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上一个最为基本的范畴,由于理论研究视野的局限和实用主义的误导,我国行政法学界相当一部分人曾一度对我国传统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提出了诸多质疑。从完善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和行政程序立法的视角来看,正确认识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至为关键。本文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具体行政行为内涵的演进出发,分析并探讨了学术界对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界定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本文对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的国家理念在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中起着奠基作用。国家理念决定着行政法的本质、功能和作用,影响着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引导着行政法学理论未来的发展。我国学者对有关行政法国家理念的认识不无偏差之处。本文试图对相关概念的涵义进行阐释并作澄清。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已经存在数千年,它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也已经存在二三百年了,那么行政法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这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近代特别是现代,在日本形成“行政公益性理论”,英国形成“越权无效”理论,它们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本国行政法存在和发展的重心,对丰富和发展行政法学理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法学理论不能照搬  相似文献   

4.
行政主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行政法学概念。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但却与西方的行政主体理论存在明显的实质性差异。行政主体理论曾经对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实际运作起了重要作用,但在近十年的实践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三大基础理论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法教科书中 ,对行政法的定义、行政法学的架构以及其他理论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 ,其原因在于各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观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法发展历史 ,可以看到各学者主要受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三大理论影响 ,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可帮助我们认清行政法中的各种现象 ,确认行政法学研究和行政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法学在导入公务员制度的同时 ,忽视了对非公务员的行政执法人员问题的研究 ,这种状况既不利于行政法学的健康发展 ,也不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良性运转。准公务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应当尽快改变目前只解释法规条文不关注行政实际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
法学的科学性问题对于其下位学科——行政法学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证明行政法学的科学性,可为行政法学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明晰科学性的内涵,并分析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方法论,探究学术界对法学科学性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行政法学的科学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本身符合科学的客观、逻辑、求真、批判的特点,并且形成了科学的体系.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行政法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也突破了传统,更注重于科学的客观规律.因此,通过比较分析以及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理论研究,可证明行政法学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法学的科学性问题对于其下位学科——行政法学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证明行政法学的科学性,可为行政法学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明晰科学性的内涵,并分析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方法论,探究学术界对法学科学性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行政法学的科学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本身符合科学的客观、逻辑、求真、批判的特点,并且形成了科学的体系。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行政法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也突破了传统,更注重于科学的客观规律。因此,通过比较分析以及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理论研究,可证明行政法学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电影行业管制中,客观上存在管制对象“错位”、管制手段贫乏和管制程序不尽合理等问题。政府对电影行业的管制,应调整管制策略、引入公众参与程序和丰富管制手段。政府规制理论为现代行政法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应使用好这支“新画笔”,为行政法学研究增添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任何关心中国法学发展的人都无法否认 ,行政法学研究在过去的十来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不单表现在行政法学的整体框架中总论、分论各方面得以丰满充实 ,而且表现在学界对行政法学体系所赖以建构的理论基础的问题的执着探索。中国行政法学的进步可以说始终伴随着行政法 (学 )理论基础这一课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角度对行政执法责任制与法治政府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集中阐述了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对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了我国在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我国建设符合法治政府要求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是我国行政法学体系的一块基石,既源自其他国家又有自己的特点,随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现有的行政主体体系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本文从中外行政主体的比较以及对中国行政主体本身概念进行分析,指出现行行政主体理论在概念上的误差和实践中的弊端,并提出对现行的行政主体理论的完善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行政法学理论不能适应现实行政发展需要的问题,日本的行政法学者在借鉴美国及德国的动态考察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政过程论",但各学者的观点并不一致。其中,远藤博也提倡的"多元性问题发现论"认为行政法学应当以现实行政过程中的矛盾作为起点,发现行政过程中具体法律关系的问题;盐野宏提倡的"动态性法律关系论"认为行政法学应当将行政法作为有关行政法律关系的动态过程的法律来把握,以有关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形成或消灭过程的法律为中心,对有关行政的法律现象进行动态的考察;山村恒年的"合理性裁量论"认为行政法学应当以行政的意思决定过程中各构成要素所形成的"目的→行为规范的认识→事实认定→预测→评价→选择→决定"动态过程为基础,考察行政裁量在各自阶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是我国行政法学体系的一块基石,既源自其他国家又有自己的特点,随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现有的行政主体体系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本文从中外行政主体的比较以及对中国行政主体本身概念进行分析,指出现行行政主体理论在概念上的误差和实践中的弊端,并提出对现行的行政主体理论的完善和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行政法学理论研究勃兴的大背景之下,广大学者对于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新增长点在何处的追问层出不穷。正是鉴于"一切认识、知识均可溯源于比较"的逻辑预设,以域外行政法学前沿问题研究为进路,我们似乎可以把握到未来中国行政法学理论发展的新向度。思古酌今,举目四海,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便是精准地把握行政法学理论的灵魂与轨迹,进而为未来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富有启迪性的知识增量。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刚刚兴起,诸多理论问题尚在讨论之中,如何界定行政的基本原则便是其中之一。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依据,又是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中国行政法学知识生产的竞争中,部门行政法学占据了重要地位。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战略目标的提出,为部门行政法学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契机。以现实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精耕细作型微观部门行政法研究进路,需要从求新、求广和求异三个方面予以拓展;以整合微观提取共性为导向的承前启后型中观部门行政法研究进路,需要从任务、范畴和框架三个方面拓展合作行政法研究;以中度抽象水准论题提炼为导向的纵横捭阖型宏观部门行政法研究进路,需要在克服实践依赖和理论自恋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直接、深入、持续的实证观察,努力检验、修正、反哺和发展行政法学总论。在中国行政法学的时代转型中,三种部门行政法学研究进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8.
对行政行为概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行为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通用的观点是行政行为是公法行为、法律行为,不包括私法行为、准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这种行政行为不符合"词的通常用法",导致某些公权力行为地位不明,与我国的现行司法实践相悖,与WTO规则相冲突,有悖于行政法治,有必要对我国的行政行为概念进行反思.根据世界行政法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的行政行为应该是行政权的运用与不运用的所有行为,其中对行政权要从命令到服务、从事实到意思、到效果等多方位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的行政法学研究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内容失衡、视域狭窄、方法局限、争鸣匮乏等问题。为了实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在21世纪的新崛起,应当以本土化、规范化、和谐化、综合化与国际化为导向,着重在基本范畴的重构、行政法哲学的构建、部门行政法学的拓展、比较行政法学的突围、行政法社会学的建立、行政法方法论的更新等方面进行努力。惟此,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方能真正走出困境,进而不断提升其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军事行政诉讼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军事行政诉讼制度有无上,中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我国军事法学理论的主流观点是呼吁建立该制度。打破我国军事法学理论与行政法学理论长期割裂的局面,主张以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发展脉络来解释和指导我国军事行政诉讼的理论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