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祖祖前几天去世了。或许你还不懂祖祖是什么概念吧。在我们这儿,爷爷那一辈人的父母都被称之为祖祖,祖祖是一个中性词,不分男女。死去的这个祖祖,是爷爷的爸爸,是男祖祖。从小,我就受着父母的宠爱,却不知道老人的宠爱。外公和奶奶我从没谋面,外婆和爷爷死的时候我还没有懂事。想来想去,我得到的老人的呵护,全来自城里的两个祖祖了。这两个祖祖和我的血缘关系较远,只因为同着姓同着家族,便成了至亲至爱的祖祖了。记得五六岁时到祖祖家玩过一次,小学时他们又到我家住了一个月,他们睡我的床,我和妈妈睡,后来他们回家了,很久…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2003,(9)
细雨老师:你好,请你耐心地将我的信读完,好吗?谢谢我是河南省某院校的一名学生,性格内向,心地善良,但我却做过一件连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的事。几年来,因为这件事,我失去了很多,我想请你来帮我解开这个心结。这应当从5年前说起,我家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个弟弟,我只比他大两岁,我们的感情一直都不错。那时我上初三,一天下午,家里只有我和他,由于一个小东西,我俩争起来,谁也不让谁。片刻之后,我看到弟弟很生气的样子,感觉自己毕竟比他大,该让着他,就想让给他算了,谁知,弟弟竟对我说:“你不是这个家里的人,这家里的东西本来就不是你的,你应该滚出去。”我呆住了,顿时泪流满面,一个15岁的少女哪能受得了这种打击,此时此刻,说我的心都碎了一点儿也不过分。其实,我在早几年前,就已经知道了我不是妈妈亲生的,但这个家里的所有人都对我很好,而且他们把我从小带大,我们很有感情。可是,我从没想到,这件事会以这种形式,用这种语言被家人揭出来。我傻了一般,只是知道哭,我觉得惟有哭,才能洗刷掉自己的伤心和耻辱。  相似文献   

3.
细雨姐姐: 你好.一直以来.我把你当成了分担我快乐和不幸的知音,我的心事很想跟你说一说。我小时候.一直认为我的爸爸和妈妈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很少吵架。可是在我9岁那年,爸爸迷上了打麻将.他们的感情开始一点点减少。爸爸每天都出去赌钱,家里的钱都让他输光了。妈妈终于在没  相似文献   

4.
就在我刚满29岁的时候,父亲退休了.我的父母从维多利亚搬到了昆士兰.我是家里的独生女,我的朋友们都对我父母的决定感到很吃惊,为什么他们要搬得离我那么远呢?我对此只是耸耸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反倒觉得正好可以有机会去一个气候温暖的地方度假.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2004,(2)
细雨姐: 你好! 我以前认为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写信是件很蠢很笨的事,可是我没有想到,自己也会这样做,你不会笑我吧?也许是我太累太压抑了,我真的好想大哭一场,可是我做不到。我在我最好的朋友家打工,她对我好得不得了,可是她妈妈并不喜欢我。她家里很有钱,她妈想让她将来出国。可能  相似文献   

6.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高三男孩,长得很英俊,学习也不错,大家都很喜欢我。可以说我在顺境中成长,无忧无虑,而且在高一时我结识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百里挑一的女孩A,并与她恋爱到现在。她晶莹可爱,是我心中的天使。我们已经私定终身,并且发生过性关系。我这辈子非她不娶,而她也非我不嫁。他家里的人尤其是她的父母非常喜欢我,我是他们心中标准的未来女婿。但是,我父母却很排斥她,认为是她一直在勾引我,影响我的学习以及我和家人的关系。可事实上让我内疚,真正勾引我的人不是她,而是另外一个性格外向喜欢与男生打成一片的女生B。B很喜欢我,希望…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3,(6)
细雨姐姐:你好!我是第一次给你写信,知道你每天一定很忙,给你写信的人一定很多,可是,我实在是太想跟你说说我的苦恼了。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现在这个家已经不是个家了,因为我的父母不久前离婚了。现在我在学校住宿,我的妈妈在外地打工挣钱。而我的爸爸,自从和妈妈离婚后,一共就给过我50元生活费,见过我3次面,其中有两次还是我主动去看他的。我觉得爸爸根本就不关心我。我很羡慕那些幸福快乐的家庭,即使家里没有什么钱,只要有快乐就行。再说说我的妈妈,她是个好母亲,她为了生活已经尽了全力,可是生活并没有给善良…  相似文献   

8.
细雨 《新青年》2002,(10):42
细雨姐姐:你好!我是一个刚满19周岁的女孩,文化程度不高,字也写得不美观,但是,我在信里表达的感情是真挚的,我真心希望您能把我的信刊登出来,让天下的父母倾听一个农村女孩子的心声。我生活在肇东市附近的一个农村家庭里,我的父母都没有多少文化,脾气暴躁,经常吵架,他们把打骂孩子当成家常便饭。我和弟弟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性格都非常内向。妈妈常常打骂我,说我不懂事,没大没小。从去年开始妈妈嫌我在家烦,给我张罗找婆家。  相似文献   

9.
长城卡情缘     
在大学生活近一年了,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父母每月都准时把钱存到我们的卡上,保管和使用起来都非常方便。提到卡,让我想起了高考后那个让我难忘的暑假。上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到来了,爸爸说要带我回一趟老家。总是听爷爷说起老家,这回我也可以去寻根问祖,当然高兴得不得了。爷爷说那里很美但是很穷。叫我不要怕吃苦。带着满心的期望我跟爸爸上了火车。爷爷的老家在秦皇岛的一个小村子。所以下了火车还要坐好几个小时的汽车。在车上看了一路好风景,这里真的很美,有山有水,恰似世外桃源。爷爷没有骗我,这里真的很穷。房子很破,人穿的…  相似文献   

10.
我曾有过一次短短的令人难忘的经历。那是几个星期前的一天,我正在卧室里给我最小的孩子换尿布,我4岁的女儿艾丽莎跑了进来,扑通一下跳到床上,靠在我身边,很认真地问我:“妈妈,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我猜她正在玩什么富于想象力的游戏,于是假装很合作地回答说:“我想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好妈妈。”“你不能干那个,因为你已经是一个妈妈了。你还想干什么?”“那好,也许我会当老师。”“妈妈,不行,你已经是老师了。”“宝贝,那妈妈就不知道还能干些什么了。”“妈妈,你只要回答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就可以了,你可以干任何你想干的…  相似文献   

11.
平时陪孩子走路,总会有说不完的话。此刻许是午后阳光过于猛烈,我有些恹然,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但儿子兴致很高,总试图让我陪他玩起来,他拿出沙包说:妈妈你扔沙包追我,我跑。我笑了:儿子,妈妈可跑不动啊。是啊,在儿子的心里,从小到大,妈妈一直都是那个和他赛跑的人。小时候,我跑到前面,回过头对他说:跑快点儿呀儿子,到妈妈这里来。一转眼,就是他跑得老远回过头嘲笑地望着我说:追我呀妈妈。可是如今他快十岁了,我哪里还追得上。他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常常独自去广场上玩上大半天,他们能够跑上整整一天也不觉得累,他和妈妈在  相似文献   

12.
马老师:您好!读过您的不少心理咨询文章,看到一个个向您求助的学生都如愿以偿得到了您的帮助,我鼓足勇气写出了这封信,向您倾诉我的痛苦。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家里充满了争吵。我的父母是老式婚姻,一直在闹离婚却总也没有离婚。在内心深处我是希望他们离婚的,用一句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可是我却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家对我来说只是四堵墙支起一个顶盖,虽然可以让我遮风避雨,可是仍然让我感到寒冷。就是炎热的夏天也是从头顶冷到脚底,冷到了心灵的最深处,冷到了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我知道我需要的温暖不是…  相似文献   

13.
亲情难却     
从小开始,我对桥就有了一份特殊的印象。还有那力大无比的“守桥人”,对我更是一个至今仍然无法见证的神秘人物。这应该是四十年前的事。 父母亲带着我们三兄姐回“唐山”,要把我们那条连自己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尾巴”斩掉。 在乡下住了差不多一个月。一天早上,妈妈告诉我们三兄姐,过一会端姑会带我们去溪南凤姑家里玩。  相似文献   

14.
学会忍让     
《新青年》2003,(11)
细雨:我在一所卫校上学,是个中专生,我现在心里好烦,烦得想自杀,也想杀人!有一次我们宿舍的一个女生在大厅里当众把我摔倒在地上,我觉得她是在欺负我(事实上,同学们都认为我们是在开玩笑),我气愤极了,我想杀死她!我现在尽力在压制这个坏念头,我真有点儿恨自己了,我这不是心理变态是什么?有时,我还会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让人很不理解,有的同学骂我是神经病。如今,我无心学习,觉得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我的父母。我想问问您,我还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吗?一个渴望正常的“变态”女孩渴望正常的“变态”女孩:你好!你也许注意到了,我在“变态”二字…  相似文献   

15.
生日礼物     
晓倩 《新青年》2015,(2):41
去年,你我相识于网络之前我在一家餐厅里打工,因为一些琐事和主管闹得不开心就赌气辞职,哈尔滨的夏天很炎热,所以也无心再找工作。我的老家在一个遥远的县城,几年前就跟姐妹们出来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在外久了也习惯了,家里孩子也多,父母照顾不过来,我能自给自足已经很好了。家人偶尔通电话报个平安,他们看不到我也不用担心太多。对于未来我并不感到恐惧,找个差不多的工作,找个爱人结婚生子,然后静静地等待苍老。在我看来,生  相似文献   

16.
漫游大中国,萌发创业激情 1982年,杨彦出生在哈尔滨-个普通市民家里,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在工厂做行政工作.慈祥的父母对自己美丽可爱的女儿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经常带她到各地游览.6岁时,杨彦跟喜欢旅游的妈妈去了北京.那次首都之行,让杨彦彻底爱上了旅游,从小学到大学的短短十几年里,她跟着妈妈或是和同学结伴,或是自己单独到全国各地旅游,除了西藏和西双版纳,她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相似文献   

17.
我不能考驾照,我不能学我喜欢的化工专业,我甚至不能给我自己画一个色彩配搭得体的彩妆。因为我是色盲,却有个讽刺的名字冯彩颜。妈妈是大学美术系的教授,本想培养我做个画家才取了这么五彩缤纷的名字,直到有一天我在红灯的时候对妈妈说:"绿灯了怎么不走?"妈妈就绝望了,收起了家里所有的蜡笔、水彩笔,对我的爱跟着这些  相似文献   

18.
安宁 《新青年》2006,(7):3-4
1、滑板上火红色的少年夏天来的时候,我开始带着狗狗小伍去公园里溜达。小伍和我一样,已经许久没有在黄昏里疯跑过了。尽管妈妈只允许我在外面散步一个小时,但每次我被小伍拽着在公园的木桥和石子路上兴高采烈地跑,常常会乐不思蜀。回家后被妈妈批,小伍便很温顺地趴在我的脚边,难过地摇着尾巴向妈妈示好。这样怜爱的模样,会让我想起它在追逐那些滑板少年时的飒爽英姿。小伍像我一样,每天被妈妈关在家里修身养性,几乎忘掉了外面的世界。所以当它看到滑板上那些自由自在的少年,心便开始与他们一样野。它在公园曲折回转的小路上飞奔,姿势是飞翔…  相似文献   

19.
整个故事浸透了人性的阴暗,没有白天,只有黑夜,像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两个想从黑暗中挣扎出来的孩子用黑色的眼睛却寻找不到光明,而是堕向更深的黑夜.雪穗和亮司是同学,他们11岁那年,生活中黑暗的渣滓残酷地浮出水面.亮司的父亲是当铺老板,在性取向上只喜欢幼女,年轻的母亲便与店员一直保持着不正当关系.雪穗出身贫穷,父亲死后母亲让幼小的雪穗卖身,当铺老板明着去找雪穗的母亲,实际是为了雪穗.这一天,亮司发现雪穗卖身的对象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愤怒之下刺死了父亲.两个孩子憎恨自己的父母,第一个阴谋就这样发生了,11岁的孩子已被煤气熏死,表面看来这是一起杀人、然后自杀的结局,种种迹象都指向雪穗的母亲,她成了杀死亮司父亲的凶手.  相似文献   

20.
生活指南     
我曾向父母建议,让他们写一写自传。可是他们觉得自己太平凡,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我的本意并不是想让他们出版自己的传记,而是把多年的生活经验给我们留下来,权当生活指南。大多数人的经历都很平凡,但这其中一定会有许多人生智慧,不留下来,似乎有些可惜。人生数载匆匆而过,我们是否也该问一问自己:我们能留下些什么呢?——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