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转基因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1,(4):14-15
所谓转基因粮食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物”。  相似文献   

3.
王迪 《世纪桥》2015,(2):47-4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资源匮乏的今天,转基因技术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契机,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的转基因食品,能够极大的满足人类对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保证全球的粮食供应稳定,让人类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不必再为粮食供应问题伤脑筋。但是在转基因食品的巨大优势面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一直备受瞩目,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时代性鲜明的前沿技术,它有着一定的危险性。面对转基因技术,应该全面系统的看待转基因食品,因此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法律规制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问:编辑同志,您好。最近崔永元和方舟子就转基因食品问题在网络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请问,转基因及转基因食品到底是怎么回事?河北读者:侯意侯意同志:您好!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转基因食品。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NA分子当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称为基因,基因决定着生物的一切特征。我们所说的转基因,其实指的是转基因技术,它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并最终获取具有特定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例如,北极鱼体内的某个基因有防冻作用,科学家将它抽出,植入西红柿里,于是就制造出新品种的耐寒西红柿。像这样含有转基因成分  相似文献   

5.
白跃华  闫成 《党建》2014,(5):43-43
正问:什么是"转基因食品"?答:转基因技术主要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一生物体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生物体上,从而改善生物体原有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而利用上述手段获得的生物就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而生产出来的食物。例如,北  相似文献   

6.
生物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新领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迅速增长,特别是在农牧业、食品工业等方面,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现代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也带来了潜在危害,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广泛忧虑,并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目前,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  相似文献   

7.
GMO即英文Genetically ModifedOrganisms的缩写,意为转基因技术及产品,它是通过转移物种基因(transgenicmodification),即人为地将某一物种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物种有机组织中,从而改变该物种的细胞信息得到的。目前转基因产品中发展最为广泛的是转基因农作物。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即将打开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闸门”,但这也引起了担忧。  相似文献   

9.
信息金桥     
不用打农药的转基因水稻在山东试种成功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转基因水稻新种质,去年在大田试种已获得成功,这项研究不久前入选了科技部"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专项计划"。据介绍,由于研究者将毒蛋白抗虫原基因和抗除草剂的基因分别导入水稻细胞,使得新种质不仅有显著的抗虫性,而且有较强的抗除草剂效果,这样,在大田里无论是喷洒单子叶除草剂,还是双子叶除草剂,都不会对水稻产生影响,这种水稻也因此可以不用再施农药。今年他们将培育获得的两种转基因水稻新种质在山东省的  相似文献   

10.
未来学家预言,基因技术是 21世纪的一项关键性的基础技术, 21世纪将是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世纪。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在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生产关系,甚至引发意识形态领域里相关道德伦理问题的争论。因此,把基因技术置于整个社会有机系统内加以辩证地、历史地考察,是我们全面认识了解基因技术,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的基础。  一、基因技术及其革命性意义  基因技术又叫转基因技术,或生物工程技术,是一种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通过遗传改性培育新的物种的技术。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相似文献   

11.
据生物学家估计,现在地球上约有8万种植物可以供人类食用,而目前利用的仅3000多种。在这3000多种植物中,人类所需植物蛋白的95%来自其中的30种,一半以上的植物蛋白仅来自3种——小麦、水稻,玉米。豆科植物约有1万种,是植物世界最大的蛋白质来源,我们利用的仅仅是大豆、花生等少数几种;菌类有205万种之多,而目前人类利用的只有500种。作为高蛋白的蘑菇,有成千上万种可供食用,现在也只利用了十几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和大部分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科学家要推进转基因主粮的产业化进程。但是,一些学者和许多公众抵制我国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在当前的境遇下,我国转基因主粮的产业化主要面临效用评估、社会不公、基因专利和公众权利得不到保障的伦理困境,其产业化的条件和时机并非成熟。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解决这些困境,要推进我国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将面临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8,(12):39-39
省民建部分委员反映:东北虎的保护是一个相对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工程,它主要包括其食物的有蹄类动物的缧护、栖息地的保护、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等。东北虎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物种,保护东北虎,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创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转基因食品,你可以放心享用,也可以选择说不——在我国,转基因食物的标志、检测工作都很严格,它很难藏身于传统食物中。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张大兵教授介绍  相似文献   

15.
刘陶 《学习月刊》2015,(1):39-40
一、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的意义水是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淡水资源极为有限:地球上97.2%的水为海水,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左右。伴随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亦不断增长,全球有超过1/3的人口面临用水压力,地表水资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科学家在地中海海底的沉积岩中发现了3种神奇的物种,这些物种可在无氧环境下生活一辈子,而且还具有繁殖能力,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氧环境下存活的生物。  相似文献   

17.
杨骏 《廉政瞭望》2003,(7):4-4,6-7
自然界的任何物种,包括人类本身都存在变异,变异是生物适应环境和维持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生物进化的规律。但不同物种变异速率不一,病毒是变异率比较高的微生物。一方面病毒的复制频率很高,遗传物质很容易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另一方面病毒在宿主体细胞内复制繁殖,必须要遭到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称之为免疫压力),因而变异则成为逃避免疫杀伤的最好方式。因此即使我们不使用抗毒药物,病毒也会像流感病毒一样自然地发生变异,由此可见,病毒变异并不是可怕的事情,而是人类历史中常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值此世纪之交的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们都在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进行思考。生存与发展,作为人类迈向新世纪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思考的中心。 一 危机感是20世纪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结,而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现实威胁。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增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然而,人类在对自身利益孜孜以求的同时,与自然界的关系正在急剧恶化:世界人口“爆炸式”地增长;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积重难返;严重的公害事件时有发生……。人类对自然界的重压已经达到使其所难以承受的临界点。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8倍,工业生产增长了100多倍,这种增长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地球支持人类及其他生物物种的能力严重削弱。大气系统受到干扰,“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使人类和其  相似文献   

19.
“上帝之手”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在美国成功培植。当时就曾有人惊叹:“人类开始有了一双创造新生物的‘上帝之手’。”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相似文献   

20.
自卑也有用     
自卑,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现实。人类的自卑感,是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首先提出,而后广泛流行的术语。从广义上讲,它泛指对自己持批判或否定的任何态度,而在这种态度的背后,则是一种无能感、无力感、弱小感或恐惧感。从这些基本感受出发,我们可以看出自卑感是人人具有的,只不过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