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理之辨     
真理性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内在特性,科学作为一种自然认识,在理解的过程中,其目的就在于追求真理.本文从历史发生的流变之中,来辨析真理的认识论根源,同时也寻找真理的本体性根据.文章对古老的符合论到现代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发现,它们都不得不面临:其一,经验基础与基拳命题之间的逻辑鸿沟;其二,"或然性真理"的反驳,揭示出认识论传统中真理观的困境.科学既然在认识论传统中不能抵达真理的目的地,那么,当海德格尔把真理作为追寻存在的意义展现出来时,这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真理,让事物自己显现的真理,就是关于宇宙人生最根本的本原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冯寿林  冯小林 《前沿》2012,(14):51-52
西方实证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及各流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构成了实证主义关联的全貌.结合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与实证主义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就相同点而言:两者在本体论的基础上都坚持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在认识对象上,两者对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认识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对历史的影响上,两者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不同点有: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实证主义是在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基础上,主张经验知识是唯一的来源,与只重视理论的分析形成鲜明对比,弥补了过去理论分析者的经验不足;天人合一观,是古人在对自然了解不足基础上产生的充满敬畏之心的表现,对中国后人的认识论的影响是只重视实际的经验事实的分析,对世界的把握只习惯于自身的经验体悟,而不是推理和对自然现象进行条分缕析的科学探究,形式逻辑不发达.两者对目前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供了必需的思维观念.  相似文献   

3.
王志德 《求索》2011,(11):111-112,16
自鲍姆嘉通以来,美学大师们一致认为,形象或形象性是审美的理论前提,科学理论是抽象的,不可形象化。现代逻辑实证主义者指认科学理论的传达物是非逻辑的,悬置了传达物对科学理论的审美作用,并割裂科学“发现的情景”与“辩护的情景”的内在关系,认为“发现的情景”中可能会存在审美因素,但“辩护的情境”中的审美因素同样无法划归逻辑标准。一个被遮蔽的事实是,科学理论不但可形象化,且必须借以传达物陈述,并能产生美感,两个“情景”由美融合。  相似文献   

4.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因而又称为“维也纳学派”其核心人物是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石里克。逻辑实证主义者自称要建立“科学的哲学”,注重研究作为科学基础的认识论,特别是科学方法论。它把实证主义理论同数理逻辑和数学化的现代物理学相结合。它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玉明金 《传承》2013,(4):14-1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实证主义法学派与自然主义法学派争论的焦点。实证主义主张法律由人制定、创造或由人类社会产生,强调在研究法律时应该价值中立,客观分析问题,坚守分离命题——法概念中不包含道德因素。而这一理论建构一直为自然法学派所诟病,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息息相关,并以道德为基础,违背道德的法不能被人民遵守。  相似文献   

6.
逻辑经验主义者在继承康德的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截然二分的基础上,拒斥形而上学,运用一阶谓词逻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奎因从同义性、保真的可替换性和语义规则三个角度对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分析性"概念的说明进行了反驳,动摇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周煜皓 《求索》2012,(9):133-135
自实证会计理论产生以来,关于其科学哲学本质和科学哲学定位的争论一直伴随其发展历程,而争论主要集中在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本文通过对科学哲学论域下实证理论学术论争的反思以及对科学哲学的评述,明确了其科学哲学本质为逻辑实证主义而非证伪主义。同时,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展望与探讨应当积极适应科学哲学的后实证主义转向这一趋势,重视非理性主义,关注社会心理因素,探索和实践符合当前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的超越实证方法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历程中,必须要解决理论和实际的解释学循环问题,这牵涉到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真理的必然逻辑和偶然逻辑、分析逻辑和综合逻辑、先天逻辑和后天逻辑的内在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从培根和笛卡尔到当代美国的克里普克、德国的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都从不同角度认真做了分析,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才真正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际解释学循环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正> “真理多元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其矛头直指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多元论”者,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加以曲解,说它是“以为科学能终极地、唯一地反映世界的幼稚观念”,并给它戴上“独断论一元真理观”的帽子。而他们则主张“真理多重化”,即“真理并非唯一,真理允许多重”,并要用“真理多元论”来取代“真理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科学形态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无论,因而它的真理观当然也是唯物辩证的一元论。在我们看来,这种真理一元论的基本涵义,就是强调真理来源的唯一性,认识真理根本途径的唯一性,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它们从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麦奎利在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逻辑实证主义对神学构成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哲学。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理论进行了批判,区分了语言与话语,提出语言的生命存在于话语情境之中,语言的意义只有在话语情境中获得。他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话语情境的构成要素,强调了话语中的人格方面,主张把语言作为涉及人的生存的一种基本现象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把语言分析和生存分析紧密结合,为寻找并理解神学语言的意义提供了线索,也为建构新的哲理神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朱兵强  刘力 《前沿》2015,(1):70-74
法律自治是西方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实证主义法学与社会学法学等主流法学流派均对其倾注了相当的理论关怀。法律自治理论脱胎于法律形式化运动,在法律实证主义者的努力之下走向成熟,经过卢曼的改进,法律自治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恺 《求索》2010,(11):131-133
划界问题是科技哲学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如何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科技革命的进程,一直困扰着哲学界。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学派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波普尔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问题,提出了可证伪的原则,该理论对科技哲学的发展和当前社会的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反科学实在论反对科学实在论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费伊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和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本质是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的融合,但他们的理论取向并不是科学哲学走出哲学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一、伦理学(价值)与科学(真理)的对立 罗素在他早年的著作《伦理学基础》中主张:“伦理学研究并不是某种超出科学之外的东西,而是与之相同的,它仅仅是科学中的一种。”他批评那种把伦理学和科学说成是各自独立的王国的观点有两方面的不足。首先,它忽略了这一事实:伦理学的目的本身就是去发现有关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正确命题,而且这些命题同元素周期表一样是真理的一部分。其次,它过分地限制了伦理学的范围。但在他晚年的著作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伦理学与科学之间划了一条严格的界限。他说:“伦理学与科学的不同在于,它的基本材料不是知觉,而是情感和激情。……一个伦理判断却不是一个事实陈述;它表达了某种希望或恐惧,某种愿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是关涉事物存在意义的逻辑,寻求存在的意义是辩证法的理论本性。但是,实在论的解释原则把辩证法理解为关于客观实在的实证法则,认识论的解释原则把辩证法理解为思维认知形式与认知对象错位的消极幻相,辩证法寻求存在意义的理论本性被这两种解释原则所遮蔽。从存在论视角超越实在论和认识论的解释原则,以符合辩证法理论本性的方式阐释辩证法的意义批判本质,既是对辩证法解释原则的变革和创新,也是对辩证法当代生命力的守护和激发。  相似文献   

16.
库恩范式理论的三大功能及其人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作为科学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高原则,在科学研究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其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三大功能影响科学研究主体的具体行为。这三大功能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把主体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等特质合理地纳入科学活动范畴,在颠覆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价值无涉等观点的同时,赋予了科学以主体性和人文性,开创了科学哲学界历史主义流派的新篇章和科学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7.
王孔雀 《岭南学刊》2005,4(3):28-31
实践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属人性原则,是我们探讨真理本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论原则。真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即科学的理论,它包含认识和正确的认识两个规定性。简而言之,真理是特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殷海光与牟宗三关于“自由”的争论入手,分析了两人不同的学术理路与知识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两种迥异其趣的“自由”理念:殷海光接受的是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可证实原则出发,主张将自由限制在公共域,认为政治自由是指一个人不受别人的阻扰而径自行动的范围。而牟宗三的“儒学自由主义”则结合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与儒家心性之学,将自由理解为道德上的“圆善”。本文以为,殷海光与牟宗三自由理念的歧异不仅契合了柏林所谓“内在的”与“外在的”两种自由概念,而且承继了两种不同的近代思潮——科学与玄学之间的观念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和优良传统,是我军发展壮大和战胜一切敌人最可靠的保证,是经过长期斗争实践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作为一个科学的命题,有其基本特征。要在行动上自觉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必须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这一科学命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玲娟  杜智涛 《求索》2011,(5):113-115
波普尔认为知识研究不是从观察开始,而总是从问题开始,知识的增长是借助于猜想与反驳,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波普尔的知识论研究是在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法进行批判,对唯理论的形式理性进行批判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证伪主义的方法论。本文旨在对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形成的方法论基础进行深度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