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爷爷的恩情     
爷爷不在了。但我对爷爷的依恋与怀念堆积在我心里,留下了一种痕迹。 我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过,整片天地好像都是我的,我是无疆的野马,放任自如,因为在他们心中我是宝贝。他们舍不得吃的东西都要留给我吃,惹他们生气时,也只会说“小鬼精灵”什么的。外出时我总是尽兴地玩闹着,走累了就要爷爷背着睡一下,心里甜滋滋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夏天,我和好朋友阿华的联系一下子多了起来。她不停地告诉我大理的一切,洋人街上又多了一家西餐厅,大理流行吃“酸辣鱼”……一切的一切,都唤起我对大理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味,我要回大理的念头一次次地“膨胀”。  相似文献   

3.
罗俊文 《工友》2008,(12):38-38
教书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倾注情感与爱心。学校要老师能做到“爱而厚教”,着实不容易!作为工会主席,我就想啊,要老师爱学生,首先老师得对我们这个集体、这个大家庭有归属感。怎么做到?我想先从组织一些有特色有趣味的集体活动入手。  相似文献   

4.
庄学 《工友》2011,(7):64-64
听说猪肉涨价了,老婆笑了。我喜欢吃肉,喜欢吃带皮的大肥肉。老婆说,肉,特别是肥肉,吃多了不好。吃多了易患“三高”,不是高工资、高待遇、高级别的“三高”,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三高”。为此,我们家为“肉”的问题屡起争端,争个不休。  相似文献   

5.
忘我     
宋世海 《工友》2009,(12):36-36
有人做过统计,在所有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就是“我”。由此可见,“我”在人们心目中是多么重要。但人生在世,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许多时候都需要把这个“我”抛开,真正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李波 《工友》2012,(9):46-47
中国人在一起就是吃吃喝喝。商人之间的生意往来要吃,国有企业之间的交往要吃,政府部门办公事也要吃。在中国,一般见到人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吃了没有?"长期以来,这成为中国的"国问",相当于西方人见面就"Hello!",即使到了现在,这个不太雅观的问候语都很难一下改掉。我们从生下娘胎就开始了漫长的“人生宴席”:诞生、三朝、满月、百天、周岁、十岁、二十岁、而立、不惑、天命、花甲、古稀、老耄。吃到寿终正寝、吹灯拔蜡还不安生,接着吃头七、满七、周年。遇到参军、荣升、婚娶、发财、开张、庆典、红白喜事、乔迁之喜、金榜题名、双规解除、刑满释放等更是理直气壮地大吃一顿。甚至拜祖宗、祭鬼神、供菩萨、扫墓等等都少不了吃。  相似文献   

7.
“我是热轧车间的,我要反映一个问题,现在班上实习的新同志多,板凳不够坐的,希望厂领导能够给予解决……” “这个问题由厂办公室解决.让职工能够工闲期间有坐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这段时间食品安全成了最刺激国人神经的话题。在我们这个一向以美食著称的国度,现在人们似乎已经到了餐桌上“无处下箸”的可怜地步:猪是瘦肉精猪,鱼是抗生素鱼,鸡是重晶石粉鸡,奶是三聚氰胺奶,蛋是苏丹红蛋,项花戴刺的黄瓜,也居然是避孕药黄瓜。而直到最近人们才知道,原来就连每天要吃的大米饭里,也有免不了含有3种合法的添加剂。真应了郭德纲相声说的,“就王八是真的,还叫个甲(假)鱼”。  相似文献   

9.
观念,即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正确的思想观念导致事业的兴旺发展,错误的思想观念则将社会发展引入歧途,甚至产生难以消除的后患!“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将这个概念具体化,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例一:在人口问题上,“人多力量大”的思想观念,直接导致中国人口失控,不到30年,中国人口增长了一倍,十几亿张嘴,“吃”完了粮食、“吃”掉了森林、“吃”尽了野生动物……就在我  相似文献   

10.
于娟 《工友》2009,(5):60-61
一次,我到中医朋友家里做客。席间,有一道好吃的蔬菜,色泽翠绿,入口虽苦,但清香鲜爽,味道特别。 我问:“这菜叫什么名字?” “马兰头。” “以前,我从来没有吃过.”  相似文献   

11.
《时代风采》2010,(24):12-15
我叫何建福,今年37岁,农民工工龄18年,老家在云南滇西一座火山上,不过,那里住着的是我的父母、媳妇和儿子。我在兰坪县一家矿冶厂打工,厂领导告诉我们要“爱厂如家”,我也就把厂当家了。我们家兄妹三人,我排行老二。老大是读书的料,现在是县医院的医生,幺妹是父母的最爱,师范读完当了老师,他们都有不错的工作。只有我在“空当”上——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干不动了,此时,老大和幺妹都急需要钱读书,我率先出列,打工挣钱。有人说我是这个家庭的牺牲品,那是悲观的说法。客观而又积极的说法是:我为这个家庭的承上启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却比比皆是,所以,纵使蒙住了眼,我也不会从我的这些同事里拉来一个做男友。他们的条件其实也不差,但是在一起工作了几年,早就丧失了新鲜感,很难想像,和一个男人同一个房间里生活同一个房间里工作──天天对着同一张脸,哪能相看两不厌?吴桐是这些光棍男人里最让我心烦的一个,他就坐在我对面,无论是画图、做表还是吃盒饭时嘴里都哼着流行歌曲。他的歌唱得并不难听,但是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听起来便是五百只苍蝇一起在耳边哼哼。这个时候我总会敲敲桌子,说:“安静一会儿行不行?”吴桐极有绅士风…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07,(9):55-55
桃源乡简桥村的郭良英今年56岁,10年前,她逛县城时看到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四下张望,便问他要不要帮忙。那个人说:“你能否帮我擦下皮鞋。我赶着见客人。”当时,郭良英的脸腾地红了,说自己不是擦鞋工,也没有擦鞋工具,帮不了这个忙。  相似文献   

14.
邱刚 《农村青年》2007,(9):22-24
姐姐比我大两岁,但在很多人看来,无论是在年龄还是体貌上,我们都不像是姐弟俩。姐姐个儿不高,瘦瘦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面容憔悴苍老。而我则长得白白胖胖,个头生生地比她高出一头。好多人见了我就问:你家好吃的是不是都让你吃了啊?我笑而不答。确实,在我们家我的“待遇”要比姐姐的好得多。为了我,姐姐付出太多太多。可以说,没有姐姐的无私奉献,我也不可能有今天。姐姐给予我的关爱,我一辈子都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5.
老风 《时代风采》2011,(20):27-28
吃过晚饭,你坐在沙发上,一边惬意地吐着烟圈,一边冲着我说:“明天我们单位那几个年轻人相约,去箐口塘吃烤全羊。”  相似文献   

16.
“到了某地,当地人很热情,桌子上摆了龙眼,我吃了一个就被拦住。她说这个龙眼是被福尔马林泡过的:后来我看到桌子上摆着很红的草莓,又拿了一个吃了,又被拦住,她说这是催熟荆催熟过的。”经过此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庄先开始思考食品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是一个老“民师”。 我总想,“民师”这个概念在不久之后.就永远没人知道了。我常为父亲感到悲哀,可父亲却固执地为这个“民师”劳碌着。  相似文献   

18.
何如平 《工友》2008,(12):58-58
最近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累累伤痕,这场金融危机影响面大,我们寻常老百姓也能感受到。其实这一年来,我们这个大家庭也发生了一场“金融危机”,我的小家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去年十月我在房价的最高点买了一套110平米的商品房,如今房产已缩水百分之三十五,我贷款数额大,  相似文献   

19.
腊鱼     
女儿从深圳打来电话,说是想家了,想吃外婆烤的腊鱼啦。母亲有一个拿手好菜--腊鱼。每次母亲做了这个菜,一定要摆在桌子的正中间,一是这个菜是我们家的传统菜,二是它是桌上最受称赞的一个菜,三是得让谁都能够得着夹了吃。母亲烤的腊鱼,被回家的大理弟媳妇夸为"德秀名牌"湖南特产--这是母亲的名字。她风趣地直接以名定牌,还说假若母亲这个菜弄到大理开个湖南风味小吃店,准会挣大钱。她回大理时也不带别的,惟独要带上点腊鱼。母亲做的腊鱼,被我大嫂夸为"十里香"。她走南闯北,吃过很多名菜,仍然夸母亲的腊鱼特合口味,还刨根追底,问是怎么做成的,并拿笔记下来,声称要把这"手艺"学到家!我女儿则夸外婆做的腊鱼,常吃常想,吃不到更想!有好几次,我把烤的腊鱼寄到北京、深圳,让她的同学、同事都吃到了,人人都赞不绝口,食而不忘。  相似文献   

20.
魏剑美 《工友》2012,(3):46-46
一个乞丐饿得不行了,有气无力地举着一只空碗向路人乞求:“行行好,给我一碗饭吃吧。” “吃饭吃饭,你就知道吃饭。”离他最近的那个路人生气了,胖胖的脸上堆满了愤怒和蔑视:“饭吃多了有什么好?上周还有人被饭噎死了。饭吃多了还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家发达国家都主张节食呢,你还喊什么吃饭吃饭,真是违背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