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妇女节寄语     
中国婦女在生機勃勃的改革聲中迎來了一九八六年的‘三八’國際婦女節。近年來,改革向中國婦女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在先行改革的農村,婦女地位的變化是驚人的。過去的農村婦女‘種田聽生產隊長安排,家事由丈夫作主’,現在許多丈夫外出經商做工,婦女成了戶主。她們學會了用科學方法種田、養殖和加工農產品,也逐漸懂得了銷售經營。其中不少人的家庭因此富裕起來了,她們自己也成了家裹的頂梁柱。過去習慣回家等妻子侍候的‘爺兒  相似文献   

2.
熱情的蕭麗明,曾是鄉村教師,現在是丹洲鄉的婦女聯合會主任,致力於保護婦女兒童及幫助農家建立和睦家庭的工作。她認為改革給農家帶來的變化是多方面的,不僅在經濟上,還表現在婦女地位的提高,農民的新追求,以及家庭內部的新關係等等。“還是眼見為實,你到各家去看看,就會知道我的說法對不對!”她陪我訪問了不少農家。下面介紹的三家,可說是丹洲鄉六千二百八十六戶農家的生活縮影。  相似文献   

3.
數百萬農民進城打工,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中國政府的對策如何?  相似文献   

4.
中國經過多年努力,利用有限的耕地,基本上解决了十一億多人口的吃飽、穿暖問題。現在中國的人口仍在增加,土地還能產出更多的粮食嗎?為此,中國的農業正在作出什麼新的努力?最近,記者到河北省的石家莊地區進行採訪,看到那裹的農村主要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經濟,尋找糧食增產的新途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中國農業的總動向。位於華北平原的石家莊地區是傳統的農業區,轄十三個縣市,人口五百一十六萬,  相似文献   

5.
中國婦女的就業、受教育、在家庭及社會的地位等現狀如何?首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資料提供了回答。在去年九月十五日這一天,中國對居住在十八個省、自治區和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十八至六十四歲的家庭住戶成員,包括兩萬零七百七十名男性和兩萬零七百八十六名女性,進行了個人问卷調查。此次調查是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的,調查內容是根據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狀况,並參照聯合國及亞太地區監測婦女地位的指標而設置的。調查的結果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婦女地位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過去的五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取得了重大進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廣後,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村經濟開始向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轉變。許多有親人在台灣的家庭,紛紛走上了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决議中指出:‘農村生產互助合作、農村供銷合作和農村信用合作是農村合作化的三種形式。這三種合作百相分工而又互相聯系和百相促進,從而逐步地把農村的經濟活動與國家的經濟建設計劃聯結起來,逐步在生產合作的基礎上,改造小農經济。’各級黨的組織必須根據這一精神,有計劃地發展三種合作經濟,並採取有效措施密切三種合作經濟之間的聯系與結合。几年來,我省农村的互助今作运動,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各级黨委的直接領導和廣大農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經過宣傳總路綫和實行粮食的计划收購與計劃供應以来,农村三種合作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全省农业生產兮作社已發展到一萬多個,三十餘萬戶農民參加了互助組;基層供銷合作社已有二千九百一十四個,社員達六百三十九萬人,佔全省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四點五四;信用合作社二千五百三十九個,平均兩個半鄉一個社,社員一百六十三萬餘人。與此同時,這三種合作經濟间的聯系與結合也較前密切了,在部分地區這三種合作經濟间的結合並有了新的發展。僅武鄉、長子、和順和陵川等四縣的統計,去年就有一百個基層供銷社和一百七十八個農業社,四百七十四個互助組訂了結合合同,供應生產資料總值達十五億元之钜。...  相似文献   

8.
在短短幾年內,中國農村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條是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目前有農民兴辦的農產品加工、農機、採礦、小水電、運輸、建築、商業等各種鄉鎮企業共一千二百二十二萬五千個,在其中參加工作的農民達六千九百七十九万,其總產值達二千七百二十八億元,佔全國農村社會總產值的百分之四十四,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 從一九七八年底起,農村開始進行改革,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的生產責任制,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獲得豐收,也為  相似文献   

9.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改革與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給婦女帶來了更多的施展才華和體現自身价值的機遇。然而,面臨着個人進取方面的激烈競爭和挑戰,她們倍感自己在家庭中傳統角色的束縛,和繁重家務勞動的羈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与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經濟上最有活力、發展最快的就是分布於沿海的五個經济特區——即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厦門和海南經濟特區。前四個特區,其工農業總產值一九九○年為一九八○年的十七點七倍。現在,經  相似文献   

11.
五年前,中國為了用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確定了要在農業、能源、交通運輸、機械電子、原材料等方面完成三十八項重大科技項目的任務。經過五年的努力,隨着這些項目的完成,共開發研製出大約三千九百項新技術、新成果。其中大部分填補了國內空白,一部分還達到了國際領先地位。有一千一百項已在生產中得到應用。並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農業科技有四十五項成果達到國際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利用這些成果創造的經濟效益近七十億元人民幣。 農作物育種方面,培育出水稻、小麥、玉  相似文献   

12.
甘肅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發祥地之一。距今六七千年前,這裹已經產生了發達的彩陶文化;三千年前中國人的祖先在這裹漁獵稼穡,創造了中國最早的農業。在後來的歷史時期,甘肅又成了溝通中西經濟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五大改革任務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陳錦華在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說,中國九十年代經濟體制改革的大目標是:初步建立超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新體制和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運行機制。主要有五大任務: ——建立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爲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搆。——建立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企業制度。競爭性企業要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行爲規範的商品生產者  相似文献   

14.
經濟學家、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高尚全在回答中國的改革是否停頓了這一問題時認為:“中國的經濟改革不但沒停頓,而且一九九一年,隨着經濟形勢的好轉,國家已着手加快改革的步伐。”高尚全先生多年來致力於推動經濟改革,經常到各地調查研究改革情况。一九九一年他曾到美國與其政府官員、國會議員等上層人士會晤,介紹中國經濟改革的新進程。高先生今年六十二歲,出生於上海,早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經濟系。參加工作  相似文献   

15.
從今年開始,中國經濟建設將進入實行第八個五年計劃(一九九——一九九五年)時期。這對逐步提高人民生活和穩定發展經濟,也就是對中國實現本世紀末的奮鬥目標——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和走向二十一世紀,都至關重要。對中國經濟的詳情,由於我們目前尚未獲得一九九○年國民經濟計劃  相似文献   

16.
中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計划開始于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完成。这期間建立了一批新工業部門,增强了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以及沿海城市的基础工业实力。五年内,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八。一九五八年,中国开始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劃,旨在繼續推進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以此來武装國民經济各部门。這個五年計劃一開始實行,就由於經济指導工作上的失誤,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撕毀合同,使整個國民經濟進入困難時期。一九六一年以後,中國調整經濟,生產有了恢復,到一九六五年,農業和輕重工業總產值超過了一九五七年的发展水平。八年間,工農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  相似文献   

17.
位於浙江省海鹽縣內的秦山核電站,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第一座三十萬千瓦壓水堆式核電站,今年年底將建成發電。泰山核電站是目前中國在建的二十多項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之一。重點建設工程是中國在不同時期,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需要出發,根據國力的可能,有計劃地安排的重大經濟建設項目。新中國成立四十年來,已完成了四千四百項大中型重點工程,它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具有擧足輕重的作用。當前儘管中國還處於經濟調整時期,壓縮了一批基本建設項目,但是國家還是集中人力、財  相似文献   

18.
△趙紫陽談改革形勢 他說,一九八五年是全面改革的第一年,改革的步子邁得比原來預料的大,效果比原來預料的好。農副產品價格的放開,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推動了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在生產資料價格的改革上,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經過一年的努力,初戰必勝的要求已經實現。趙紫陽在談到這個勝利的意義時說,我們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社会主義經濟體制的輪廓,认識上不是更模糊,而是更清晰了,對今後改革的路子如何走,不是更渺茫,而是更明朗了。這是極為寶貴的收穫。△中国查处重大走私案航天工業部所属广宇工業貿易總公司非法高價倒買失效批件,高價套取巨額外匯貸款,同法國一家公司签訂了進口十八萬套彩色電視機組裝件的合同,總價值達四千一百四十七萬美元。  相似文献   

19.
本期刊登的《熱心為貧困地區婦女服務》一文,反映了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簡稱婦聯),對全國兩千個縣中的三百多個貧困縣的農村婦女,  相似文献   

20.
改革開放十四個不變一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不變; 二是廠長負責制不變; 三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發展多種經濟成分的方針不變; 四是發展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不變; 五是企業、行業的承包責任制不變; 六是允許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政策不變; 七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政策不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