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新疆自治区呈现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两个先锋队"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继承体现为:坚持了基本原则;继承了动态发展观;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其发展表现在:新的概括表述;历史经验的新启发;解决了历史性课题;突破了传统框框.文中还从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三个方面陈述了在新世纪里如何当好"两个先锋队"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经常出现的两个基本概念。然而,人们对二者有一定的误解,不太注意二者间的联系与区别。实际上,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在论述共产主义发展与国家消亡之间的联系时,第一次明确地科学区分了这两个概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能是完全的"共产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不是两个可更替的独立社会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二三"概念,即"一种科学"、"两大发现"和"三个部分",除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历史贡献所作的客观评价之外,更重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深含的精神实质进行全面而完整的概述。"一种科学"所强调的是唯一的历史科学",两大发现"指出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根本标志。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创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概括地说,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特别是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肯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对这两对矛盾作了新的阐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后提交的一份新答卷,这一答卷既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共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新举措;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与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新探索。可以说"全面从严治党"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完善自我,建设现代化新型政党的新举措和新方略。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对这一理论的深入推进和发展,是厘清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发展脉络的必行之举。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其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的经验教训,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三个解放出来"。"三个解放出来"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条件。"三个解放出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迅速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能够批判地继承生成于农耕社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生成新文化。这一历史进程本身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要么在形式上,要么在内容上,要么在思维方式上,抑或三者,总应有些关联。因为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批判继承,若没有"中介"是不可想象的。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概念"套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概念,不仅是早期的一种解读范式,即使在今天的解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正是这种"套解"的成立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着眼于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任务而做出的科学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和历史创造理论.在实践中,我们要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各项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特性。唯有从整体出发认识马克思主义,才不会仅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而陷入形而上学的窠臼。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理路来看,"两个必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求的最终目标——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的实现途径,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线索。"两个必然"作为一条主线,使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一以贯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整体性;"两个必然"作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供指导,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两个必然"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客观发展规律,也符合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从而形成了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开始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共处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发展离不开"两制共存"的总体历史背景.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建设既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也存在一些偏差.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探索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除了她本身的科学性,先进性之外,是因为后人认真研究其精神实质,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三个代表"的历史根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极其曲折的,中国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要与时进俱进,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要与研究资本主义结合起来,要与研究人们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而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关键在人"的思想是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邓小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思想而形成的,包括关键在党、实质在人才、根本是人民群众,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理论宝库,对于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内含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逻辑环节。它不仅确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界限,规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式,而且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目的。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与弘扬,而且是对批判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创立了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途径,为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李张容 《长白学刊》2021,(1):149-1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特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诉求,也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土壤。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向度、理论向度和文化向度的充分展开过程。然而,由于历史上革命任务的紧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充分展开而具有外显性,并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向度或文化动因问题则相对弱化而具有内隐性,也没有得到学界充足的重视。从近代中国文化发展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能够为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另外一种面相。以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为例来看,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过程中,随着自身对文化民族性关注度的提升而必然要提出的重要概念。在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的文化动因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群众路线"思想具有三个构成要素,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共产党的领导,这三个要素恰好符合儒家民本主义思想的三个本质特征:"民"为根本目的;"民"具根本力量;"民"需"君"与"师"。民本思想中暗含的一个理论前提是人民不能实现自我统治、自我管理,这意味着人民在政治上需要领导者和管理者,但民本关注的不是少数政治统治者的产生和执政的方式(民主的或专制的),而是对统治者以及民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民本"与"民主"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二者的逻辑重心并不在同一个理论层面上,将两者对立的观点实际上是偷换了"民本"与"专制"两个概念的内涵。民本与专制的结合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并不是逻辑的必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大基本特征在"群众路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两个特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监督",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是"民本"和"民主"两种思想观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具有深度的契合和内在的一致性。从毛泽东的"中国化"观来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不仅有其产生的深刻的哲学依据,而且有其内在的逻辑构成,对中国革命实现条件的分析与判断、对中国革命新道路和中国革命实践手段的创造性探寻,共同组成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即中国革命理论,而由此也彰显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即继承与发扬,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创造论"由马克思创立,列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将其中国化,邓小平则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蓝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创造论"是马克思"历史创造论"的具体形态,是对它的总体性理论创新.我国学术界有可能也有责任将这一珍贵的理论创新梳理成为一个学理体系.本文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将其展开为人民主体论、自觉实践论、实践批判论、中介实在论、社会进步导向论、实践规律论、辩证发展论、相对规律论等逐次推进的九个哲学学理.  相似文献   

20.
"理论"在近几十年成为史学界谈虎色变的一个话题,在有些人那里甚至被视为瘟疫,避之唯恐不及,这与乾嘉学派的深远影响与20世纪时事变迁高度相关。民国时代,学术界就存在着"新汉学"与"新史学"两种治史路径的对抗。轻视理论的倾向,与不能正确认识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与职能有关。历史研究有两大任务,一是发现和清理事实,二是说明和解释事实。而任何对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必须依托理论,甚至某些重要事实的发现和清理本身也离不开理论。历史研究离不开理论,如同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一样。健康的史学界必须在"史料"与"史观"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