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仲华 《学理论》2010,(16):84-85
以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沙墩头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例子,说明了在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首先介绍了沙墩头村基本情况,再阐述了该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并总结其新农村建设经验。建设经验中,重点阐述了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指导性。最后,以点带面,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建德市在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源 《学理论》2009,(15):158-159
农民文化权利是中国农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种文化方面的诉求及利益实现的问题。关注农民文化利益。重视农民文化权利。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整体推进,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个体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助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光爱 《各界》2008,17(11)
欠发达山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要加强国家投入资金的监管,为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从农民最关心最及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让新农村建设有实实在在的效果;从实处考核乡镇工作,强化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4.
贺刊 《学理论》2011,(1):36-37
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欠发达地区的必然选择。欠发达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努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文化利益是中国农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种文化方面的诉求及利益实现的问题。关注农民文化利益,重视农民文化权利,完善农民文化权益实现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整体推进,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个体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助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需要,国家财政有必要筹集专项资金。而欠发达地区资金不足和资本形成能力低下是制约其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须要强化地方财政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滚大雪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农民、多予与少取、重建与保护、外表形象与生活质量、集体经济与发家致富五个与财政相关的关系,从各个角度向农民倾斜利益。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欠发达农村党支部存在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进行的新农村建设中,欠发达农村党支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理论滞后,欠发达农村“领导核心”到位难;欠发达农村的“领导核心”作发挥难;欠发达农村的“领导核心”自身建设难。  相似文献   

8.
蔺蕊 《学理论》2012,(9):25-2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提高经济欠发达乡镇政府行政效率和效果,让他们有更高的热情,引导农民群众走出贫困,关键是要健全公务员的激励机制。这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缩小区域间贫富差距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欠发达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薪酬激励不足、激励理念落后、缺乏外部竞争等问题。改进欠发达乡镇政府公务员激励机制就要加强薪酬激励、改变激励理念、引入外部竞争。  相似文献   

9.
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人。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上,存在:岗位吸引力不足与现有的乡村软环境难以实现人选最优化,内生工作动力不足与对村干部的管理方式不够科学难以发挥作用,以及教育培训实效性不强与部分乡镇党委主动培育不够难以提高素质能力等诸多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路径主要有三条:把实现人选最优化作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基础,把发挥作用作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关键,把提高素质能力作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我们从广西新兴的地级市来宾近几年的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加快发展,壮大实力,以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突破难点;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以增强支撑力;强基固本,加强党的建设,以提供组织保障。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义乌市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乌市小商品发达,近年来农村有崭新变化。这座经济快速崛起的新型商贸城市,面积只有1105平方公里,本地人口只有68万,外来务工和经商人口却达到75万。城区常住人口中,有来自近100个国家及地区的6000多名外商。通过对义乌市九个村的观访和初步研究,我们认为,义乌的新农村建设确实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已经初具规模,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借鉴意义。一、义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条件义乌市在2003年就规划对市域800多个村庄进行环境整治,并启动81个村的旧村改造和303个村的整治建设,新农村已初成规模。尽管经济较发达的村与经济欠发达的村尚有差…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中,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欠发达地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改善欠发达地区外来投资环境,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体制不完善,领导人重视不够,资金缺乏和人员素质不高等都会对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阶段,欠发达地区要想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获得较大的发展,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政府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刘渊 《理论视野》2023,(2):68-73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持续提供乡村振兴动力引擎的战略选择。区域差异、目标偏离和主体差异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客观上存在的问题。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意区域性差异、注重分类性要求、重视主体性培育,采取理念创新、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等方式,坚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引领,充分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不断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着力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共同体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冕 《学理论》2010,(17):108-10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电子政务也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一个现实问题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发达地区。因此认真分析我国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寻求解决问题并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引进人才,拓宽融资、注重培训,并借鉴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才能将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各国寻求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经过产业链的传递,将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另外一种方式纳入国际化的大循环中,使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同时站在了经济低碳化与环境问题的新起点上。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欠发达地区之所以落后,重要生产要素短缺、地区发展战略不均衡、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发展道路选择不当等,是经济转轨的特殊背景下造成我国欠发达地区落后的深层次原因。一、重要生产要素短缺的硬约束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初始原因。一般来说,欠发达地区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并不低于有些还甚至高于发达地区,发展的初始约束主要来自资本和人才两个方面。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缺乏沿海、沿边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关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的迫切需要和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和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在此针对目前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现状,正视新农村建设规划进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困难与问题,根据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实际加以探索研究,提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湖南有自己的特殊性,或者说有自己的省情。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及湖南的实际状况提出十三大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重点、不同的内容,以某一方面的发展为突破口,从而带动某方面的发展,如以经济示范区→轴心→带动经济发展。即以什么为重点、为突破口带动某一方面的发展,并将这些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湖南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资性收入是指农村劳动力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通过提供劳动而得到的货币收入。从农民收入各构成要素占农民收入的比重看,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民收入各构成要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看,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主导力量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经济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源,并且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小康村”创建活动过去是欠发达地区的重要目标, 现在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厚实的载体平原,地如其名,正处在黄河下游鲁西北平原上,传说是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地方。从2003年开始, 这个山东省的欠发达县启动了“小康村创建”,试图从整体上系统地突破“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