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 《今日海南》2008,(4):25-25
“455万平方米空置商品房!” “1631万平方米的停缓建工程!” “2.38万公顷长期闲置的建设用地!” 这是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崩灭后留下的3个数字。林克昌总能一口气说完这3个数字,而且从来都如此清晰。对这个建省前从内地调回海南工作的“归海者”来说,与这个数字有关的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是他觉得最对得起家乡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就带着京剧名作去美国巡演了。第一站是世界繁华大城市纽约。纽约观众见多识广,眼光高,除却巫山不是云。但他们不熟悉梅兰芳,不知京剧为何物,媒体报道也吞吞吐吐。可当梅兰芳第一场演出落幕时,观众沸腾了,逼着梅兰芳一次又一次谢幕。几乎一夜之间,梅兰芳热遍全城。梅兰芳和他的京剧,包括他的"手式"  相似文献   

3.
港商莫灏才多年来一直从事贸易和房地产生意,在内地多个城市都有投资。他把海南的投资称作“慢热”项目,“你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海南的环境所吸引,公司开发的小区60%-70%都被岛外的人买走了”。莫董分析优越的环境和海南地产的价格优势,使得海南房产受岛外民众追捧。他记得,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有“人格”的,因为他里面沉淀着丰富多彩的岁月记忆。像海秀路上的望海楼、乐普生、海口饭店、原海南广播电台楼址、农垦医院等在海南建省前后建成的一批当年傲视群楼的老建筑,都是海南崛起的“见证人”,是海南现代的活化石。这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兴衰运转和海南近20多年的繁荣昌盛休戚与共,还由于他们里面有着许多在岁月里沉浮的名人轶事。这,就是建筑特有的一种“身份”。  相似文献   

5.
但凡知道陈东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这是个有魄力的能人。”说他是个“能人”,先得看看他的成长经历——生在农场、长在农场,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普通农场职工一步步走上国有农场场长(剐处级)的领导岗位,确属不易。能把农场里各种权力都“变现”。陈东挺有“能耐”!  相似文献   

6.
如今,河北邯郸人外出,当被问及是哪里的人时,由于邯郸土话的发音,总会被人误听为是海南。“哦,海南,蓝天白云、晴空万里、风景如画的好地方!”而每当这个时候,邯郸人总是在尴尬之余。向对方解释说:“不是海南,是邯郸,古代赵国之都。”  相似文献   

7.
以已故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梅兰芳旦角金奖大赛”揭晓,中年女演员李维康和她的同学刘长瑜等人一道被全国京剧迷选为最佳旦角表演艺术家。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转播了此次大赛的实况,观众反响热烈。李维康以她那优美的唱腔和独具特色的表演魅力,征服了众多的观众。一位来自台湾的戏迷看完大赛之后频频称赞:“我第一次听到像她这样优美的演唱。”  相似文献   

8.
方晓玫 《群众》2024,(3):45-46
<正>202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作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梅兰芳独树一帜的艺术造诣及其个人魅力跨越了国界,被誉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近现代戏曲界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造诣、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和对京剧艺术的推广都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9.
很多观众坦言,他们买残奥会门票,只是为了逛场馆。 “那只是起初的想法!”北京观众张鸣鸣嚷道。他称自己被比赛“惊”着了:“很激烈,很好看,而且,震撼人心,令我们激动乃至感动!”  相似文献   

10.
说鲁迅幸运是因为鲁迅先生早早就去世了,我一想到他老人家假如活到现在就替他不寒而栗:以鲁迅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性格,以鲁迅嘻笑怒骂的文风,不被论敌们告个倾家荡产才怪呢!梁实秋、陈西滢、林雨堂、顾颉刚……他“侵犯”了多少人的“名誉权”哪,他给多少人造成了“精神损失”哪,而且都是能跟法院拉上关系的主儿! 幸运的是,那时候的文人们都还很  相似文献   

11.
杜雁 《今日海南》2005,(3):42-43
2004年12月17日晚,泰国海南会馆理事长、第五届世界海南青少年冬令营泰国代表团名誉团长陈修炳先生,以个人名义在海口和友海鲜饭店宴请了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澳大利亚和中国海南6个国家和地区的117名海南籍青少年朋友,以及本届冬令营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的代表。在晚宴上,看到海内外年轻一代欢聚一起,亲身感受故乡海南的热情和美丽,了解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时,陈修炳先生激动地说:“在我的一生中,除了结婚那一天,今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1932年,陈修炳出生于泰国大城府的一个华人家庭里。他的父亲陈庆椿是中国海南文…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这批新招的民警中,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按“师傅”(老民警)们的叫法,称他“黄军裤”。他总是穿着一条八三式的绿警裤。其实那并非是军裤,也非黄色的,但大家习惯这么叫,我们也这样称他了。每逢他来,各办公室的老同志,都赶快喊:“快关门!黄军裤来了!”“黄军裤”每次来局里都浑身酒气,提着半瓶劣质酒,疯疯癫癫地找人说话,特别是见到穿警服的,更说个没完,但是没有人搭理他。若是有人搭个腔,他就越发地来劲。有一次我看他那样子可怜,好心地劝他:“老师傅!快回家吧!这是公安局,我们在工作呢!”他吼叫起来,“什么?公安局!我知道!老子…  相似文献   

13.
百姓语录     
《公民导刊》2006,(4):55-55,56
在全国“3.15”晚会上,曝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欧典”。这地板,牛!德国工艺、德国板材、在欧洲拥有1个研发中心、5个生产基地!价格也不含糊,每平米2008元,这在一般城市商品房的价钱。经调查,这“德国企业”总部,在德国根本就不存在。观众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样的企业能够存活8年?8年里为什么没一个部门去核准呢?最冤的还是那些“欧典”用户,每天都踩在谎言上面。不过大家得留个心,别光看脚底下有没有“欧典”,还得看看墙上贴没贴“亚典”、棚上粘没粘“美典”、窗上镶没镶“澳典”啊。  相似文献   

14.
梅兰芳与培根──晚年美与学问骆正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与英国的大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距甚远,但他们之间却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关系。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梅大师晚年的艺术魅力不减当年。特别他晚年表演的《穆桂英挂帅...  相似文献   

15.
北京有京派文化,上海有海派文化,广东这边有岭南文化,湖南有楚文化,黑龙江有黑土文化什么的,海南文化也应该有个名称上的定位,这样也方便大家做海南文化品牌。对此,想到“海味文化”一词,它实实在在,不亢不卑。“海味文化”是伸缩度很大的词,它可以指海洋味和海岛味,可以指海南味,还可以说是海口味道。事实上,海南这些年许多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都有浓浓的“海味”,比如,舞剧《达达瑟》有海南味,椰子节和冼夫人纪念活动几味兼有,元宵换花节等都富有海南和海口味。用“海味文化”定位海南文化@叶海声  相似文献   

16.
“长明哥哥,我们会想你!”“长明哥哥,我们都爱你!”…… 震区里七八个十来岁的孩子,满脸泪水地“挤”在几辆自行车上疯狂地追逐着一辆汽车。这辆汽车接走了他们的“长明哥哥”——李赛。 李赛是谁?他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显示自己有一个年轻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总在上衣兜里插上一支钢笔。别人见到他,都以为他有点学问。他听了别人的议论很高兴,就在衣兜里又插上一支钢笔。别人更是用羡慕的眼光看他,有人议论:“他不是个大学生,也是个编辑!”他更高兴了,在衣兜里一下插了五支钢笔。这回别人都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10)
正初春时节,一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这对于京剧,对于男旦,对于梅派艺术,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生在上海思南路57号"梅宅"的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第9个孩子。纹丝不乱的头发、白皙的面容、眼角深厚的轮廓、挺直的鼻梁、微薄的"梅家嘴",让见过他的人感叹:很像梅兰芳,真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葆玖接过了父亲的大旗,"梅家"的标签成为梅葆玖最重要的人生切面。10岁学艺,13岁登台,18岁与父亲梅兰芳同台演出。从此,梅葆玖的一生再没离开京剧。而生活中,梅葆玖爱好甚广,他痴迷于一切与机械有关的东西,不仅开得一手好车,还能驾驶私  相似文献   

19.
社情舆情     
《今日海南》2013,(2):23-23
120名网络达人分两批体验海南游,这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达人们”来时大多“矜持而挑剔”,走时却“充满了怀念和不舍”,而产生这样巨大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导游——海南万宁男孩黄家广。经过这些网络达人们在网络上的追忆和热捧,阿广成了“海南第一个导游达人”。而他的成名也引发了海南旅游界的深思……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亮相央视一套后,短时间内引爆观众“胃口”,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网络上的点击率一度超过热播的影视大片。网友高喊,“高清摄影机真是拿人命,口水流了一地,绝对是深夜的大杀器,都快要饿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