早些年两岸隔绝时,文学前辈梁实秋先生在台北,为报纸写的专栏里,一系列回忆北平老字号的文章,真为之神往。可惜他未能等到这一天,让他再回到这座念念不忘的,然而又是阔别了很久的城市,到他到过的地方,见他见过的朋友,进他进过的饭店,吃他吃过的东西,那该是多圆满多美好的场面啊!然而,梁先生很盼这一天的来临却偏不来,到了能来的这一天,他倒来不成了,这梦想终未实现,实在是令人黯然神伤的事。但他这种老字号情结,我想是能理解的。因为,恋旧或者怀旧,是一个人上了点年岁后的常事。所以,一谈到北京的老字号,有的人就神彩飞扬,我也是这“有的…  相似文献   

11.
童年伙伴     
我小时候最恨的一个人是王大傻,发誓长大以后当交警不叫王大傻过马路。我和王大傻每天都为了争吃争喝争穿或谁干活干上一架。通常是我张着大嘴站在院子里哭。王大傻不叫王大傻,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一帆。王大傻是我打架时恼羞成怒给他起的。我家的墙上写满了王大傻大坏蛋。为这我妈妈揍了我一顿。我哭得越伤心越大声,王大傻越高兴,像过节一样上窜下跳。我上小学3年级,王大傻重复上1年级。他调皮捣蛋,语文30分,数学21分。老师说没法升级。邻居家的奶奶和大婶见了我就夸,这闺女多精神,两大眼滴溜溜转。王大傻听了就很生气,他也长着…  相似文献   

12.
《新青年》2003,(8)
细雨你好!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如果你有耐心听完这个故事,我想,你也就明白我要向你求助什么事情了。我有两位从小就开始交往的好朋友,一个是男友,一个是女友。等我们都长大了以后,那个男友开始追我的女友。我本来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可是我慢慢被男友的那股执著劲儿给感动了,我竟喜欢上了那个男友。但我一直认为他们才是天作之合,我是不会有希望的。我的女友一直没有答应他,而他也没有彻底放弃。就这样过了一年,女友去了北京,走前告诉男孩,他们是不可能的。男友很伤心,我就一直陪着他,开解他。慢慢地,我们有了爱的…  相似文献   

13.
书香     
已故诗人雨青很喜欢买书、读书,每次和他聚谈,话题总围绕在书话上。他有个习惯,一拿起书来,先凑在鼻端嗅一嗅,他说那是书香。好书自有清香,每本书都有各自的味道。看他那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你也会感动。称他为“书痴”,他总是哈哈大笑。 也许受了雨青的影响,我也养成闻书香的习惯,虽没到闻书香起舞的癫狂状态,却也陶然其中,不能自拔。曾经对送书的文友说:你这本书的分量,我只要闻一闻书香就知道。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 书的香味,其实是油墨的味道,这是表层的;真正能让我们感觉书的香,那是书的内容。油墨会随着时间的转…  相似文献   

14.
心灵的节拍     
7年前,我回到了我的出生地,蒙大拿州的一个小镇。那时我刚满18岁,而且觉得自己是个百分之百的城里人。虽然说在镇边的小河里游泳,在路边的小卖店里买牛奶冰激凌都是很有趣的事,但我却不想在这里久留。城里人在我们这个只有7600人的小镇里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他们也许是到附近的农场度假的。有一些人能留下来多住一阵子,但他们四处看看,问候几句你好,就又都打包回城里去了。有很长一  相似文献   

15.
我急急穿过校园,试着用竖起的外衣领子保护着我的脸。开始下雪了,又湿又冷。我的脚在结冰的人行道上一滑一滑的,但我必须抓紧。我不能再迟到了,我已经迟到过一次了,那是生物课!布莱尔教授特别愿意指出你的迟到,当着300个学生的面叫你的名字要让你为打断了他的讲课而羞耻。这个学期我已经经历过他太多次的发火了。但我的闹钟在夜里停了下来,我一直信任有发条的朋友。现在我已经睡过了头。“八点钟想生物生命形式是有些太早了。”我想。那高高的校园钟在几分钟里就要打点了。“赶紧。”我缩紧我的身体,抵抗着那越来越大的风。这时…  相似文献   

16.
若邻 《新青年》2006,(2):37
痛苦就像尘埃,会慢慢地沉下去,静静地躺在心灵的一角,如果没有拂尘,也许他们就这样一直静静地躺着,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过,可是,你却知道这一切永远都无法忘记。米粒的一篇《念念不忘》就仿佛是那拂尘,又让我心里的尘埃漂浮了起来,发生过的一切又鲜活浮现在眼前,还是依然念念不忘。妻也曾小产过,而且不止一次,我们也曾失去过自己的孩子。我还没有来得及给他们起名字,我甚至也没有想过要写一篇文章来纪念他们。还是女人心细,一点一滴都存在记忆里。12周,B超结果出来了,孩子没有长大,只是一个胎芽,医生委婉地告诉我们,怀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神舟”号飞船上天,有他的一份功劳。但他却是一个“小人物”,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几多隐秘…… 多瑙河畔的故事   离回国的日子愈来愈近了。   西德朋友向陈祖贵他们建议:你们一定要到奥地利去看看,那里是世界音乐之都,并且与德国毗邻,到维也纳也就几个小时。多走一些地方多长几分见识。于是,陈祖贵便有了奥地利之行。   陈祖贵是 1988年 6月去奥地利的,共计旅行四天。结伴同行的是前边谈到的那位计算机专家王女士。没想到短暂的日子里,在多瑙河畔就发生了故事,这故事使陈祖贵至今也难以摆脱那情感的羁绊。   先讲他…  相似文献   

18.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19.
刚从师范毕业的时候,我被分到了一个乡村小学任教。白天上几节课,晚上就在小学校里住校。同我一起住校的还有大兵和春子,和我一样,都是刚上班不久没有女朋友的光棍老师。我们仨把学校的一间小房当做厨房,轮流买菜做饭,过得倒也优哉游哉。可是,接连几天,我们买回来做菜的内一放在厨房就不见了。我们正怀疑是有学生拿走时,小学校的校长对我们说:"我这几天常看见只黄狗在校园里跑来跑去,也许是它偷吃了吧。"我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2003,(4)
细雨:很高兴与你相识。我是一名高中生,很早就想给你写这封信了,但我一直都无法提起沉重的笔。在初中时,我一直学习成绩优秀,而自从升入高中以后,痛苦经常伴随着我的左右。也许是高手太多,或许是自己不够努力,我的成绩一直令自己抬不起头来,想到这儿,我就觉得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他们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实话跟你说,我妈每月都给我300元生活费(我是住校生),我省吃俭用,每月还能剩下100元左右。可是,自从有一位同学带我去过一次网吧后,我就深深地陷进了深渊,不能自拔。我就是因为迷上了网上聊天才会把学习荒废到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