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丹 《长白学刊》2005,(4):60-63
信用权是民事主体所具有的偿付债务的能力而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信赖与评价,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它既区别于名誉权,也区别于商事人格权,还区别于无形财产权。在我国确立信用权制度有利于改善当前社会信用现状,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信用权立法体制。健全我国的信用权制度,一方面要完善对信用权的民事责任保护;另一方面,也必须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政报》2007,(5):23-2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进入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社会”时代,适应我国加入WTO,从根本上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已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本文针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探讨了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定位和政府如何发挥“推动”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易新涛 《政策》2004,(3):35-36
所谓地方政府信用,是指社会公众对地方各级政府行政行为及其能力的信任度,或者说是地方各级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履行契约而获得的信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和核心,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可靠保证,在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解读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现状,反思失信原因,努力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体系,从而提升政府行为的公信力,是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近期,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政报》2015,(2):18-38
赣府发[2014]47号2014年12月31日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江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此件主动公开)江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提升江西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不守信用的行为给整个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不守信用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主体价值取向扭曲、法律制度惩罚机制不足的原因,也有文化背景制约的因素。解决经济主体不守信用的问题应该对症下药,从建立配套的法律制度和社会征信体系,以及从文化、道德入手增强经济主体自律意识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江西政报》2007,(7):30-3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鉴于我国目前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信用秩序混乱,失信行为屡见不鲜的现状,本文拟以一人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与现行公司法律制度分离与融合的原因为视角,比较分析两种企业法律制度在我国信用法律制度中暗合的根源,为两种企业法律制度找到他们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商事信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诚信理念是当代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安身立命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作为一项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已经成为社会文明、经济繁荣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我国的市场竞争能力不仅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价格上,还应凸显在信用美誉上。由此,高校倡导诚信教育、培育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重铸诚信品质,以建构当代大学生的信用文化体系业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讨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我国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决策,将继续为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15.
游占芬 《前沿》2006,(2):30-31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加强信用建设,整顿和规范信用秩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良好市场经济秩序、推进整个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因此政府、社会、企业和银行必须齐心协力,联手打造中国金融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振有 《政策》2002,(5):13-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大力加强信用建设,把信用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制度创新、经济秩序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环节,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活与政府信誉--对几则行政案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文  申巧红 《新东方》2002,11(5):8-14
我国政府由于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还存在自身角色模糊问题,加之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尚未充分理顺,行政体制本身还不完善,这些因素造成现实政治生活中政府信誉出现了诸多危机。显然,政府信誉危机的出现不符合我国政府的基本价值诉求,也违背了世界民主行政的主流,更与现代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相反,追求完整的政府信誉才体现了现代政治生活对政府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政府信用危机 ,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本文着重从政府信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以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等三个方面论述政府信用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说明加强对政府信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张桂梅 《前沿》2010,(18):114-117
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中,公民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和信用权益保护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博弈的关系。应当通过立法来实现社会征信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公民信用权益之间关系的平衡。在这方面,世界一些征信体系建设发达的国家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本文从分析我国信用法律体系存在的缺失状况出发,提出应当积极加强我国公民信用法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段祺华 《中国发展》2012,12(3):88-89
目前,中国征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进程,社会信用状况一直堪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