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邦俊 《求索》2012,(12):165-167
现代汉语格式"大X的"与后续话语构成一个构式。"大"与"X"具有内在的逻辑语义关系,"大"的原型语义"空间量多"指向说话人对"X"的主观情态。构式的整体语义为:X被说话人标记,其某个特征语义按照说话人的认知心理被凸显,并作为后续话语的语用预设,显示说话人的主观情态。"大X的"与后续话语之间在认知心理上呈现出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lo^4与ta^2 是黔东苗语中描述某物从别处向说话人靠近的位移动词,即"来"(COME)义动词。二者表达相同观察视角下的同一位移过程,却有不同的意象图式:lo^4所描述的运动事件的动体在社会空间归属上原本就属于观察点(即归来),起、终点在同一个空间内,属单纯的"路径"图式;ta^2 所述运动事件的动体并不属于观察点(即非归来),起、终点分属不同的空间,属起点套叠有容器在内的"容器-路径"图式。二者作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以及事态助词时所表达的语义都体现了意象图式投射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美女"、"帅哥"等表达原本用作谓词成分,指称容貌美丽或帅气的男女,然而,现实生活中此类表达的语义已经泛化,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泛尊称,凸显对方的性别特征。本文以"美女"为例,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基础,剖析"美女"等谓词之所以能够作为泛尊称用语的深层认知理据:其语义基础在于语义的百科性,其识解方式的基础在于人类在不同场合会根据需要凸显某个表达所激活的域矩阵中不同的概念。语义的百科性和对认知域的凸显随交际需要和场合而变化是"美女"、"帅哥"新增称呼语用法的内因。  相似文献   

4.
存现结构是一种在各国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句法结构,长久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研究关注存现句的句法结构特征,将该句法格式分为NP1(处所词)、V(存现谓词)、NP2(存在事物)三部分进行研究,同时深入探讨各段的语义类型、语义特征、原型句式等。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化,跨语言的具有类型学意义的存现句研究也陆续出现,要想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探寻各语言中具有语言共性的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就需要在"事件语义学"的框架下,通过引入"事件"这一要素,将针对存现句的句法结构研究与词汇语义研究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以得出统一的解释。在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下,本文对中日"出现"类谓词为核心构建的存现句进行事件结构描写,得出存现句本身具有二重事件结构特征,静态存现句与动态存现句能得到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的"把+O+VR+L"构式,指的是与处所范畴相关,动词短语后带处所宾语的"把"字句式。O是"把"后的宾语,VR是动介式结构或动趋式结构,L是语义上表处所的处所宾语。从认知语法的角度来看,"把+O+VR+L"构式的信息安排完全符合由旧到新的信息格局,体现了路径图式;该构式在实际使用中绝大部分都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该构式的构式义为"使位移主体产生位移,有新的着落点",而根据结构中主语的心理预期,这一基本构式义又可以分为"自主位移"和"非自主位移"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亦"字句是一种类同相似性句式。句法不同,语义特征也存在差别,由此对意义生成产生了影响。表层语义相似蕴含深层语义的相异;句法相似的有界和无界造就了"亦"字句语义蕴含量值的大小不同;肯定和否定的句法形式包含不确定的语用形态。  相似文献   

7.
丁勇 《湖北社会科学》2012,(12):137-140
方式标记"着"一般出现在"X着V"结构中,X的成分主要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副词和代词。后接方式标记"着"的动词一般具有[+虚化]、[+静态]的语义特征,一般可以进入"以……方式VP"的框架。唐宋时期的"V1着V2"结构中,"V1着"已经可以表示V2的方式,但只是一种自然的契合。直到元代,"着"被用来对译蒙古语并列式、联合式副动词附加成分,在动态助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为方式标记。因而,方式标记"着"的产生既有汉语内部的动因,也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邱峰 《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42-145
判断句的本质是话题句,其构式义是"前项(之所以‘是’后项)的特征",据此便可对"N(就)是N"所代表的两种构式义的生成机制作出统一解释:构式1的态度义来自判断构式义基础上附加的感情色彩义,语境仅起语义过滤作用而非生成作用;构式2的对立差异义来自其本身所包含的多个基本判断构式义。同时,判断构式义决定了N2必是常规范畴,而这又决定了N1和N2的语义和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X就Y"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十分常见,它表示"一种动作或情况出现后紧接着发生另一种动作或情况",即其前后两个分句间带有瞬接的意义。然而,依其前一分句X与后一分句Y之间的语义关系的来看,纯粹表示时间关系的却只占少数,绝大多数除时间瞬接外还含有其他语义关系。"一X就Y"句式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时间描写型、目标速达型、事出意料型、原因结果型、条件结果型、伺机而发型,而语境在其语义关系的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男女平等国策提出20周年,也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0周年。本刊特邀妇女研究领域专家和大家一起重新系统梳理、正确认识辨析男女平等的内涵和意义。据我所知,"男女平等"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中国社会是1898年,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在这一个多世纪中,"男女平等"一词曾经出现在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强国保种"的呼吁中,出现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唤起民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也出现在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法律中。"男女平等"一词随着社会不同发展阶  相似文献   

11.
“(X)真是”与“X也是”都用来表示埋怨,其用法差异表现在:组成成分上,二者在主语“X”是否省略,“X”与“真/也是”之间是否可以添加语气副词,之后除“的”外是否可以添加其他语气词的限制存在差异.语义表达上,二者表达的埋怨类型不同,语义自足性也存在差异;同等情况下,“(X)真是”所表达的埋怨程度高于“X也是”.造成二者用法差异的原因是“真是”与“也是”语法性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荔浦方言的"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荔浦方言中,"着"的语义和用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主要用作完成体标记,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同时,"着"又可表"经历"义.在同一个上下文语境中,"着"的语法意义有时难以分清,可以作多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郭中 《求索》2012,(11):122-124
文章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通过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论证了"有+VP"和"有没有+VP"结构中的"有"和作为答句中单独的一个"有"是表肯定的副词,还讨论了肯定副词"有"的问答功能和语用价值,不仅具有表示肯定求证的功能,还具有表示确认的功能,而且在语义上有侧重确认强调客观事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群体行为是由一系列的个体行为聚集和组合而成的.但个体行为的一些特征在聚集和组合之后有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社会学中最著名的发现就是个体理性行为有可能导致群体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文章通过对发生在安徽省X市的"红T恤事件"的调查发现,正是由于事件中无数个体基于不同方面的利益考虑而采取的"理性"行为的聚集,从而导致了整个事件过程中,集体行为背离了所处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科学准则,从而使得群体行为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香港报刊港式中文和内地中文同形词语的差异 ,并将它们分为三种 :理性意义不同的同形词语、色彩意义不同的同形词语、语法意义不同的同形词语 ,认为造词偶合、词语义发展不同步、借用、多文化变化方向等是造成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2020年,亭湖区以"基本路线"定锚,"两个维护"立足,"四个意识"强基,"五大建设"增核,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切实提升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守住疫情冲击防线、历史性突破百亿项目、成功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城市更新样板等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亭湖特色的"3+X"基层党组织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文学作品和现代汉语方言中以实例为语料,对饮食义动词"喝"的语义特征及其宾语语义类型进行了客观描写,认为饮食义动词"喝"的语义特征不仅包含词典的释义"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吸引液体或气体",还应包含"把固体或半固体可食物经过咀嚼后吞下去";因此,饮食义动词"喝"不仅可以带常规宾语,也可以带超常宾语;所带宾语语义类型可以是受事宾语、结果宾语、来源宾语、工具宾语和方式宾语,还可以是目标宾语、处所宾语和施事宾语。  相似文献   

18.
趋向动词"上"和"下"都可以表示"到"的意义,但是在用法上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可以从两个相应的方位词"上"和"下"的意义差别找到根源。方位词"上"、下"的部分意义通过隐喻映射到趋向动词中,只是映射到的空间各不相同。通过观察表示"到"义的"上/下"与其宾语所构成的短语的语义构成情况,可以对这些空间进行分类,并将这些系统的、条理化的信息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凤凰男"和"孔雀女"是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之下的产物,其身上带有非常明显的家庭出身和社会阶层印记。在爱情中,"凤凰男"的能力出众、责任心强、感情专一等特征吸引了"孔雀女",而"孔雀女"的家境优越、面容姣好、单纯可爱等特征吸引了"凤凰男"。在婚姻当中,"凤凰男"的盲目自大、代际纠缠、敏感多疑等特征被"孔雀女"所排斥,而"孔雀女"的自我中心、奢侈浪费、刁蛮任性等特征被"凤凰男"所排斥。在从爱情步入婚姻的过程中,受"致命的吸引力"的影响,"凤凰男"和"孔雀女"之间的关系也从互相吸引异化成为互相排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语义特征的角度探讨出"V掉"中"掉"的虚化意义有"消失义"、"完成义"、"状态实现义";"掉"的意义虚化经历了"本义—脱落义—消失义—动作完成或状态实现义"的演变历程;通过共时、历时语料比较分析推断"掉"大致通过语义隐喻、句法语义互动两种机制实现实词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