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政工师指南》2012,(5):51-52
党的十八大报告,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新华社记者就报告中的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专访了参与起草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10,(2):87-90
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社专访 2009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就当前经济形势和2010年经济工作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在100分钟的时间里,温家宝总理敞开心扉,畅谈一年多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心路历程、决策始末和明年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5,(3):38-39
4月24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中日经贸关系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本刊摘发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藏统一战线》2008,(3):16-16
中央统战部负责人7月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就近日同达赖私人代表甲日·洛迪、格桑坚赞接触的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10,(1):58-58
武广高铁开通前,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就一些民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本刊以问答形式整理相关内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7,(4):64-64
新华社6月25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期摘发国家信访局负责人就此答新华社记者问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记得1983年2月7日上午,新华社南京军区记者站站长顾国璞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神情严肃地对我说:“2月5日,粟裕同志去世了,上海《文汇报》要发两篇纪念粟裕同志的稿件,你去组织一下。”顾国璞是战争年代的军事记者,政治上成熟、敏感,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10,(4):112-113
据新华社5月24日报道,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组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本刊摘发如下。  相似文献   

9.
《政策》2007,(11):25-26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2007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党的十七大秘书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近日,新华社记者就房地产成本问题进行调研采访时,广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向记者解剖了一个楼盘的真实运作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房地产“利润大厦”是如何砌成的。  相似文献   

11.
速读     
《人民公安》2009,(10):9-9
“我们公司有不同的销售部门,每一个部门都有独立的贿赂预算。” ——某大型制药厂的工作人员面对新华社记者,说得很爽快。  相似文献   

12.
《政工师指南》2007,(5):35-40
2007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党的十七大秘书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5,(1):26-27
2004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标志着实施已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了取向。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做了详细解读,本刊摘发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关于1997年新华社青年编辑记者的调查■陈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我国新闻战线青年的思想状况到底如何?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机关党委青年工作部、新华社团委对1997年新进社的143名青年编辑、记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男青年...  相似文献   

15.
陈斌华 《台声》2014,(7):48-49
新华社高级记者、港台部副主任陈斌华作为此次张志军访台随行采访记者,在4天3夜的时间里,他除了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到张志军主任台湾之行的点点滴滴,更以一位长期从事对台工作新闻从业人员所独到的敏感和嗅觉,捕捉到新闻事件以外更具本质的东西。现将其每天以手记手法采写出来的文章集中摘发出来,供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层次地理解张志军访台的重要意义。陈斌华,1993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主要从事两岸新闻和中央时政新闻采访,系大陆首批赴台驻点记者、第五届新华社十佳记者,曾参加汪辜会晤、连宋访问大陆、2004至2012年历届台湾"大选"等重大报道,亲历近20年海峡两岸诸多重大事件。著有《驻点台湾:大陆首批驻台记者手记》、《亲历台湾"大选"》、《自在台湾:一个大陆人的十年行旅》。获聘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导、本刊专栏作家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如实地反映人民解放军和西藏人民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使西藏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的这段重大历史,新华社派出了大批记者,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派来得力的摄影师,西南军区政治部派出许多作家、画家、文艺工作者和摄影人员随同部队进藏进行报道,随时把进军西藏的重大消息告诉国内外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导刊》2011,(8):43-43
新华社记者日前在河北昌黎县法院采访时发现。法院大楼宛若“迷宫”,十几分钟都难以找到接待室的门。后在四楼楼梯后面才找到接待室的门。(新华社7月18日报道)表面上看,法院接待室安排在一楼还是四楼、好找还是难找只是枝节问题、技术问题,其实不然,这实际上涉及司法是否为民的根本性问题,绝对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8.
2001年2至3月,新华社记者范丽青、陈斌华作为祖国大陆首批驻点记者赴台采访,由陈斌华撰写的《驻点台湾——大陆首批驻台记者手记》,披露了台湾情报机构和情治人员对他们的监控。  相似文献   

19.
晓峰 《今日浙江》2008,(15):58-59
从北京到伊斯兰堡,胡晓明成长为新华社最年轻的首席记者1988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磐安县人胡晓明进入新华社工作。三年后,他被派往新华社伊斯兰堡分社担任见习记者,负责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个国家的驻外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2007,(11):10-10
10月19日,党的十七大代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郑立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对台工作的论述,对于指导和推进今后对台工作,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