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军 《今日民族》2006,(7):43-45
纸马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体系,至今广泛流传于云南省汉、白、彝、纳西、藏、傈僳等民族的民间信仰活动中,它是民间信仰体系中诸神灵形象的外在表现,从中原传入云南后,保留了大量的儒、释、道神灵外,也兼容了各民族信仰的神灵,种类不下千余种。那一张张跃于土纸中的神佛像,古朴、稚  相似文献   

2.
傩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它包括傩仪、傩舞、傩戏等。我国南方的苗、侗、土家、仡佬、彝等民族中较为盛行。西南的藏族和北方的蒙古族中也有傩文化遗存。下面就黑龙江省蒙古喇嘛寺院中的傩舞作一探讨。 一、喇嘛寺院傩舞的传入 黑龙江省西部嫩江流域是蒙古族聚居区,早在辽金时期,蒙古杜尔伯特氏族、郭尔罗斯氏族就迁徙到这里游牧。到16世纪中叶,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四世孙奎孟克塔斯哈喇,从漠北呼伦贝尔东迁  相似文献   

3.
林森 《今日民族》2008,(9):15-18
傩舞,是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文化遗存。至今惟存于青海隆务河畔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种傩祭活动的珍贵活标本。这种民间风俗活动生命力极强,延续和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也折射出今天青海土族人的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4.
影子 《今日民族》2014,(10):35-37
<正>艳丽无比的色彩诡秘妖魅的表情胼手胝足呼风唤雨一步一调讲述历史故事一挥一舞演绎民间智慧记得儿时的梦境中常有妖鬼的形像,去山西的文化之乡寿阳看傩舞"爱社",或许是为了找回那梦中的舞蹈。文字里的傩舞我见过,老人的传说中我也听过,但如今却是要去见识它的全部精髓和奥秘,一种宗教的虔诚开始在我的心底升腾起来。傩舞那诡秘的脸谱,飘舞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神灵主要有神、神仙、人鬼、菩萨、妖魔五大类。从理论上说,神仙与其它四类神灵是截然不同的:神仙既重灵魂又重肉体,是灵魂肉体同时长生不死的人;而其它四类神灵有的是自然崇拜的结果,有的是人死后灵魂所化,都重灵魂而轻形体,是万物有灵论和灵魂不死观念形象化的产物。但是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神仙思想和神仙信仰以后,由于中国人对神仙的偏爱,其它四类神灵在漫长的信仰过程中,也逐渐向神仙靠拢,有的演变为神仙,有的沾染上仙气,出现了奇异的仙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经历过相互借鉴与创新的过程,因此这些民族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它们之间有着这样的联系,因此他们的神灵信仰、思考方式、生活习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一大群人围着篝火连袂踏歌的圈舞形式,就是舞蹈的的一种共性特征。圈舞形式包含很强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而且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圈舞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开始实现流变。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教士眼中的羌族神灵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传播可谓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相遇。于是,福音传播者捧着福音书,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做出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傩,原意为驱除瘟疫的神,也是旧时人们举行迎神赛会、驱除疫鬼的一种活动仪式,是我国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现象。贵州省是我国南方诸省雅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尤以黔东北的铜住地区为最,素有“雅文化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明清时期的摊面具真品、神堂案画、依法器,具有神秘色彩的排表演绝技,雅古老戏剧、地戏、“变人戏”及摊戏唱本资料,具有旅游价值的摊文化古迹以及极富观赏性、装饰性的滩工艺品等等。为了充分开发摊文化这一文化遗产资源,国家有关部门还在铜仁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摊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傩坛概观——思南土家族傩坛调查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土家族地区,世代传袭着一种以驱瘟逐疫为目的与鬼神打交道的巫教傩坛组织。傩坛法师们或跳神唱戏,或问卦占卜,为祈者报告祸福,传达神灵意旨,从而达到消灾去病目的。一些在鬼神观念与“万物有灵”观念支配下的土家人民,无不对此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每遇疾病、瘟疫、死亡、受灾等不幸,均认为是冒犯神灵或鬼怪缠身的结果,因而都要许以傩愿,求傩坛法师给予解救。在他们心目中,法师们不仅能上通天曹,下通地府,而且“鸣角  相似文献   

10.
郑锋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2):134-138
本文应用田野考察、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彝族铃铛舞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彝族铃铛舞是一种独具民族个性的、方便易行的自娱自乐和有健身功能的民族传统舞蹈和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地域性、表演性、观赏性、群体性、融合性等文化特征.始终表现了增强本民族的团结.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社会功能;可以对铃铛舞进行开发;把它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学校体育,也可作为全民健身的内容,服务于大众;还可促进彝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五通神自唐代便兴起于古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此后在江南地区普遍流传,是该地区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现象,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到民国时期,五通神表现出了极强的时代适应性,以财神和邪神的双重身份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朱玛 《观察与思考》2001,(10):34-35
<正>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中,笔者认为最深层的、最实质的原因是法律不被信仰。而“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当法律形同虚设时,法治必然会被人治所替代,从而难以完成党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使命。本文就法律信仰与中国法治化的关系做一探讨。一、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无论何种形态的社会,人们都有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对象。如原始社会的图腾信仰,奴隶社会的神灵信仰,封建社会的君主信仰或权力信仰,近现代社会的领袖信仰或法律信仰。人们对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13.
水族原始宗教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族人民历史以来,普遍信仰与崇拜多神教,诸如自然物中的巨石、古木、土地、山川、河流:自然现象中的日、月、星、辰、雷、雨;动植物中的龙、凤、花草;创世纪中女性、男性代表人物及其远近祖先等等。人们相信以占卜来决定何物侵害与赐福,尊崇巫术、咒语来驱邪与还愿。故人世间凡生、死、疾病、灾荒、古、凶、祸、福或求子、求财等等,都要经巫师占卜后而敬献各种神灵与鬼魂。其神灵与鬼魂的名目繁多,据民间巫师相传,“足不足,三百六”意即360个神鬼。据此,人们封给巫师的红包(即工资)一般都是三元六角或三角六分,以示巫师能治服一年之中每天在活动的神灵与鬼魂之意。  相似文献   

14.
任宽 《传承》2012,(4):72-73
自商周流传至今的傩文化,在其产生发展的几千年里得以保存流传,是因为它具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黔东傩作为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其中一支,它也并非傩面具、傩舞、傩音、傩仪以及傩戏等要素之间简单的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以崇尚生命为理想的文化,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强调感知的感情世界。它尊重自然,从最初的敬畏到最终的和谐状态,傩扮演的是协调与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角色。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黔东傩文化重建了生命的秩序和自我的调控力,并修复完善其道德伦理观。  相似文献   

15.
民俗广西     
子语 《当代广西》2010,(17):21-21
在宝钢小舞台上,别出心裁的《民俗广西》演出让游客们大开眼界。天籁之声的天琴组合弹唱出了壮家的柔美,诙谐有趣的原生态器乐表演《猴鼓》挥洒着瑶族的风趣,高亢的壮族嘹歌与秀美的壮锦服饰相映成趣,而傩面、傩舞、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柳林降狮舞发源于原堂邑县南邢庄,传说为大禹治水时所留。降狮舞就是古老的傩舞。傩舞在长期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逐渐与宗教、文艺、民俗等结合,衍变为多种形态的傩舞、傩戏,至今仍在我国广大农村流行。据调查,以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遗存较多,中原地区较少,山东省则更为罕见,目前全省只发现3处傩舞,而柳林是保存较好的一处。几百年来,柳林南街的老艺人总把自己的组织称为"狮子会"。  相似文献   

17.
<正>信仰的核心是人性的尊严与价值信仰,就其本义而言,并不一定意味着对神灵或彼岸的信仰。人类的信仰体系本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层次。信仰的对象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存在物(如鬼神或图腾等),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的价值(如真理、道义、美德、尊严等)。人们接受某种价值,形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民族戏剧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一种戏种。这种源于古时的巫术的最古老的文化形态,无论是傩舞还是傩戏,都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  相似文献   

19.
关帝文化及其在台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帝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关帝信仰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关帝集忠、勇、仁、义、礼、智、信于一体,一直成为各行各业所推崇的一种精神。至今关帝已是东方职业伦理的化身,成为世界华人共同信奉的神。学术界、宗教界对关帝的精神、行为、品德等研究认为,关帝信仰的深层现象是个民族文化问题,并已形成发展为关帝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祭祀仪式是以信仰超自然力量存在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展演,是内心信仰世界的外在表达,隐含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传统民族文化等因素导致原始宗教因素得以较多保留,祭祀行为较为常见。祭祀仪式是一种地域性文化的"灵魂",内涵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祭祀仪式的各种器物如同人们生活中的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